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推荐老四为太子
關燈
小
中
大
“皇阿瑪,兒臣以往是與八哥關系甚好,可并不代表,兒臣認為八哥最适合做新太子。
” 不等康熙發問,李言便給自己立了牌坊,接着說道:“國之重器,豈可因個人交情而私相授受。
何況今天的太子,就是明日的皇上,掌管九州萬方億兆黎庶,非有大德行和大智慧的人不可擔當。
” “皇阿瑪,兒臣接下來的話,可能有些僭越,對皇阿瑪會有所不敬,還望皇阿瑪寬恕!”似乎接下來的話很重要,李言有些躊躇不安。
康熙聽得正在興頭,也有預感李言要說的話很重要,知道李言的顧忌,立即說道:“朕不會介意,你盡管暢所預言,把想說的話,都說出來。
” 李言沉吟片刻,眼神之中略帶憂慮,而後又一臉正色的堅定說道: “皇阿瑪繼位已來,平三番,收台灣,平定蒙古叛亂,施仁政教化萬方,嘔心瀝血砥砺奮鬥,才有了今天來之不易的盛世景象。
而如今承平日久,朝臣懈怠,長期的積累之下,朝中和地方上,也有了一些或多或少的問題,比如吏治腐敗冗官橫行,國庫稅收日益減少,地方土地兼并嚴重,士紳百姓貧富差距懸殊,各種矛盾加大等等。
” “這些問題幾成固疾,現在看起來還不會影響到我大清的統治,但若是任其發展下去,未來必成為朝廷的隐患。
” “而在繼任儲君的選擇上,首先要從有利于江山社稷的穩固和傳承的出發點上去考慮。
四哥性格堅毅,百折不撓,勇于任事,不懼艱險,若是繼位太子,必能輔助皇阿瑪刷新吏治,鼎故革新,奮楫笃行,大力推動土地的革新,緩解各種矛盾,有利于國家長治久安。
” 康熙聽完,臉上不動聲色的問道:“哦,照你這麼說,其它阿哥就不行了嗎?” “大哥性直而驕,沖動魯莽,貪利惜身,氣宇不夠;三哥做學問是極好的,但用來治國則書生意氣過重,天下這幅重擔,他挑不起來,勉強為之,隻會害了他;八哥處處以父皇為楷模,處處學着父皇,但處處學的不像,兒臣以為皇阿瑪是以寬仁治人,而八哥則以寬仁交好群臣。
即便他的寬仁是發自内心的,對于目前江山社稷卻沒有半分好處,皇阿瑪對群臣已經恩深德厚,而八哥卻比您還寬縱,若八哥當國,則社稷危矣!” “十四弟膽子過大,胸襟卻不足,用于治兵尚需謹慎得當,用于治國則與國無益!十三弟性情中人,光明磊落,重情重義,可是他嫉惡如仇,不會權變,容易沖動之下被人所利用惹下大禍,從而陷自己于險地!” 李言想着原劇中康熙對諸子的評價,再加上一些自己的了解,對衆人的優缺點一一進行了點評。
康熙笑着接了一句:“那你呢?怎麼不說說你自己。
” “兒臣自己有自知之明,兒臣還年輕,尚需磨煉,不足以于諸位兄弟相提并論,不說也罷!” 李言一口氣說完,而後心裡忐忑的看着康熙,不知道這番話說出來,是福是禍。
畢竟
” 不等康熙發問,李言便給自己立了牌坊,接着說道:“國之重器,豈可因個人交情而私相授受。
何況今天的太子,就是明日的皇上,掌管九州萬方億兆黎庶,非有大德行和大智慧的人不可擔當。
” “皇阿瑪,兒臣接下來的話,可能有些僭越,對皇阿瑪會有所不敬,還望皇阿瑪寬恕!”似乎接下來的話很重要,李言有些躊躇不安。
康熙聽得正在興頭,也有預感李言要說的話很重要,知道李言的顧忌,立即說道:“朕不會介意,你盡管暢所預言,把想說的話,都說出來。
” 李言沉吟片刻,眼神之中略帶憂慮,而後又一臉正色的堅定說道: “皇阿瑪繼位已來,平三番,收台灣,平定蒙古叛亂,施仁政教化萬方,嘔心瀝血砥砺奮鬥,才有了今天來之不易的盛世景象。
而如今承平日久,朝臣懈怠,長期的積累之下,朝中和地方上,也有了一些或多或少的問題,比如吏治腐敗冗官橫行,國庫稅收日益減少,地方土地兼并嚴重,士紳百姓貧富差距懸殊,各種矛盾加大等等。
” “這些問題幾成固疾,現在看起來還不會影響到我大清的統治,但若是任其發展下去,未來必成為朝廷的隐患。
” “而在繼任儲君的選擇上,首先要從有利于江山社稷的穩固和傳承的出發點上去考慮。
四哥性格堅毅,百折不撓,勇于任事,不懼艱險,若是繼位太子,必能輔助皇阿瑪刷新吏治,鼎故革新,奮楫笃行,大力推動土地的革新,緩解各種矛盾,有利于國家長治久安。
” 康熙聽完,臉上不動聲色的問道:“哦,照你這麼說,其它阿哥就不行了嗎?” “大哥性直而驕,沖動魯莽,貪利惜身,氣宇不夠;三哥做學問是極好的,但用來治國則書生意氣過重,天下這幅重擔,他挑不起來,勉強為之,隻會害了他;八哥處處以父皇為楷模,處處學着父皇,但處處學的不像,兒臣以為皇阿瑪是以寬仁治人,而八哥則以寬仁交好群臣。
即便他的寬仁是發自内心的,對于目前江山社稷卻沒有半分好處,皇阿瑪對群臣已經恩深德厚,而八哥卻比您還寬縱,若八哥當國,則社稷危矣!” “十四弟膽子過大,胸襟卻不足,用于治兵尚需謹慎得當,用于治國則與國無益!十三弟性情中人,光明磊落,重情重義,可是他嫉惡如仇,不會權變,容易沖動之下被人所利用惹下大禍,從而陷自己于險地!” 李言想着原劇中康熙對諸子的評價,再加上一些自己的了解,對衆人的優缺點一一進行了點評。
康熙笑着接了一句:“那你呢?怎麼不說說你自己。
” “兒臣自己有自知之明,兒臣還年輕,尚需磨煉,不足以于諸位兄弟相提并論,不說也罷!” 李言一口氣說完,而後心裡忐忑的看着康熙,不知道這番話說出來,是福是禍。
畢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