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武陵王
關燈
小
中
大
思緒飄回到元嘉七年,那時劉義隆滿懷信心地發動了北伐,欲收複北魏占領的河南失地,重振大宋的國威。
然而,戰局卻如風雲變幻,魏國趁機占領滑台,使得劉義隆的北伐計劃功虧一篑。
那一日,劉義隆心情沉重地回到含章殿,把自己關在殿内,獨自面對失敗的苦澀。
他坐在書桌前,心中五味雜陳,煩躁不已。
他提起筆寫到: “逆虜亂疆場,邊将嬰寇仇。
堅城效貞節,攻戰無仇休。
”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了内侍黃門順喜的通報聲:“陛下,路淑媛生下了一位小皇子,母子平安!”劉義隆的心頭猛地一顫,他擡頭望向門外,仿佛能看到那個剛剛出生的嬰兒。
然而,他的心中卻沒有多少喜悅,反而更加煩躁。
“進來吧。
”他沉聲說道,順喜推開門,恭恭敬敬地走了進來。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昭憲宮路淑媛生下了一位皇子,母子平安。
”順喜滿臉喜色地說道。
然而,當劉義隆看到路淑媛懷中的嬰兒時,他的心中卻并沒有多少波瀾。
那個嬰兒雖然長得可愛,但劉義隆卻對他沒有太多的感情。
“陛下,您看這孩子的眼睛多像您啊!”路淑媛微笑着說道,試圖引起劉義隆的注意。
劉義隆的目光落在路淑媛懷中那個嬌小的嬰兒身上,他微微颔首,淡淡地說道:“嗯,是有點像朕。
”他的聲音平靜而冷淡,仿佛是在陳述一個事實,而非表達任何情感。
劉義隆接着說道:“朕政務繁忙,就先回去了,淑媛你好好養着吧。
”他的語氣中沒有任何波瀾,也沒有多餘的寒暄和關懷。
一想到北伐失敗,他的轉身離去,背影在宮燈的映照下顯得那麼冷漠和疏離。
路淑媛有些失望地看着劉義隆,她知道他心中的苦悶和失落,但她卻無法理解他為什麼會對自己的兒子如此冷漠。
她輕輕地撫摸着嬰兒的臉頰,心中充滿了母愛和期待。
在劉義隆的内心深處,每當他瞥見劉休龍那稚嫩的臉龐,總會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己曾經的童年。
劉休龍排行第三,這個排行讓劉義隆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複雜情感。
劉義隆在年幼時也曾是家中行三,同樣的排行背後卻隐藏着截然不同的命運。
他并非嫡子,亦非長子,母親文章皇太後胡道安更是被高祖劉裕所厭棄,最終落得賜死的下場。
這一切的變故,讓年幼的劉義隆被迫出了嗣,過繼給了三臨川王劉道規。
每當夜深人靜,劉義隆躺在龍榻之上,思緒總會飄回到那段孤獨的歲月。
他記得自己曾在王府的角落裡默默流淚,思念着母親的溫暖,渴望着父親的關愛。
他深知,自己的童年缺少了太多的陪伴和關懷。
而如今,當他看到劉休龍他的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莫名的情感。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那個孤獨、無助、渴望愛的自己。
劉義隆坐在禦案之後,手中的朱砂筆在奏折上遊走,筆落之處,決策已定。
他的話語中帶着幾分不經意的懷念與感慨:“道民來了,在雍州任職已逾一年,朕确實許久未與他相見了,讓他進來吧。
” 随着話音落下,殿門輕啟,劉休龍一身素色常服,步履穩健地踏入含章殿。
不同于外在的英武,此時的他更顯溫文爾雅,常服的樸素無華反而襯托出他内在的沉穩與尊貴。
他緩緩行至劉義隆面前,躬身施禮,言辭恭敬而不失誠摯:“臣雍州刺史劉休龍,拜見陛下,願陛下萬福金安。
劉義隆輕輕揮手:“朕安,快快免禮。
” 劉休龍站起身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恭敬地說道:“道民,恭賀父親除了劉義康等逆黨,為大宋鏟除了一大隐患。
眼下也即将迎來新年,兒子沒有什麼特别的孝敬之物,隻有這份降表,是索虜僞朝雍秦都統薛安都親自書寫的,道民想阿父看了這些,定會龍顔大悅的。
”說罷,他微微側身,向身旁的順喜示意。
