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老四豢养死士
關燈
小
中
大
黑衣人拼盡最後的力氣,沖出雍王府,來到街對面的巷子裡,看到在外面接應自己的人,那口提着的氣一松,再也支持不住,‘嘭...’的一聲,重重摔倒在地上。
整個人陷入無盡的黑暗,失去了最後的意識... 最開始出現的瘦小頭領在這裡等着,見隻出來了一人,渾身帶傷,身上還插着箭,皺頭緊緊的皺了起來。
擡起頭神色凝重的看了一眼王府,二話沒說,伸手一招,上來兩人,擡起這個逃出生天的黑衣人,動作靈敏的消失在黑夜裡,瞬間便無影無蹤。
這幾個人前腳離開,幾乎沒過片刻,王府裡沖出幾個守衛,分散在四處搜尋着,似乎不想放過逃走的那個人。
仔細搜查之下,幾人來到街對面,看着地上的一攤鮮血和淩亂的腳步印。
面對空無一人的小巷,正猶豫着要不要向遠處追查的時候,王府出來一個身材高大,面色冷俊的中年人。
“王爺有令,全都回去!” 一聲令下,這些人再無猶豫,果斷的退回了王府,緊閉大門,街道上又恢複了之前的甯靜。
一盞茶的時間之後,一個打更的巡夜人出現,慢慢的從王府的大門口走過,敲了三下,消失在靜谧漆黑的街道裡。
...... 第二天,康熙下朝回到了禦書房,剛喝了口茶,緩了緩,還有一大堆折子需要審閱,這是康熙每天下朝後要做的事情。
整個大清朝,每天報上來的事情,多不勝數,不可能每件事務都在朝堂上處理。
禦書房隻是将最重要的,牽扯過多,需要多部門配合完成的情情,拿到朝中商議,而多數次要的事情,都是幾位上書房大臣拿出處理意見,然後報皇上禦覽。
奏折按輕重緩急排列,康熙看過之後,有些會打回再議,有些批示意見後下發執行,而大部份奏折,則是閱覽一遍後,做到心裡有數就行了,并不會做出任何處理意見。
如此這般,已經四十多年了! 就算這樣,也是康熙在年老身體不濟後,在掌握朝政不失控制的情況下,做出的最大調整了,若是像年輕的時候,每天批閱奏折也是到晚上入睡了。
而現在年事已高,為了将養身體,每天上午在禦書房看折子,午時一過,無論還有多少奏折未閱,全都交上書房處理。
抓大放小,這也是多年理政,康熙總結下的心得,就算這樣,也出現了庫銀流失,諸皇子奪嫡,邊疆兵敗之類的纰漏。
康熙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若是事必恭親,自己早晚要累死在堆積如山的事務當中,隻能是過一段時間,抓一下,緊一緊,處理一批人,震攝一下。
然後再放松,恢複如初。
如此循環往複,周而複始,朝臣們也都習慣了! 康熙看到禦案上堆積兩大摞的奏折,眼裡閃過一絲複雜的神情,有踏實也有厭惡,這皇位固然尊榮之極,但又何嘗不像一座牢籠,拴了自己一輩子。
活了大半生,大部份的記憶,都是在批閱奏折,接見大臣,别人隻羨慕天子的君臨天下,威震四海,誰又能體會自己的心酸無奈。
有得必有失啊! 為了這皇位,自己失去了人生最寶貴的年華... 歎了口氣,拿起奏折,看了起來。
剛剛翻過兩個折子,就見李德全走進來彙報:“皇上,圖裡琛求見!” 康熙點了點頭,一件事從腦海裡飄過,但頭也沒擡,拿起折子繼續翻看着。
圖裡琛進來,一個千兒打在了地上,?敬的說道:“奴才圖裡琛,叩見皇上。
” 行完一個禮後,默默的恭敬聽令,半響,禦書房靜悄悄的,落針可聞。
圖裡琛偷偷擡頭瞄了一眼,看見康熙手拿一本折子,心不在焉的,目光落在旁邊的一大摞折子上,不知在想些什麼。
想了想,又輕聲說了一句:“奴才有事禀報,皇上讓奴才做的事情,奴才已經做完了!” 康熙轉過頭,面無表情的說道:“李德全,在外面守着,不準任何人進來。
