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和朱元璋一样勤勉的皇帝
關燈
小
中
大
朱元璋很好奇,同時也很疑惑。
為什麼試圖解決這些問題的是一名官員?而不是皇帝? 然而,聽了朱辰的下一句話他就明白了。
“那人便是曆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的三朝元老,内閣首輔,中極殿大學士,後期總攬軍政大事的名臣張居正。
” 這麼多名頭?光是聽着就知道此人權傾朝野,比皇上還厲害。
朱元璋皺眉問道:“這人是不是就是大明後期文官集團的典範?” 朱辰點了點頭。
“張居正這個人物很複雜,他雖權傾朝野,但他并非大奸大惡之臣,而是一名有手腕有謀略的政治家,改革家,所以‘萬曆新政’也稱‘張居正改革’,不過我們今天重點說的不是這個人,而是他試圖解決問題的辦法。
” 朱元璋沒有說什麼,不過心裡卻在想,這個人如果是在他的治下,恐怕和胡惟庸一個結局。
朱辰當然不知道朱元璋想這些,繼續道: “為了解決大明稅收制度帶來的問題,在張居正的推動下,施行‘一條鞭法’,‘一條鞭法’于嘉慶九年提出,直到萬曆九年,才推廣至全國。
” “所謂‘一條鞭法’,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并征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
” “具體來講,就是,首先,合并賦役,将田賦、徭役、雜稅等合并為一項,按田畝和人丁統一征收,其次,賦役負擔除政府需要征收米麥以外的,一律折收銀兩,就連徭役也可以出錢代役,力役由官府雇人承應,其三,重新丈量土地,以土地面積為主要依據,減輕了無地或少地農民的負擔,其四,稅收由地方政府統一征收,減少了中間環節的盤剝,并簡化征收流程,減少了地方官員的貪污機會。
” “這樣改革有什麼好處呢?” “首先,簡化了稅收的流程,合并稅種、統一征收,減少了中間環節的腐敗和盤剝,其次,将徭役折算為銀兩,減少了農民因服役而耽誤農業生産的情況,減輕農民負擔,使由賦役問題産生的階級矛盾暫時得到緩解,有利于農業生産的發展。
其三,一條鞭法将稅收折合為白銀,推動了白銀的流通,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其四,以銀兩征收,提高了稅收的透明度和效率,增加了國家财政收入。
” 聽到這裡,朱元璋幾人都是緩緩點頭。
一條鞭法聽起來并不算複雜,主要就是将繁雜的賦稅簡單化,以及将先前以實物為主的稅收以及徭役折算為銀兩,沒想到竟然取得這麼好的效果。
而且聽起來也挺有道理的,如果這就解決了大明稅收存在的問題與隐患,似乎也并不難。
但朱辰接下來的話,又讓朱元璋他們皺起眉頭。
“一條鞭法雖有其進步意義,但它始終是封建社會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仍然是為封建社會的基礎服務的,隻是暫時緩解了稅收導緻的階級矛盾,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矛盾,反而衍生出了新的矛盾與問題。
” 聽到這話,朱元璋都是露出疑惑的神色。
一條鞭法不僅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衍生出了新的問題和矛盾? 在幾人疑惑的目光下,朱辰繼續道: “首先,一條鞭法是一種改良主義的政策,是含有朝廷與豪紳地主鬥争的性質。
但是這個‘改良’和‘鬥争’卻是極其微弱的,連對當時豪紳地主優免權也要‘除外’。
” “鬥争的不徹底,也讓一條鞭法在施行後,并沒有達到完全消除雜役之害的目的,突出表現在額外增派,當地政府在一條鞭法之外另行增加徭役賦稅,擾民非常厲害。
” “其次,一條鞭法施行還滋生了另一個以後影響非常久遠的問題,即火耗問題。
” “什麼是火耗問題呢?” “即因為一條鞭法規定納銀,而銀兩熔在鑄過程就回産生了所謂‘火耗’。
熔鑄碎銀的實際火耗為平均每兩一至二分,即百分之一二,但實際征收的火耗往往比這個高得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