小内侍順喜心領神會,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份精美的卷軸走上前來。
卷軸之上,“降表”二字熠熠生輝,顯示出其非凡的意義。
劉義隆展開薛安都的降表,細細品讀之下,眼中的光芒愈發明亮,這份喜悅之情甚至超越了對親子回歸的期盼。
畢竟,他已經有十六個兒子了,對每一個孩子的感情雖深,卻也難免有所權衡與保留。
劉休龍,作為非寵妃所出,又非元後嫡傳,其地位在諸多兄弟中并不顯赫。
但薛安都的歸降,卻是戰略格局上的重要轉折,意味着他北伐宏圖的一大助力已至,這怎能不令他興奮異常? “一山不容二虎,”劉義隆心中默念,唇角勾勒出一抹冷峻的笑。
對内,他已巧妙布局,鏟除了最大的政敵劉義康,鞏固了自己的皇權;對外,他的目标隻有一個——索虜拓拔焘,那個屢屢侵犯大宋邊境、挑釁大宋威嚴的鮮卑政權的主宰,在他心中,消滅北魏,手刃拓跋焘,不僅是為國複仇,更是為了實現自己作為帝王的不朽功業。
索虜薛安都的歸順,無疑為他增添了一枚重要的棋子,預示着北伐之路或将更加順暢。
這份喜悅,混合着對未來封狼居胥的壯志。
劉義隆放下手中的降表,眼中閃爍着滿意與贊賞的光芒。
他站起身,步伐穩健地走到劉休龍面前,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聲音中充滿了欣慰與驕傲:“道民,你果然沒有辜負朕的期望。
朕前段時間仔細看了你在雍州的政績,你把雍州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朕心甚慰。
”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劉休龍感受到父親掌心的溫暖和力量,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他擡起頭,目光堅定而明亮,恭敬地回答道:“阿父過譽了,道民隻是盡忠職守,為阿父分憂而已。
雍州百姓的安定,離不開阿父的英明和朝廷的支持。
” 劉義隆微笑着點點頭,繼續道:“此次你平定邊疆,立下赫赫戰功,有功于國,朕心甚慰。
來坐下和朕說說你在雍州的所見所聞,還有你招的那些兵馬。
”
然而,戰局卻如風雲變幻,魏國趁機占領滑台,使得劉義隆的北伐計劃功虧一篑。
那一日,劉義隆心情沉重地回到含章殿,把自己關在殿内,獨自面對失敗的苦澀。
他坐在書桌前,心中五味雜陳,煩躁不已。
他提起筆寫到: “逆虜亂疆場,邊将嬰寇仇。
堅城效貞節,攻戰無仇休。
”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了内侍黃門順喜的通報聲:“陛下,路淑媛生下了一位小皇子,母子平安!”劉義隆的心頭猛地一顫,他擡頭望向門外,仿佛能看到那個剛剛出生的嬰兒。
然而,他的心中卻沒有多少喜悅,反而更加煩躁。
“進來吧。
”他沉聲說道,順喜推開門,恭恭敬敬地走了進來。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昭憲宮路淑媛生下了一位皇子,母子平安。
”順喜滿臉喜色地說道。
然而,當劉義隆看到路淑媛懷中的嬰兒時,他的心中卻并沒有多少波瀾。
那個嬰兒雖然長得可愛,但劉義隆卻對他沒有太多的感情。
“陛下,您看這孩子的眼睛多像您啊!”路淑媛微笑着說道,試圖引起劉義隆的注意。
劉義隆的目光落在路淑媛懷中那個嬌小的嬰兒身上,他微微颔首,淡淡地說道:“嗯,是有點像朕。
”他的聲音平靜而冷淡,仿佛是在陳述一個事實,而非表達任何情感。
劉義隆接着說道:“朕政務繁忙,就先回去了,淑媛你好好養着吧。
”他的語氣中沒有任何波瀾,也沒有多餘的寒暄和關懷。
一想到北伐失敗,他的轉身離去,背影在宮燈的映照下顯得那麼冷漠和疏離。
路淑媛有些失望地看着劉義隆,她知道他心中的苦悶和失落,但她卻無法理解他為什麼會對自己的兒子如此冷漠。
她輕輕地撫摸着嬰兒的臉頰,心中充滿了母愛和期待。
在劉義隆的内心深處,每當他瞥見劉休龍那稚嫩的臉龐,總會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己曾經的童年。
劉休龍排行第三,這個排行讓劉義隆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複雜情感。
