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付大姑家
關燈
小
中
大
早上也不算太早起,昨晚晚睡今天就九點才起。
起床煮了面吃,付媽背個小背簍,往門口一喊,付二姑也出門了。
付穎沒想到二姑會一起去,但想來也是,付大姑家遠一點,她不常來,下面的弟弟妹妹也就是空一點,或者逢年過節的時候會去看一看她。
付大姑家離付穎家,屬于開車10分鐘,走路一個小時的距離。
開車10分鐘,是後來修了水泥路之後算的,但這時候付大姑家下面還是土路,也沒什麼車經過,純靠走路。
走路一個小時,是因為要爬坡,起起伏伏的,速度就很慢。
如果說付穎家是在高原裡的小盆地,付大姑家就是高原裡的高山上,溫度都比付穎家冷幾度的。
一行四人向北出發,也是中學方向,但是比中學遠很多。
過了新華書店再走一段就開始爬坡了,付穎很佩服每天上下學走這條路的學生,包瘦的,也包有肌肉腿的。
這個坡得有35度,不是誇張化,走這段路不是走路,是純粹爬坡。
它要是純粹的直坡也就算了,它是像個逗号一樣的還帶轉彎的,所以其實更危險。
付穎每次走這個坡都怕被撞到,所以提醒家人小心。
其實付穎不太懂,左邊五十米就有大段平緩的路,為什麼非要在這個坡這裡修路。
爬上坡了有一片平地,就像山頂平台一樣,坐車去遠的地方就是在這裡等,付穎以前去隔壁市轉長途去粵省就是在這裡上車的。
繼續向北走,是連續微斜的上坡路了,不算抖,就是累。
這會的付二姑和付媽身體都挺好,走得比付穎和付哲還快,一群人腳步不停。
到了付大姑家進村的路口,時間已經半個小時了,路程才一半。
付媽在路口的便利店買了一箱優酸乳,一袋米背着,走親戚總得帶點東西上門。
那個村住的人不多也分散,一路沒有小賣部,隻能先買了背進去。
付穎接過優酸乳,付穎媽說她全都背着,付穎拒絕了。
付媽背的米已經10kg了,整箱的優酸乳有提手,她提着抱着都行,付媽也減輕點負擔。
付哲也幫付二姑抱着優酸乳。
剛剛一路走的是水泥大路,現在開始就是純粹的小路了,看得出是有人走出來的一條路,因為這條路沒有任何人工加固定型,就是在農田裡穿行。
這會全是玉米,進了林子不跟上就能看不到人,好在前面走過的人把一路的玉米葉都折了,加上穿了外套,所以幾人沒有被割到太多。
爬一段農田,再穿過一片小草原,再走農田,就跟石子鋪的大路彙合,再走一段石子路,就到了付大姑家。
看到單獨的兩棟,屋頂有藍色篷布的就是付大姑家。
她家在路的下面,她們還得穿過不知道誰家地,從付大姑的後門穿過去,才真正到了付大姑家。
這一路跋山涉水就差涉水了。
說是付大姑家,也不算太準确。
付大姑有兩兒兩女,大兒子成家早,小兒子結婚晚,但是也結了,所以已經分家了的。
付大姑現在是跟着小兒子住在老房子,也就
起床煮了面吃,付媽背個小背簍,往門口一喊,付二姑也出門了。
付穎沒想到二姑會一起去,但想來也是,付大姑家遠一點,她不常來,下面的弟弟妹妹也就是空一點,或者逢年過節的時候會去看一看她。
付大姑家離付穎家,屬于開車10分鐘,走路一個小時的距離。
開車10分鐘,是後來修了水泥路之後算的,但這時候付大姑家下面還是土路,也沒什麼車經過,純靠走路。
走路一個小時,是因為要爬坡,起起伏伏的,速度就很慢。
如果說付穎家是在高原裡的小盆地,付大姑家就是高原裡的高山上,溫度都比付穎家冷幾度的。
一行四人向北出發,也是中學方向,但是比中學遠很多。
過了新華書店再走一段就開始爬坡了,付穎很佩服每天上下學走這條路的學生,包瘦的,也包有肌肉腿的。
這個坡得有35度,不是誇張化,走這段路不是走路,是純粹爬坡。
它要是純粹的直坡也就算了,它是像個逗号一樣的還帶轉彎的,所以其實更危險。
付穎每次走這個坡都怕被撞到,所以提醒家人小心。
其實付穎不太懂,左邊五十米就有大段平緩的路,為什麼非要在這個坡這裡修路。
爬上坡了有一片平地,就像山頂平台一樣,坐車去遠的地方就是在這裡等,付穎以前去隔壁市轉長途去粵省就是在這裡上車的。
繼續向北走,是連續微斜的上坡路了,不算抖,就是累。
這會的付二姑和付媽身體都挺好,走得比付穎和付哲還快,一群人腳步不停。
到了付大姑家進村的路口,時間已經半個小時了,路程才一半。
付媽在路口的便利店買了一箱優酸乳,一袋米背着,走親戚總得帶點東西上門。
那個村住的人不多也分散,一路沒有小賣部,隻能先買了背進去。
付穎接過優酸乳,付穎媽說她全都背着,付穎拒絕了。
付媽背的米已經10kg了,整箱的優酸乳有提手,她提着抱着都行,付媽也減輕點負擔。
付哲也幫付二姑抱着優酸乳。
剛剛一路走的是水泥大路,現在開始就是純粹的小路了,看得出是有人走出來的一條路,因為這條路沒有任何人工加固定型,就是在農田裡穿行。
這會全是玉米,進了林子不跟上就能看不到人,好在前面走過的人把一路的玉米葉都折了,加上穿了外套,所以幾人沒有被割到太多。
爬一段農田,再穿過一片小草原,再走農田,就跟石子鋪的大路彙合,再走一段石子路,就到了付大姑家。
看到單獨的兩棟,屋頂有藍色篷布的就是付大姑家。
她家在路的下面,她們還得穿過不知道誰家地,從付大姑的後門穿過去,才真正到了付大姑家。
這一路跋山涉水就差涉水了。
說是付大姑家,也不算太準确。
付大姑有兩兒兩女,大兒子成家早,小兒子結婚晚,但是也結了,所以已經分家了的。
付大姑現在是跟着小兒子住在老房子,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