” “嗻...” 李德全知道圖裡琛必然辦的是隐弊的事情,悄悄出了門,将門關得緊緊的,将手裡的拂塵一揮,附近的守衛都散到了四周,自己也站在了門外守着。
距離不遠不近,遠到聽不見房裡的正常語音的談話,近到康熙的聲音大一點,傳招自己的聲音又不會錯過,而遠處的侍衛,無論書房裡的聲音多大,也不會聽到一絲一毫,這也是李德全多年總結出來的經驗。
都是血淚換來的啊! 李德全想到,有一次康熙和太子談話,在太子離開之後,輕聲的呼叫自己。
皇上有召,自己理所當然的進房待命,誰知康熙勃然大怒,以杯中無茶為由,狠狠的批了自己一通,最後還打了自己二十闆子。
打得李德全皮開肉綻,到處是血,下半身都沒了知覺,被人擡回房裡,當時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了。
整整修養一個月,下不來炕,直到臨時替換自己小太監,因為出錯被斬了,自己才再次侍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經過那段時間的反思,李德全才想明白,自己并不是沒有及時給皇上換茶,而是侍駕的時候,距離房内太近,皇上以為自己聽到了他和太子的談話,所以才大發雷霆。
皇上臨時和太子談事,事前沒想到讓自己離遠一點,事後才醒悟,談的事情太過重要,擔心自己聽到皇室機密。
輕聲呼叫,不過是一種試探,試探自己是否偷聽,誰知自己傻乎乎的進去。
這不是明擺着告訴皇上,兩人的談話自己都聽到了。
皇上萬乘之尊,自然不會承認自己有錯,所以牽怒自己。
若不是皇上難侍侯,新的太監侍侯不如意,恐怕自己就再也沒有侍駕的機會了。
而自己跟随皇帝時間已長,若真是一朝棄用,等待自己的不是白绫一根,就是毒酒一杯了! 想到自己在閻王殿的門前轉了一圈,李德全之後更加謹小慎微,老老實實的當差,事事替皇上考慮,不該聽的不聽,不該看得不看,不該說的不說。
李德全不知道皇上在之後的歲月裡,有沒有再試探過自
整個人陷入無盡的黑暗,失去了最後的意識... 最開始出現的瘦小頭領在這裡等着,見隻出來了一人,渾身帶傷,身上還插着箭,皺頭緊緊的皺了起來。
擡起頭神色凝重的看了一眼王府,二話沒說,伸手一招,上來兩人,擡起這個逃出生天的黑衣人,動作靈敏的消失在黑夜裡,瞬間便無影無蹤。
這幾個人前腳離開,幾乎沒過片刻,王府裡沖出幾個守衛,分散在四處搜尋着,似乎不想放過逃走的那個人。
仔細搜查之下,幾人來到街對面,看着地上的一攤鮮血和淩亂的腳步印。
面對空無一人的小巷,正猶豫着要不要向遠處追查的時候,王府出來一個身材高大,面色冷俊的中年人。
“王爺有令,全都回去!” 一聲令下,這些人再無猶豫,果斷的退回了王府,緊閉大門,街道上又恢複了之前的甯靜。
一盞茶的時間之後,一個打更的巡夜人出現,慢慢的從王府的大門口走過,敲了三下,消失在靜谧漆黑的街道裡。
...... 第二天,康熙下朝回到了禦書房,剛喝了口茶,緩了緩,還有一大堆折子需要審閱,這是康熙每天下朝後要做的事情。
整個大清朝,每天報上來的事情,多不勝數,不可能每件事務都在朝堂上處理。
禦書房隻是将最重要的,牽扯過多,需要多部門配合完成的情情,拿到朝中商議,而多數次要的事情,都是幾位上書房大臣拿出處理意見,然後報皇上禦覽。
奏折按輕重緩急排列,康熙看過之後,有些會打回再議,有些批示意見後下發執行,而大部份奏折,則是閱覽一遍後,做到心裡有數就行了,并不會做出任何處理意見。
如此這般,已經四十多年了! 就算這樣,也是康熙在年老身體不濟後,在掌握朝政不失控制的情況下,做出的最大調整了,若是像年輕的時候,每天批閱奏折也是到晚上入睡了。
而現在年事已高,為了将養身體,每天上午在禦書房看折子,午時一過,無論還有多少奏折未閱,全都交上書房處理。