劉義隆在年幼時也曾是家中行三,同樣的排行背後卻隐藏着截然不同的命運。
他并非嫡子,亦非長子,母親文章皇太後胡道安更是被高祖劉裕所厭棄,最終落得賜死的下場。
這一切的變故,讓年幼的劉義隆被迫出了嗣,過繼給了三臨川王劉道規。
每當夜深人靜,劉義隆躺在龍榻之上,思緒總會飄回到那段孤獨的歲月。
他記得自己曾在王府的角落裡默默流淚,思念着母親的溫暖,渴望着父親的關愛。
他深知,自己的童年缺少了太多的陪伴和關懷。
而如今,當他看到劉休龍他的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莫名的情感。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那個孤獨、無助、渴望愛的自己。
劉義隆坐在禦案之後,手中的朱砂筆在奏折上遊走,筆落之處,決策已定。
他的話語中帶着幾分不經意的懷念與感慨:“道民來了,在雍州任職已逾一年,朕确實許久未與他相見了,讓他進來吧。
” 随着話音落下,殿門輕啟,劉休龍一身素色常服,步履穩健地踏入含章殿。
不同于外在的英武,此時的他更顯溫文爾雅,常服的樸素無華反而襯托出他内在的沉穩與尊貴。
他緩緩行至劉義隆面前,躬身施禮,言辭恭敬而不失誠摯:“臣雍州刺史劉休龍,拜見陛下,願陛下萬福金安。
劉義隆輕輕揮手:“朕安,快快免禮。
” 劉休龍站起身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恭敬地說道:“道民,恭賀父親除了劉義康等逆黨,為大宋鏟除了一大隐患。
眼下也即将迎來新年,兒子沒有什麼特别的孝敬之物,隻有這份降表,是索虜僞朝雍秦都統薛安都親自書寫的,道民想阿父看了這些,定會龍顔大悅的。
”說罷,他微微側身,向身旁的順喜示意。
小内侍順喜心領神會,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份精美的卷軸走上前來。
卷軸之上,“降表”二字熠熠生輝,顯示出其非凡的意義。
劉義隆展開薛安都的降表,細細品讀之下,眼中的光芒愈發明亮,這份喜悅之情甚至超越了對親子回歸的期盼。
畢竟,他已經有十六個兒子了,對每一個孩子的感情雖深,卻也難免有所權衡與保留。
劉休龍,作為非寵妃所出,又非元後嫡傳,其地位在諸多兄弟中并不顯赫。
但薛安都的歸降,卻是戰略格局上的重要轉折,意味着他北伐宏圖的一大助力已至,這怎能不令他興奮異常? “一山不容二虎,”劉義隆心中默念,唇角勾勒出一抹冷峻的笑。
對内,他已巧妙布局,鏟除了最大的政敵劉義康,鞏固了自己的皇權;對外,他的目标隻有一個——索虜拓拔焘,那個屢屢侵犯大宋邊境、挑釁大宋威嚴的鮮卑政權的主宰,在他心中,消滅北魏,手刃拓跋焘,不僅是為國複仇,更是為了實現自己作為帝王的不朽功業。
索虜薛安都的歸順,無疑為他增添了一枚重要的棋子,預示着北伐之路或将更加順暢。
這份喜悅,混合着對未來封狼居胥的壯志。
劉義隆放下手中的降表,眼中閃爍着滿意與贊賞的光芒。
他站起身,步伐穩健地走到劉休龍面前,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聲音中充滿了欣慰與驕傲:“道民,你果然沒有辜負朕的期望。
朕前段時間仔細看了你在雍州的政績,你把雍州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朕心甚慰。
”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劉休龍感受到父親掌心的溫暖和力量,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他擡起頭,目光堅定而明亮,恭敬地回答道:“阿父過譽了,道民隻是盡忠職守,為阿父分憂而已。
雍州百姓的安定,離不開阿父的英明和朝廷的支持。
” 劉義隆微笑着點點頭,繼續道:“此次你平定邊疆,立下赫赫戰功,有功于國,朕心甚慰。
來坐下和朕說說你在雍州的所見所聞,還有你招的那些兵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