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安西老兵

關燈
    ,但那楊虎是第一次見,為此驚歎不已。

     随後崔七又舞了起來,但因右腳吃力,舞了幾下便把刀放了下來,“右腳不聽使喚,就這樣吧。

    ” 但楊虎依然佩服不已,“七叔,您太厲害了,教我們吧。

    ” 崔七點點頭,崔七的陌刀刀法是根據戰場上的實踐,一點點總結出來的,陌刀因為刀身長,刀勢沉重,一般用于對付敵人騎兵的沖擊。

    崔七的刀法簡單實用,他說道,騎兵沖殺過來時,有足夠的發力空間,所以見準時機,跳将起來,一招力劈華山下去便可人馬俱碎,而如果敵人騎兵已欺身在前,則以刀當槍,前刺,撩、撥、削、挑都可以,這關鍵得看使用人怎麼靈活運用,當然因為陌刀沉重,所以使用者也務必是高大壯猛,力大無比,要不然揮動幾下便要力洩。

     裴旻的陌刀刀法是他根據自己的劍法悟出來的,看上去更為精妙複雜,但在戰場上有些招式是可以不必要。

     崔七不僅在陌刀方面有自己從戰場上悟出的心得,他在相撲、騎射、步弓兵協同作戰方面也頗有領悟,相對于裴旻教授的單兵個人素質又有所不一樣,這對于李嗣業和楊虎來說更是受益匪淺。

     時間一晃,便到了開元十七年,河西節度使蕭嵩因擊破吐蕃有功,去年已進位同中書門下三品,今年又兼中書令、集賢殿大學士,進封徐國公。

    今年三月,瓜州都督張守珪與沙州刺史賈師順各率所部兵馬向吐蕃大同軍發起突然襲擊,并再次大破吐蕃,已持續兩年的河西和安西戰事,有接近尾聲之趨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一年,宇文融也被李隆基拜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但因懼破吐蕃有功的信安王李祎威脅其相位,便密令禦史設陷,企圖誣陷信安王,以除心頭之患,信安王知曉此事後,預先禀報李隆基,李隆基大怒,認為宇文融結黨營私,遂将其貶為汝州刺史。

     而善于察言觀色,精明無比的李林甫,因在禦史中丞位置上表現極好,已升任為刑部侍郎,那剛正的楊廉則繼續做他那八品的監察禦史。

     李嗣業現已年滿14歲,與崔七一般高大,身體也更強壯結實,楊虎則已16歲,身高六尺有餘,這兩年在崔七的指導下,以及自己的勤學練習下,倆人武藝和協同作戰方面都精進了不少,可以說面對五六個普通成人都自不在話下。

     崔七覺得自己已沒什麼東西可教他們的了,今後隻有靠自己勤學和在戰場上靈活發揮,所以即便李嗣業和楊虎倆舍不得,他還是于今年五月份離開了楊府,回清河老家去了。

     楊廉見楊虎年滿16歲,且身體已長成,便安排他進入了禦史台,于楊府所在的興化坊當任左右巡使,這樣也能兼顧到楊府的一些事情。

    當然,坊内的治安從上到下依次的坊正、裡正和保長才是最重要的力量,禦史台的左右巡使也隻是皇帝安排在各坊的眼睛。

     裴旻還在河西前線,這兩年他基本沒有空閑回到長安休整,李嗣業也很久沒見到師父了,自然是十分想念,但裴旻時不時的還會有書信來往長安,以報平安。

     可五叔李五,自開元十四年離家出走後,已三年過去了,依然杳無音信,也不知道他去哪兒了,不隻是李嗣業,李父等兄弟們也頗為擔心,這老五啊,怎麼還沒來書信呢? 喜歡唐刀陌刀請大家收藏:()唐刀陌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