第250章 突破天巫境界
關燈
小
中
大
打發了馮母和周子君,張韻瑤回到了酒店房間,淩陽正坐盤坐在床上,閉目悟道。
她不明白什麼叫悟道,不過想來應該對修煉是極其重要的,不敢打擾,就坐在床對面,觀賞打坐閉目的淩陽。
淩陽已進入了渾然忘我的境界,他從馮萬寶身上得到了某個啟發,隻是這個感悟有些籠統,需要以一句精簡的話而總結,可憐他生平讀書無數,唯獨找不了适合的言語來形容這種感覺,一時間急得抓耳撓腮。
馮萬寶屬于沒做過多少善事,卻一直心存善心,《荀子·勸學》曾有句話:“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大意就是土堆起來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裡興起;水流彙積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兒誕生;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就會達到最高的智慧,具備聖人的精神境界。
隻是,馮萬寶這種情況,似乎又不屬于這等善行。
馮萬寶有向善之心,又是個信守諾言之人,成為了鬼仍不忘了生前的諾言,甚至放棄了複仇,隻為達前生前所願,這确實是一種難得的善行。
而崔判官就因為他的這種善行,破例讓他成為鬼衆,何嘗不是想借馮萬寶的高尚品德來照耀、感化别的鬼魂呢? 玉燭之美,日着遐方;擊壤之歌,篇聞天下。
敬由心起,五體所以外恭;情發于中,六識所以單到。
故一善染心,萬劫不朽;百燈曠照,千裡通明。
憑法治安,積善延慶。
淩陽忽然興奮了,馮萬寶成為地府鬼衆,不正是因為一善染心,萬劫不朽麼? 崔判官這麼判,不也是“敬由心起”,而借他的“玉燭之美”,來“日着遐方?” 馮萬寶的經曆,正是因為有善念深入心中,故經曆萬次災難也不會磨滅,如同百盞燈火照耀着空闊的曠野,一片明亮。
“一善染心,萬劫不朽,對,就是一善染心,萬劫不朽。
”淩陽大喜,忽然隻覺全身一清清明,胸口忽然五氣齊湧,直達識海。
這是人的身體内的五行之氣,他先是一驚,忽然又大喜,明白這是悟道而出的成果。
淩陽是巫道雙修,巫和道淬煉的都是身體道法,巫道雙修,領悟的自然是天地大道的自然法則。
今日淩陽忽然領悟到了修道之人的精華所在,所以厚積薄發,這是即将從地巫脫破天巫的重要步驟,對天道的領悟。
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是世俗修行的巅峰,隻有達到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境界,才能靈欲合一,進入天巫境界,踏入修行的另一重要境界。
?通俗地講,若是把天巫之下的境界比作是凡俗,那麼天巫之上的境界則可以稱之為仙,進階天巫境界,就能夠踏入真正的地仙之流。
?從地巫跨越天巫,其實力又将是跨越式的攀升的。
若把天巫以上的境界比作是成年大漢,那麼天巫以下的境界,就好比才出生的嬰兒,兩者之間根本就無法比。
靠領悟天地法則才能夠脫破到天巫境界,就可以禦器飛行,騰空萬裡,一招一式都有着排山倒海的威力。
淩陽也沒想到,靠着馮萬寶的啟發,居然讓他突破到天巫境界,完全可以用欣喜若狂來形容。
也更是明白了,修道,最重要的還是修心,煉心,洗心。
也幸虧他心中存了一絲善念,也因為感受到馮萬寶難能可貴的品德,這才不計後果地助他完成生前遺願,沒想到收獲居然如此之大。
這是淩陽萬萬沒有想到的,當然,這件事也給淩陽一個啟發,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這話說得确實不錯,又讓淩陽感歎不已。
一股肉眼看不到的天地元氣從窗外湧入淩陽體内,不斷地淬煉他的身體,滋潤着他的體内腑髒。
在淩陽的體内,一股濃郁的紫氣正緩緩流動。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争,故無尤。
”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
長之育之。
亭之毒之。
養之覆之。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是謂玄德。
” “儒曰人欲盡淨,天理流行,釋曰無明,亦無無明盡。
道曰虛其心。
” “言欲念不生,則入真靜,三花自然聚頂。
” 淩陽輕聲念着,隻覺全身暖洋洋的,頂上三花,胸中五氣,借助五行之力淬煉全身,凝聚五氣,和五髒合一,從此道法大成,肉身徹底蛻變,達到道法巅峰。
道法原本就是陰陽五行之意,淩陽也屬于與道法有緣之人,對于五行的領悟自然很深,此時凝聚胸中五氣可謂是水到渠成。
?修出胸中五氣,淩陽突然深吸口氣,淩陽體内的元氣并沒有消散,而是更加迅速的凝聚,于此同時,淩陽手中快速掐印,操控元神,直接融入肉身。
淩陽修煉出的三個元神。
本命元神,紫府元神,太清元神全開始壯大,并以肉眼的速度俞發凝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特别是淩陽的本命元神,先前還隻是縮小版的嬰兒形像,忽然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漸漸長大抽高,變成一個半大少年模樣了。
這就是地巫與天巫的巨大差别。
從地巫九品後期突破到天巫,也就是一個小境界而已,實際上,卻是巨大的天塹鴻溝。
淩陽的本命元神融合了上古巫術和道法傳承,
