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付大姑家
關燈
小
中
大
是藍色篷布的那兩間舊屋。
付穎她們進來的,是新修的付大堂哥家。
因為地基夠大,他家修的是典型的滇式一顆印建築。
農村不圍圍牆,從高空俯瞰,就像是一個凹字形。
凹字的中間的空白,就是水泥鋪出來的院子,當地叫場壩。
曬東西、洗衣服、夜晚吹風都是在這裡。
凹字形的左邊位置,也就是場壩的左邊,是隔成兩間的小房子,一個是豬圈,一個是牛圈。
大堂哥養了一頭牛,耕地的時候就會拉出來遛遛。
場壩的右邊,是火爐邊,炒菜、吃飯、聊天都在這裡。
付穎家的糧倉是單獨一個房間的,大堂哥家的是合二為一。
就是火爐的上面用竹子搭出來一層,地裡收回來的玉米和辣椒放上面,長期用火爐的熱氣烘烤着,保持幹燥。
所以進門會有點壓抑感,正常的三米高被壓到隻有2米,空間也狹小。
凹字型的底部的就是三連排房間,最中間永遠是堂屋,祖宗的牌位、财神像、直系長輩的遺像都放在這裡,逢年過節祭拜祖先也是在這裡對着神龛擺放貢品、跪拜神明和祖先。
這裡可以放點東西,但是不能住人。
堂屋的兩邊就是普通房間,最靠近火爐邊的,是家裡的長輩住,一來是靠近火爐溫度高,冬天舒服點,一來是方便老人早起早睡。
付大姑住在旁邊的老房子,兩間房子不帶場壩,後來付大姑的小兒子也另外在上面一點重新選了塊地基,修了跟他大哥差不多的房子,就是小一點,也沒有大場壩。
想起地基,付穎也想起後世轟轟烈烈的房地産運動和嚴控宅基地行動。
對農村分家的人來說,能在分到的地裡選一塊做宅基地修房子,除了建築的費用不用額外再投入大筆錢,讓他們能有自己的安身之所,也是一種幸運。
但是确實這樣很容易侵占農耕地,比如付穎家的地,中學征收了一塊大的,賣了兩塊小的,剩下的也隻有一塊大的和一塊小的地了。
她家這樣,農村很多也這樣,她家附近的房子越來越多,耕田越來越少了。
想做農民已經沒有地了,但是為了現實又不得不賣地。
但是同樣的,對于将要分家的人來說,想簡單的修個安身之所就更難了。
如果說一個偏遠小地皮以前可能一萬就能買到,那随着宅基地審核的禁令,沒有數十萬買不到的。
想要自己修房子反而比攢錢在城市裡買房更難。
畢竟城裡買房看錢,但申請宅基地不止看錢,更看有沒有關系,能不能審批。
付穎問過付爸,付爸說這個禁令頒布後,古芒一帶是直接不批宅基地,不準新修房子,往上加蓋也不行。
回到現在,付穎他們走進了大堂嫂家的場壩,正在洗衣服的大堂嫂最先發現她們,驚喜的喊他們進門坐,又叫她大兒子去喊付大姑過來。
她們還沒進門,付大姑就滿臉笑意的從老房子走過來了,懷裡還抱着個五六個月的嬰兒,小朋友睜着大眼睛看向她們。
喜歡簡簡單單的重生後請大家收藏:()簡簡單單的重生後
付穎她們進來的,是新修的付大堂哥家。
因為地基夠大,他家修的是典型的滇式一顆印建築。
農村不圍圍牆,從高空俯瞰,就像是一個凹字形。
凹字的中間的空白,就是水泥鋪出來的院子,當地叫場壩。
曬東西、洗衣服、夜晚吹風都是在這裡。
凹字形的左邊位置,也就是場壩的左邊,是隔成兩間的小房子,一個是豬圈,一個是牛圈。
大堂哥養了一頭牛,耕地的時候就會拉出來遛遛。
場壩的右邊,是火爐邊,炒菜、吃飯、聊天都在這裡。
付穎家的糧倉是單獨一個房間的,大堂哥家的是合二為一。
就是火爐的上面用竹子搭出來一層,地裡收回來的玉米和辣椒放上面,長期用火爐的熱氣烘烤着,保持幹燥。
所以進門會有點壓抑感,正常的三米高被壓到隻有2米,空間也狹小。
凹字型的底部的就是三連排房間,最中間永遠是堂屋,祖宗的牌位、财神像、直系長輩的遺像都放在這裡,逢年過節祭拜祖先也是在這裡對着神龛擺放貢品、跪拜神明和祖先。
這裡可以放點東西,但是不能住人。
堂屋的兩邊就是普通房間,最靠近火爐邊的,是家裡的長輩住,一來是靠近火爐溫度高,冬天舒服點,一來是方便老人早起早睡。
付大姑住在旁邊的老房子,兩間房子不帶場壩,後來付大姑的小兒子也另外在上面一點重新選了塊地基,修了跟他大哥差不多的房子,就是小一點,也沒有大場壩。
想起地基,付穎也想起後世轟轟烈烈的房地産運動和嚴控宅基地行動。
對農村分家的人來說,能在分到的地裡選一塊做宅基地修房子,除了建築的費用不用額外再投入大筆錢,讓他們能有自己的安身之所,也是一種幸運。
但是确實這樣很容易侵占農耕地,比如付穎家的地,中學征收了一塊大的,賣了兩塊小的,剩下的也隻有一塊大的和一塊小的地了。
她家這樣,農村很多也這樣,她家附近的房子越來越多,耕田越來越少了。
想做農民已經沒有地了,但是為了現實又不得不賣地。
但是同樣的,對于将要分家的人來說,想簡單的修個安身之所就更難了。
如果說一個偏遠小地皮以前可能一萬就能買到,那随着宅基地審核的禁令,沒有數十萬買不到的。
想要自己修房子反而比攢錢在城市裡買房更難。
畢竟城裡買房看錢,但申請宅基地不止看錢,更看有沒有關系,能不能審批。
付穎問過付爸,付爸說這個禁令頒布後,古芒一帶是直接不批宅基地,不準新修房子,往上加蓋也不行。
回到現在,付穎他們走進了大堂嫂家的場壩,正在洗衣服的大堂嫂最先發現她們,驚喜的喊他們進門坐,又叫她大兒子去喊付大姑過來。
她們還沒進門,付大姑就滿臉笑意的從老房子走過來了,懷裡還抱着個五六個月的嬰兒,小朋友睜着大眼睛看向她們。
喜歡簡簡單單的重生後請大家收藏:()簡簡單單的重生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