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琵琶余音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場:琵琶餘音清晨時分,霧氣尚未完全散去,整個世界都被一層朦胧的輕紗所籠罩。
趙承宗如同一隻敏捷的飛燕,輕盈地踩踏着礬樓飛檐上那薄薄的寒霜,身形一閃便翻身躍進了天字号房間的雕花木窗之中。
進入屋内,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把焦尾琵琶。
它依然靜靜地斜倚在湘妃榻旁,宛如一位沉睡中的美人。
冰弦之上,凝結着幾顆晶瑩剔透、尚未融化的露珠,它們宛如珍珠一般點綴其間,仿佛在訴說着昨夜曾有佳人在此輕撫琴弦、彈奏妙音。
趙承宗緩緩走近,俯下身去,輕輕地用手指觸摸着琴身。
就在指尖與琴身接觸的瞬間,一種異樣的震顫感從指尖傳來。
這種感覺絕非普通木料所能産生的共鳴,其中似乎隐藏着某種不為人知的秘密。
帶着疑惑和好奇,趙承宗取出一把精緻的解剖刀,小心翼翼地撬起了琵琶上鑲嵌的螺钿裝飾。
随着一聲輕微的響動,一個隐蔽的暗格悄然彈開。
隻見裡面靜靜地躺着一截鲛筋琴弦,其質地堅韌而富有彈性。
令人驚奇的是,弦上竟然沾染着一些靛藍色的粉末,這些粉末在初升的陽光照耀下閃爍着如孔雀翎般清冷而神秘的光芒。
"石青顔料..."趙承宗眯起眼。
這種産自波斯的礦物顔料,唯翰林圖畫院五品以上畫工可用。
他忽然掀開波斯地毯,青磚縫隙間散落的石青碎末,正指向牆角檀木櫃底的暗門。
櫃門打開的刹那,腐臭味撲面而來。
十二具無面屍首整齊懸挂,每具屍身心口皆烙着滄浪紋,冰蠶蠱蟲在皮下蠕動如蚯蚓。
最末一具屍體手中攥着半幅《清明上河圖》,虹橋處的石青色被刮去,露出太行山忠義社的狼頭密語:"月滿西樓日,烽火照汴京。
"窗外忽然響起破空聲。
趙承宗側身避開毒針,暗器釘入檀木櫃,竟是唐門獨有的"無影梭"。
他反手擲出解剖刀,刀鋒擦過來人面紗,青銅面具應聲而裂——面具下的臉布滿火燎疤痕,赫然是明教失蹤多年的光明左使楊逍。
"趙大人好眼力。
"楊逍袖中滑出聖火令,西域火油在令牌凹槽中沸騰,"可惜這礬樓,今日要成你的葬身地。
"趙承宗抄起焦尾琵琶格擋,冰弦觸到火油的瞬間炸開幽藍焰光。
火焰中,十二具無面屍突然睜開空洞的眼眶,冰蠶蠱蟲如箭雨般激射而出。
他扯下帷幔裹身翻滾,鲛筋琴弦在火光中繃首如弓,竟将聖火令的攻勢盡數反彈。
"砰! "楊逍被自己的火油炸飛,撞碎屏風墜下樓去。
趙承宗追至窗邊,卻見屍體在落地前己被蒙面人接住,那人擡頭瞬間,頸間滄浪紋刺青在晨光中一閃而逝。
重返密室時,焦尾琵琶的餘音仍在梁間萦繞。
趙承宗擰動琴箫,冰弦忽然繃緊,帶動妝台銅鏡緩緩轉向。
鏡面折射的晨光在牆面拼出星圖,北鬥勺柄首指虹橋處的密語。
"原來如此..."他指尖按上星圖,磚牆應聲移開,露出丈許見方的水密隔艙。
艙中堆滿貼着戶部封條的檀木箱,撬開箱蓋,竟是淬了鶴頂紅的遼國箭簇,箭杆上黨項文赫然寫着:"歲貢宋廷。
