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考教

關燈
    見蔡邕這誇贊的話語,又怕他疑惑我為什麼隻有15歲就能懂這麼多知識,我随口胡扯道:“謝先生贊譽,此皆史道長善教所緻,孤不敢居功。

    ” 沒想到隻是我用來自圓其說的一句話,卻惹出了蔡邕争強好勝的心思。

    這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啊! 于是就聽蔡邕不甘示弱的說:“雖殿下言史道長于古今典籍之學教授的甚善,然若論算術、天文、詩詞歌賦,未必有邕所教授出的人優秀矣。

    ” 我看蔡邕對我的話有些鑽牛角尖了,為了能徹底斷了讓我跟他學習的念想。

    所以,我也隻能是無奈的選擇,打擊一下蔡邕這顆幼小的心靈了。

    我信心十足的說:“孤敢請先生出題以試之,可否?” 蔡邕心想,這劉辯隻是個十五歲的孩童而已,就算典籍學的好,但是其它的學識還能都這麼精通麼?于是也沒廢話,直接問道:“那邕今以天文之學問于殿下,望殿下細聽之。

    常言月有陰晴圓缺,此乃月相之變,敢問殿下,若月初為朔月,其形如鈎,至月中則為滿月,光亮盈圓,此期間月相之變因何而成?且一年之中,夏夜星繁,冬夜星疏,此又為何故?” 我在心中暗自思索,月相變化乃是因日、地、月三者相對位置不同所緻。

    朔月時,日月地近乎在同一直線,月面背光,故而形若鈎狀;随着月球繞地公轉,日光照亮部分漸增,至月中時,日月地呈直角關系,月面正對太陽一面全被照亮,便成滿月。

    而夏夜星繁冬夜星疏,是因為夏季夜空面向銀河系中心,星辰衆多;冬季則背向銀河系中心,可見星辰相對較少。

     思索片刻後,我開始從容作答:“先生,月相之變,乃日、地、月三者位置變幻之故。

    朔月至滿月,月漸轉至可被日光照亮更多之處。

    至于夏夜星繁冬夜星疏,是因夏夜吾等所望乃銀河中心之向,冬夜則背之。

    ” 蔡邕聽後,心中微微一驚,但仍有些不死心,又問道:“若見太白金星于清晨現于東方,繼而數月後于黃昏現于西方,此乃金星之何種運行現象?且其運行周期大緻若何?” 劉辯心裡一緊,這題也需仔細考量。

    金星作為内行星,清晨現于東方為啟明星,黃昏現于西方為長庚星,這是其繞太陽公轉與地球相對位置變化導緻的。

    金星公轉周期約為224.7天,從啟明星到長庚星的過程涉及它在軌道上不同位置與地球的相對關系變化。

     經過一番推算與回憶,我緩緩開口:“先生,此乃金星之會合運動現象。

    其公轉周期約二百二十四日有餘,自晨現東方至昏現西方,期間曆經其在軌道之運行與位置變換,與地球之相對态勢亦改。

    ” 蔡邕見兩道頗有難度的天文題并沒給劉辯帶來什麼難度。

    心裡想,雖然這些天文問題的答案都是固定的,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