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交给鲍信的任务

關燈
    鮑信将手中酒杯放下後,向着劉辯施禮:“今末将既已為殿下從屬,然而不日就将返回泰山郡招募兵甲,不能常伴左右替主公分憂,不知主公對末将有何吩咐?末将必竭盡心力完成之。

    ” 見鮑信主動提出要我分配任務給他,我也是心中暗自思索,想起曆史中,鮑信剛開始被何進派出去征兵時,隻招募到1000多人,在帶兵返回洛陽的路上,得知何進死于宦官的謀殺。

     鮑信當即果斷的返回了家鄉泰山郡,散盡家财繼續征兵,後來在十八路諸侯讨伐董卓的時候,鮑信已經招募到士卒兩萬多,其中騎兵就有七百多。

     想到這,我順勢說:“如此,允誠可繼續返歸泰山郡多多招募兵甲,孤當遣人常與将軍通聯。

    孤推測明年九月京師将有大變故。

    今孤書一錦囊,屆時允誠憑錦囊中要求行事便可。

    ” 說完,蔡邕就叫人取來筆墨缣帛,我背着三人書寫好我要求鮑信做的事,将缣帛放入到錦囊中。

     在我把它交到鮑信手上時,再次叮囑鮑信:“允誠,此錦囊務須妥善收存,待明年七月開啟觀之,依其所示而行即可。

    切切銘記孤之所言,孤今以性命相托,望将軍勿負孤望。

    ” 見劉辯如此謹慎重視這件事,鮑信當下也不敢怠慢,從劉辯手中接過錦囊,珍而惜之的将錦囊放好後,向劉辯拱手行禮:“主公既如此信認末将,于初會之時即委托此等要事,末将必殚精竭慮妥為處置,斷不會有負主公之信任。

    ” 說到這,鮑信頓了頓,稍微思量了下,又接着說道:“末将有一親弟,名韬字允忠是也,年方二十二歲,雖武藝平平,然其扞勇,不畏生死。

    明日末将即傳訊于他,令其星夜趕來主公身畔,代末将時刻為主公效力。

    ” 聽完,我在心裡想,鮑信這是為了表忠心呀,主動派親弟弟來當人質麼?就憑這一點,鮑信絕對可靠。

     鮑韬在《三國演義》裡被羅貫中以鮑忠的形象寫進小說,說鮑信貪功冒進,為了搶頭功派弟弟鮑忠抄小路到汜水關前挑戰,被華雄一刀給斬了。

     其實原本的曆史并不是這樣的,正史中,是董卓撤退到長安時,曹操與鮑信在後追擊,追到荥陽汴水時遭遇董卓部将徐榮,雙方激戰一日,曹操、鮑信都有負傷,鮑韬和衛茲等人奮戰而死。

     鮑信後來也是為了保護曹操而戰死,想到這,我心中暗下決心,既然這次忠勇鮑家兄弟選了我,我就一定讓你兄弟二人揚名天下,絕對不會讓這樣的忠勇之人再次慘死沙場。

     我感動的對鮑信說:“允誠之忠,天地可鑒。

    孤深知将軍與令弟皆忠義之士,今既得将軍傾心相助,又命令弟來投,孤心甚安。

    今日允誠之舉,孤必銘記于心,定當謀慮萬全,不讓忠良枉死。

    待來日大業初成,将軍與令弟之功,孤必使其銘刻于史,傳頌千秋。

    ” 鮑信見劉辯這樣承諾,再度行禮:“末将今已認定主公乃社稷之希望。

    末将生為室漢臣,死作漢室鬼,不求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