"暗處忽然傳來機括轉動聲。
趙承宗旋身閃避,三支弩箭擦肩而過,釘入箱中箭簇。
毒液遇熱蒸騰,綠霧瞬間彌
趙承宗如同一隻敏捷的飛燕,輕盈地踩踏着礬樓飛檐上那薄薄的寒霜,身形一閃便翻身躍進了天字号房間的雕花木窗之中。
進入屋内,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把焦尾琵琶。
它依然靜靜地斜倚在湘妃榻旁,宛如一位沉睡中的美人。
冰弦之上,凝結着幾顆晶瑩剔透、尚未融化的露珠,它們宛如珍珠一般點綴其間,仿佛在訴說着昨夜曾有佳人在此輕撫琴弦、彈奏妙音。
趙承宗緩緩走近,俯下身去,輕輕地用手指觸摸着琴身。
就在指尖與琴身接觸的瞬間,一種異樣的震顫感從指尖傳來。
這種感覺絕非普通木料所能産生的共鳴,其中似乎隐藏着某種不為人知的秘密。
帶着疑惑和好奇,趙承宗取出一把精緻的解剖刀,小心翼翼地撬起了琵琶上鑲嵌的螺钿裝飾。
随着一聲輕微的響動,一個隐蔽的暗格悄然彈開。
隻見裡面靜靜地躺着一截鲛筋琴弦,其質地堅韌而富有彈性。
令人驚奇的是,弦上竟然沾染着一些靛藍色的粉末,這些粉末在初升的陽光照耀下閃爍着如孔雀翎般清冷而神秘的光芒。
"石青顔料..."趙承宗眯起眼。
這種産自波斯的礦物顔料,唯翰林圖畫院五品以上畫工可用。
他忽然掀開波斯地毯,青磚縫隙間散落的石青碎末,正指向牆角檀木櫃底的暗門。
櫃門打開的刹那,腐臭味撲面而來。
十二具無面屍首整齊懸挂,每具屍身心口皆烙着滄浪紋,冰蠶蠱蟲在皮下蠕動如蚯蚓。
最末一具屍體手中攥着半幅《清明上河圖》,虹橋處的石青色被刮去,露出太行山忠義社的狼頭密語:"月滿西樓日,烽火照汴京。
"窗外忽然響起破空聲。
趙承宗側身避開毒針,暗器釘入檀木櫃,竟是唐門獨有的"無影梭"。
他反手擲出解剖刀,刀鋒擦過來人面紗,青銅面具應聲而裂——面具下的臉布滿火燎疤痕,赫然是明教失蹤多年的光明左使楊逍。
"趙大人好眼力。
"楊逍袖中滑出聖火令,西域火油在令牌凹槽中沸騰,"可惜這礬樓,今日要成你的葬身地。
"趙承宗抄起焦尾琵琶格擋,冰弦觸到火油的瞬間炸開幽藍焰光。
火焰中,十二具無面屍突然睜開空洞的眼眶,冰蠶蠱蟲如箭雨般激射而出。
他扯下帷幔裹身翻滾,鲛筋琴弦在火光中繃首如弓,竟将聖火令的攻勢盡數反彈。
"砰! "楊逍被自己的火油炸飛,撞碎屏風墜下樓去。
趙承宗追至窗邊,卻見屍體在落地前己被蒙面人接住,那人擡頭瞬間,頸間滄浪紋刺青在晨光中一閃而逝。
重返密室時,焦尾琵琶的餘音仍在梁間萦繞。
趙承宗擰動琴箫,冰弦忽然繃緊,帶動妝台銅鏡緩緩轉向。
鏡面折射的晨光在牆面拼出星圖,北鬥勺柄首指虹橋處的密語。
"原來如此..."他指尖按上星圖,磚牆應聲移開,露出丈許見方的水密隔艙。
艙中堆滿貼着戶部封條的檀木箱,撬開箱蓋,竟是淬了鶴頂紅的遼國箭簇,箭杆上黨項文赫然寫着:"歲貢宋廷。
"暗處忽然傳來機括轉動聲。
趙承宗旋身閃避,三支弩箭擦肩而過,釘入箱中箭簇。
毒液遇熱蒸騰,綠霧瞬間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