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随你如何

關燈
    易忠海還以為别人因為他以前的事情而疏遠他,根本沒想到秦淮茹現在在廠裡給他戴了多少頂綠帽子。

     傻柱都知道秦淮茹在軋鋼廠的事情,有一次他還親眼看到秦淮茹和工人一起進了小倉庫。

     傻柱歎了口氣,看來秦淮茹以前都是裝出來的,哎,反正與他無關,以後還是離秦淮茹遠一點吧。

     易忠海現在每天晚上都在努力,整個人都快累垮了。

     但是秦淮茹的肚子卻一點變化都沒有,易忠海心裡覺得奇怪,難道陳默根本就沒有治好他的病。

     于是他回到四合院,看到陳默的時候,易忠海連忙攔住他。

     “有事嗎?”陳默瞥了易忠海一眼問道。

     “我的病是不是還沒治好?”易忠海質問道。

     “呵呵,易忠海,你不是去醫院檢查過了嗎?怎麼不僅不給剩餘的醫藥費,還想要把三根小黃魚要回去?你真是貪得無厭。

    ”陳默冷笑道。

     易忠海仿佛被說中了心思,眼神有些躲閃。

     但他随即又說道:“如果治好了,為什麼秦淮茹現在肚子一點動靜都沒有?” “想知道嗎?”陳默一臉玩味地說道。

     易忠海點了點頭。

     “我憑什麼告訴你?把尾款付了,我再告訴你。

    ”陳默冷笑道。

     “你…”易忠海被氣得不行,尾款,那可是一千塊錢啊,相當于一根半的小黃魚。

     “你什麼你,我還就告訴你了,不付尾款,也想要兒子,你真以為我的醫術是擺設嗎?”陳默冷笑道。

     “你在撒謊。

    ”易忠海立刻憤怒地反駁,說:“你并沒有徹底治愈我,你怎麼可以這樣不守信用。

    ” “哈哈,易忠海,我了解你的性格,但沒想到你竟然如此過分,居然先發制人,是誰不守信用?我們約定的是治愈你的病,你就支付剩餘款項,你卻想賴賬,現在又來我這裡胡攪蠻纏,你信不信我會打你。

    ”陳默冷笑着說。

     易忠海迅速後退兩步,拉開距離,他已經被陳默打過幾回,心中留下了陰影。

     “你到底想怎麼樣?”易忠海冷靜下來問道。

     “支付剩餘款項,三根小黃魚,我自然會告訴你答案,以及解決之道。

    ”陳默說。

     “你這是趁機漲價,原本是一千塊,你竟然還敢要三根小黃魚。

    ”易忠海氣憤不已。

     “這是你賴賬的利息,你願意給就給,你以為我在乎你那點錢?真是可笑。

    ”陳默說着就要回到後院。

     “等一下。

    ”易忠海說:“我隻能給你兩根小黃魚。

    ” “三根,一根都不能少,少一根,别想讓我多說一個字。

    ”陳默毫不退讓。

     “好,我給。

    ”易忠海雖然心有不甘,但最終還是不得不妥協。

     此時,他心中有些後悔,如果當初直接支付,也不會讓陳默有機會漲價。

     陳默心中冷笑,這個愚蠢的家夥,你讓秦淮茹給你生孩子,簡直是天方夜譚,等着被賈家榨幹最後一滴血,最終被趕出家門,凍死在橋洞裡吧。

     “那你去拿吧。

    ”陳默說。

     “我稍後給你。

    ”易忠海說完就直接回家了。

     陳默也沒想到,易忠海竟然還有其他金條,看來這個老狐狸深谙狡兔三窟的道理,估計在其他地方也藏了不少寶貝。

     聾老太這個老家夥估計也是如此。

     晚上八點多,易忠海才來到陳默家門口敲門。

     陳默打開門,看到是易忠海,笑了笑,說:“東西帶來了嗎?” 易忠海從口袋裡拿出了三根小黃魚,陳默接過小黃魚,檢查了一下,确認無誤,滿意地點了點頭,說:“看來易師傅确實有錢,連壹大媽都被你騙了。

    ” 易忠海冷哼了一聲,說:“到底是怎麼回事,你快說,現在我已經把尾款給你了。

    ” “呵呵,好吧。

    ”陳默笑了笑,說:“你的病确實已經治好了。

    ” “治好了,那為什麼秦淮茹都不能懷孕。

    ”易忠海問道。

     陳默呵呵一笑,說:“秦淮茹不能懷孕,這個你不能問我呀,你得去問秦淮茹,生孩子是兩個人的事,你都這麼大年紀了,不會連這個道理都不懂吧。

    ” “這不可能,秦淮茹都生了三個了,怎麼可能不能生。

    ”易忠海質疑道。

     “我沒說她不能生啊,秦淮茹的身體也沒問題。

    ”陳默笑着說。

     “你…你耍我?”易忠海憤怒地說。

     “我如何戲弄你了?戲弄你的是秦淮茹,你應該去找她。

    ”陳默說。

     “究竟發生了什麼?”易忠海顯得有些不耐煩。

     “好吧,告訴你也無妨,反正是你們夫妻間的事。

    ”陳默說:“如果我猜得不錯,秦淮茹可能服用了藥物,或者做了避孕手術,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你想想,即使你能力再強,你妻子做了避孕手術,她能懷孕嗎?” “你…我的病已經治愈了,你是故意騙我金條的,你快還給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