她不明白什麼叫悟道,不過想來應該對修煉是極其重要的,不敢打擾,就坐在床對面,觀賞打坐閉目的淩陽。
淩陽已進入了渾然忘我的境界,他從馮萬寶身上得到了某個啟發,隻是這個感悟有些籠統,需要以一句精簡的話而總結,可憐他生平讀書無數,唯獨找不了适合的言語來形容這種感覺,一時間急得抓耳撓腮。
馮萬寶屬于沒做過多少善事,卻一直心存善心,《荀子·勸學》曾有句話:“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大意就是土堆起來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裡興起;水流彙積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兒誕生;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就會達到最高的智慧,具備聖人的精神境界。
隻是,馮萬寶這種情況,似乎又不屬于這等善行。
馮萬寶有向善之心,又是個信守諾言之人,成為了鬼仍不忘了生前的諾言,甚至放棄了複仇,隻為達前生前所願,這确實是一種難得的善行。
而崔判官就因為他的這種善行,破例讓他成為鬼衆,何嘗不是想借馮萬寶的高尚品德來照耀、感化别的鬼魂呢? 玉燭之美,日着遐方;擊壤之歌,篇聞天下。
敬由心起,五體所以外恭;情發于中,六識所以單到。
故一善染心,萬劫不朽;百燈曠照,千裡通明。
憑法治安,積善延慶。
淩陽忽然興奮了,馮萬寶成為地府鬼衆,不正是因為一善染心,萬劫不朽麼? 崔判官這麼判,不也是“敬由心起”,而借他的“玉燭之美”,來“日着遐方?” 馮萬寶的經曆,正是因為有善念深入心中,故經曆萬次災難也不會磨滅,如同百盞燈火照耀着空闊的曠野,一片明亮。
“一善染心,萬劫不朽,對,就是一善染心,萬劫不朽。
”淩陽大喜,忽然隻覺全身一清清明,胸口忽然五氣齊湧,直達識海。
這是人的身體内的五行之氣,他先是一驚,忽然又大喜,明白這是悟道而出的成果。
淩陽是巫道雙修,巫和道淬煉的都是身體道法,巫道雙修,領悟的自然是天地大道的自然法則。
今日淩陽忽然領悟到了修道之人的精華所在,所以厚積薄發,這是即将從地巫脫破天巫的重要步驟,對天道的領悟。
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是世俗修行的巅峰,隻有達到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境界,才能靈欲合一,進入天巫境界,踏入修行的另一重要境界。
?通俗地講,若是把天巫之下的境界比作是凡俗,那麼天巫之上的境界則可以稱之為仙,進階天巫境界,就能夠踏入真正的地仙之流。
?從地巫跨越天巫,其實力又将是跨越式的攀升的。
若把天巫以上的境界比作是成年大漢,那麼天巫以下的境界,就好比才出生的嬰兒,兩者之間根本就無法比。
靠領悟天地法則才能夠脫破到天巫境界,就可以禦器飛行,騰空萬裡,一招一式都有着排山倒海的威力。
淩陽也沒想到,靠着馮萬寶的啟發,居然讓他突破到天巫境界,完全可以用欣喜若狂來形容。
也更是明白了,修道,最重要的還是修心,煉心,洗心。
也幸虧他心中存了一絲善念,也因為感受到馮萬寶難能可貴的品德,這才不計後果地助他完成生前遺願,沒想到收獲居然如此之大。
這是淩陽萬萬沒有想到的,當然,這件事也給淩陽一個啟發,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這話說得确實不錯,又讓淩陽感歎不已。
一股肉眼看不到的天地元氣從窗外湧入淩陽體内,不斷地淬煉他的身體,滋潤着他的體内腑髒。
在淩陽的體内,一股濃郁的紫氣正緩緩流動。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争,故無尤。
”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
長之育之。
亭之毒之。
養之覆之。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是謂玄德。
” “儒曰人欲盡淨,天理流行,釋曰無明,亦無無明盡。
道曰虛其心。
” “言欲念不生,則入真靜,三花自然聚頂。
” 淩陽輕聲念着,隻覺全身暖洋洋的,頂上三花,胸中五氣,借助五行之力淬煉全身,凝聚五氣,和五髒合一,從此道法大成,肉身徹底蛻變,達到道法巅峰。
道法原本就是陰陽五行之意,淩陽也屬于與道法有緣之人,對于五行的領悟自然很深,此時凝聚胸中五氣可謂是水到渠成。
?修出胸中五氣,淩陽突然深吸口氣,淩陽體内的元氣并沒有消散,而是更加迅速的凝聚,于此同時,淩陽手中快速掐印,操控元神,直接融入肉身。
淩陽修煉出的三個元神。
本命元神,紫府元神,太清元神全開始壯大,并以肉眼的速度俞發凝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特别是淩陽的本命元神,先前還隻是縮小版的嬰兒形像,忽然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漸漸長大抽高,變成一個半大少年模樣了。
這就是地巫與天巫的巨大差别。
從地巫九品後期突破到天巫,也就是一個小境界而已,實際上,卻是巨大的天塹鴻溝。
淩陽的本命元神融合了上古巫術和道法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