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金杯共饮歌未央

關燈
    早,剩下八九個同學一起沿着江邊堤岸走走。

     閩省四大江之一的汀江從黃顯彩老家洲府村流經,往東後轉個彎,從縣城中間奔流向西,然後再回頭往東而去,形成一個近似S型将縣城分成了北岸主城區和南岸兩個區域。

     在東往西這段主城區的兩岸,政府在1994年建縣千年的時候,開始仿照之前的古城牆,恢複建造了堤岸。

    并且種上柳樹,鋪上草坪和花卉,形成了風景秀麗的一段江景,成了大家飯後散步和遊玩的好去處。

     走完近兩公裡左右的一段堤岸後,時間也到了8點多鐘。

     于是,大家開始往縣政府廣場方向走去,遠遠就看到霓虹燈光閃爍着“卡拉OK”和“歌舞廳”幾個大字招牌,這就是這時的歌舞廳,或簡稱為歌廳、卡廳。

     不像後期的KTV或會所那樣有獨立的隔音包房,這時的歌舞廳比較簡單。

     在一個大廳裡擺放了标有台号的桌子和椅子,也有一些在卡廳周邊位置,用齊腰的隔斷隔開,擺上方桌和椅子,形成了簡單的包廂。

    好一點的卡廳包廂,在靠牆位置是用長條沙發替代椅子,看起來會高檔一些。

     因為人比較多,大家就要了一個包廂,剛好可坐8-10個人,然後開始繼續要了啤酒,還有芥末鱿魚絲、涼拌海帶絲、鹽焗雞爪、拍黃瓜等各種小吃,開始今晚的嗨場。

     這時候的點歌也是比較簡陋的,就是在台子上放着筆和便箋白紙。

    也有些卡廳是有定制印刷歌舞廳名和logo,然後印有“點歌單”、“第XX(空白)台”和1、2、3等順序号和橫線。

     你想唱什麼歌,就用筆在紙上寫上台号和歌名給到服務員,服務員拿到播放員那邊去安排放歌。

     播放員按照服務員提交的點歌單,開始準備好對應歌曲的卡拉OK專用VCD碟片,放入播碟機裡,選到對應歌曲,開始播放碟片,并把聲道調到伴奏模式。

     服務員通過麥克風大聲叫号:“下面是XX台點的XX歌”,然後把有線麥克風遞給對應台号那邊的人,就開始唱歌了。

    靠邊遠一點的台子無法夠得着麥克風的人,走到電視機附近拿麥克風後站在那裡唱歌。

     如果卡廳沒有找到對應歌曲,服務員就過去提示曲庫裡沒有這首歌,換一首寫下來回頭再去找。

    有時候人多點的歌也比較多,需要等待的時間會比較久。

     特别是有些台一下子寫的歌比較多,有時播放員連着放他們的歌,導緻其他台的人等得更久,就會引起他們的不滿,紛紛大叫: “我的歌呢,我的歌呢?怎麼還沒來?其他台都連着唱這麼多了!” 這時候服務員就跑過去安撫,解釋說他們先點的歌所以排在前面。

    畢竟來的都是客嘛,反正每首歌需要收取一元點歌費。

     也有一些比較靈活的卡廳老闆,則會合理安排,把一次性點歌比較多的,拆分開來,播完他們的一兩首歌後,優先插入播放其他台的歌,後面再播回他們的其他歌。

    這樣合理穿插安排,盡量平衡所有客人。

     喜歡凡人:職場商戰請大家收藏:()凡人:職場商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