抓大放小,這也是多年理政,康熙總結下的心得,就算這樣,也出現了庫銀流失,諸皇子奪嫡,邊疆兵敗之類的纰漏。
康熙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若是事必恭親,自己早晚要累死在堆積如山的事務當中,隻能是過一段時間,抓一下,緊一緊,處理一批人,震攝一下。
然後再放松,恢複如初。
如此循環往複,周而複始,朝臣們也都習慣了! 康熙看到禦案上堆積兩大摞的奏折,眼裡閃過一絲複雜的神情,有踏實也有厭惡,這皇位固然尊榮之極,但又何嘗不像一座牢籠,拴了自己一輩子。
活了大半生,大部份的記憶,都是在批閱奏折,接見大臣,别人隻羨慕天子的君臨天下,威震四海,誰又能體會自己的心酸無奈。
有得必有失啊! 為了這皇位,自己失去了人生最寶貴的年華... 歎了口氣,拿起奏折,看了起來。
剛剛翻過兩個折子,就見李德全走進來彙報:“皇上,圖裡琛求見!” 康熙點了點頭,一件事從腦海裡飄過,但頭也沒擡,拿起折子繼續翻看着。
圖裡琛進來,一個千兒打在了地上,?敬的說道:“奴才圖裡琛,叩見皇上。
” 行完一個禮後,默默的恭敬聽令,半響,禦書房靜悄悄的,落針可聞。
圖裡琛偷偷擡頭瞄了一眼,看見康熙手拿一本折子,心不在焉的,目光落在旁邊的一大摞折子上,不知在想些什麼。
想了想,又輕聲說了一句:“奴才有事禀報,皇上讓奴才做的事情,奴才已經做完了!” 康熙轉過頭,面無表情的說道:“李德全,在外面守着,不準任何人進來。
” “嗻...” 李德全知道圖裡琛必然辦的是隐弊的事情,悄悄出了門,将門關得緊緊的,将手裡的拂塵一揮,附近的守衛都散到了四周,自己也站在了門外守着。
距離不遠不近,遠到聽不見房裡的正常語音的談話,近到康熙的聲音大一點,傳招自己的聲音又不會錯過,而遠處的侍衛,無論書房裡的聲音多大,也不會聽到一絲一毫,這也是李德全多年總結出來的經驗。
都是血淚換來的啊! 李德全想到,有一次康熙和太子談話,在太子離開之後,輕聲的呼叫自己。
皇上有召,自己理所當然的進房待命,誰知康熙勃然大怒,以杯中無茶為由,狠狠的批了自己一通,最後還打了自己二十闆子。
打得李德全皮開肉綻,到處是血,下半身都沒了知覺,被人擡回房裡,當時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了。
整整修養一個月,下不來炕,直到臨時替換自己小太監,因為出錯被斬了,自己才再次侍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經過那段時間的反思,李德全才想明白,自己并不是沒有及時給皇上換茶,而是侍駕的時候,距離房内太近,皇上以為自己聽到了他和太子的談話,所以才大發雷霆。
皇上臨時和太子談事,事前沒想到讓自己離遠一點,事後才醒悟,談的事情太過重要,擔心自己聽到皇室機密。
輕聲呼叫,不過是一種試探,試探自己是否偷聽,誰知自己傻乎乎的進去。
這不是明擺着告訴皇上,兩人的談話自己都聽到了。
皇上萬乘之尊,自然不會承認自己有錯,所以牽怒自己。
若不是皇上難侍侯,新的太監侍侯不如意,恐怕自己就再也沒有侍駕的機會了。
而自己跟随皇帝時間已長,若真是一朝棄用,等待自己的不是白绫一根,就是毒酒一杯了! 想到自己在閻王殿的門前轉了一圈,李德全之後更加謹小慎微,老老實實的當差,事事替皇上考慮,不該聽的不聽,不該看得不看,不該說的不說。
李德全不知道皇上在之後的歲月裡,有沒有再試探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