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四(1)

關燈
    那老道甩了甩袖襟,右手手指掐捏了一下,少頃過後,他低頭對崔正英和公孫羽說道:“後天是七月十四,也是鬼門關大開的日子,你們倆回去準備吧。

    ” 崔正英和公孫羽對視了一眼,點了點頭,徑自下去了。

     所謂這七十四,也就是民間傳說中的鬼節,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锢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書上說古時候的這一天,人們會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台。

    法師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着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

    施孤台上立着三塊靈牌和招魂幡。

    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台上。

    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顔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

    緊接着,法師敲響引鐘,帶領座下衆僧誦念各種咒語和真言。

    然後施食,将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複三次。

    這種儀式叫“放焰口”。

    清代文人王凱泰曾有詩曰:“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

    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

    ”描寫的便是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過鬼節的習俗。

     這一天也是散發布施的一天,就是陽間人為逝去者燒些冥錢紙币,青馬紙糊,以告慰藉。

    這日鬼門關大開,所有的孤魂野鬼都會從地府中湧出,跑入陽間,索要布施,陰陽交合,自會生亂,因此這也是陰陽兩界最為混亂的一天,雖然地府會派出大批的鬼差衙衆來維護治安,以免鬼魅逃失,贻害人間。

    但是畢竟鬼魅遊魂太多,陰司管制不了這麼多,自然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所以閻王托付茅山,想借着茅山之力,在這鬼節之日,協助陰司,維持這陰陽平衡,以免陰陽颠倒,自己受了天譴。

     師父吩咐過後,偌大的茅山之上,頓時忙成了一鍋粥,上下道僮一起張羅,為這鬼門關大開的日子做着最後的準備。

    其中一批人被安排去西山作坊,在崔正英的帶領下開始大量地印刷冥币,剩下的一批人則跟随公孫羽擺起了劍陣,想借着九天玄陣的神力,維持陰陽兩界最後一點平衡。

     終于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