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年代不下乡4

關燈
    周日這,天公作美,是一個大晴天,室外溫度中午的時候估計也會有十幾度,鄰居們一早也就都起來了。

     該買菜的去買菜,該買酒的去買酒,都早早的準備起來,劉玉溪也是一大早就起來洗漱吃飯後出了門,她需要到外面把肉,魚,鹵下水和烤鴨提回來。

     一邊沿街走着,一邊看着70年代的北京,這段時間她一直待在學校,要不就是回四合院,也沒有詳細的觀察過現在的北京。

     不像後世,到處都是高樓大廈,現在的建築有一種曆史的厚重感,街上也隻能看到自行車和公交車,偶爾會有一輛私家車經過,有的時候,還能看到趕着驢車,馬車,牛車的大爺經過。

     她出來是有任務的,逛了一會就往回走去,在一個無人的小巷子裡,拿出了10斤五花肉,她覺得如果都燒紅燒肉,鄰居肯定不會同意,所以他準備其中六斤用來燒紅燒肉,另外四斤用來配其他的菜一起燒。

     又拿了十斤的鹵下水,肝腸,心肺都有。

    全院也就30個人,就算把小孩也算上,十個人一桌,也就隻能擺三桌,所以她就拿了三隻烤鴨出來。

     本來她想拿兩條大魚的,後來想了一下院裡的人數,就隻拿了一條出來,這一條炖一大鍋魚湯也夠吃了。

     回去的時候路過街道辦(現在的街道辦周末基本都是領導值班),她去喊了尹主任,讓尹主任中午務必到他們大院去吃飯,她也是想趁這個機會感謝一下尹主任和鄰居們。

    尹主人磨不過她答應了,說中午下班後就過去。

     回到院裡,衆位鄰居看到他手裡提的魚,肉,烤鴨,還有鹵下水,紛紛驚訝,有問她從哪買到這麼多五花肉的?也有問她這些東西從哪來的?還有責怪她亂花錢的。

     她說:“我同學家裡有屠宰場的人,我提前打招呼了,魚是和别人換的,鹵味和烤鴨也是提前托人做好的。

    ” 最終鄰居除了說她太大手大腳,以後再不能這樣了,别無他法。

    東西都買回來了,還是提前打的招呼,人情也擔了,總不可能說再去退了。

     不過衆人嘴角的笑意是怎麼也隐藏不了,畢竟這年頭哪能這麼痛快的吃一次肉,小朋友們就更簡單了,圍着劉玉溪嗷嗷直叫“吃肉了,吃肉了!”“吃魚啦!”“吃烤鴨啦!” 聽着孩子們的叫聲,大家也忍不住高興的交談起來,“這次能吃過瘾了?我還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多的肉。

    ”“可不是,這魚真大啊!”“這烤鴨聞着真香,全聚德的烤鴨一隻都要賣八塊錢呢!”“這鹵味下酒是一道好菜啊!” 快樂是會傳染的,劉玉溪和幾位嬸子大娘一起忙活起來。

    大清早幾位男同志就在院子邊角搭好了竈台,各家也從家裡拿了好多柴火過來。

    主食是二合面饅頭,每家都拿了一些面,在一起和好了以後,又分開到各家去蒸。

     其餘人洗菜的洗菜,搬桌椅的搬桌椅,竈上手藝好的幾人在臨時竈台上忙活着,劉玉溪決定紅燒肉和魚湯她來燒(畢竟以前看年代文,都說這個年代的人燒魚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