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9章 回宫复命
關燈
小
中
大
建營殿。
于是他就把主意打到了大明宮上。
可是之前已經答應過李淵了,現在出而反爾,實在有些說不出口。
于是長孫無忌給他出了一個騷主意,就是以尊敬父皇的名義,加大對大明宮的投入。
表面上是為了恭顯孝道,讓太上皇住的更舒服,李淵聽了十分高興。
隻是這一擴建,就沒完沒了了,直到貞觀八年,李淵熬到七十歲油盡燈枯,駕鶴西去,也沒能住上自己心心念念的新房子。
想來彌留之際,李淵才明自自己被涮了,一定是恨死了李二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淵一薨,李世民就開始催促大明宮的建設。
那時颉利早被已打敗,大唐威加海内,李世民迫不及待的需要一個比太極宮更加宏偉的宮殿,來體現自己天可汗的威嚴。
加上貞觀治世已初現端倪,朝庭可用财力巨增。
于是把用于享樂的宮殿,又再次擴張,建成了仿太極宮,能代表大唐政權的主要宮殿。
當然,這一拖,差點也把貞觀時期拖過去。
李世民為避免重蹈覆轍,吸引了李淵的教訓,沒有再繼續擴張,終于在貞觀十九年,建成了大明宮。
隻是還沒來得及遷移,他就因為身體原因而無法繼續自己人生的旅途。
李世民也有股狠勁,就是死也要死在新宮殿裡,勿勿禅位後,就搬了過去。
是以大明宮其實是大唐帝國的正式皇宮,和太極宮一樣,有三宮六院諸嫔妃居住的地方,有開大朝會的正殿,有諸臣的議政殿,有皇帝議事的禦書房,三省六部各衙門的辦公區域。
總之,太極宮沒有的,大明宮有,太極宮有的,大明宮更加豪華。
李世民這次醒來,已經是太上皇了。
太上皇固然尊貴,但皇帝才是大唐帝國的法人,太上皇并不是。
嚴格意義上來說,太上皇都不能上朝,即便上朝,也隻能旁聽。
現在這種兩個龍椅,而且還把皇帝擠到一邊的行為,是不合适的。
請...您....收藏6191書1吧六\\\九\\\書\\\吧! 隻是一來皇帝李承乾并不介意,二來國家處在非正常的緊急狀況下,衆臣為了借用李世民的威望和能力穩定局勢,就暫時性的忽略了這種不合禮制的情況。
若是李世民再把朝會定在大明宮,那性子就嚴重了。
到時候皇帝就變成了外人,太上皇就成了不是皇帝的皇帝,群臣們必然會反對,也會引起父子兩人,新舊兩位皇帝的矛盾。
還有就是,要是把朝庭這套體系搬過去,皇帝是不是也要住在大明宮。
若是皇帝過去了,那做為太上皇的李世民,肯定就要讓出主殿,自己住在側殿。
等于把自己盼了二十年的新家讓了出去,這李世民怎麼舍得? 于是李世民就決定,幸苦一下,還是在太極宮裡上朝,自己每天不辭勞苦的從太明宮趕到太極宮。
處理完政事後,又辛辛苦苦的往回趕,為了保住自己的新房子不外流,李世民也是拼了。
這樣同時也辛苦了像房玄齡這樣的臣子們,要見一回李世民,就得兩邊跑。
緊趕慢趕,用了半個時辰左右,房玄齡來到了大明宮腹地的紫辰殿,在禦書房中,見到了正在批閱奏折的李世民。
看到白發蒼蒼的李世民禦案上那堆積如山的奏折,房玄齡情不自禁的抽了抽嘴角,暗罵皇帝太上不像話了。
明明是自己的職責,現在卻一鼓腦的甩給了本應頤養天年的老父親。
不過在看到李世民雖然蒼老,卻精神熠熠的雙眼,他就知道,皇帝這一招是幹對了。
他們覺得李世民需要休養,但李世民自己不覺得。
做為一個打下大唐江山,做了二十年皇帝的人,讓他遠離權力中樞,整天躲在後宮,像李淵那樣整日飲酒做樂造小孩,恐怕才是對他最大的傷害。
任何人隻要一日是皇帝,就終身是皇帝,隻要能喘氣,就舍不得放開權力,何況還是皇權? 這些在李承乾看來全都是麻煩的事情,卻讓李世民十分樂意,幹的津津有味,不亦樂乎。
房玄齡暗暗感概,這父子兩人,倒是十分契合。
李世民頂着太上皇名義,在幹着皇帝的差使;而李承乾身為名正言順的皇帝,卻在享着太子的清福。
兩人分工明确,自得其樂,倒是誰也不忌憚誰。
另一方面,房玄齡卻又十分慶幸,噬權如命的天可汗,卻生了一個不在意權力的兒子。
否則,就這父子兩人的明争暗鬥,恐怕就會讓滿朝文臣們死去活來。
(本章完) 喜歡影視世界從高考開始請大家收藏:()影視世界從高考開始
于是他就把主意打到了大明宮上。
可是之前已經答應過李淵了,現在出而反爾,實在有些說不出口。
于是長孫無忌給他出了一個騷主意,就是以尊敬父皇的名義,加大對大明宮的投入。
表面上是為了恭顯孝道,讓太上皇住的更舒服,李淵聽了十分高興。
隻是這一擴建,就沒完沒了了,直到貞觀八年,李淵熬到七十歲油盡燈枯,駕鶴西去,也沒能住上自己心心念念的新房子。
想來彌留之際,李淵才明自自己被涮了,一定是恨死了李二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淵一薨,李世民就開始催促大明宮的建設。
那時颉利早被已打敗,大唐威加海内,李世民迫不及待的需要一個比太極宮更加宏偉的宮殿,來體現自己天可汗的威嚴。
加上貞觀治世已初現端倪,朝庭可用财力巨增。
于是把用于享樂的宮殿,又再次擴張,建成了仿太極宮,能代表大唐政權的主要宮殿。
當然,這一拖,差點也把貞觀時期拖過去。
李世民為避免重蹈覆轍,吸引了李淵的教訓,沒有再繼續擴張,終于在貞觀十九年,建成了大明宮。
隻是還沒來得及遷移,他就因為身體原因而無法繼續自己人生的旅途。
李世民也有股狠勁,就是死也要死在新宮殿裡,勿勿禅位後,就搬了過去。
是以大明宮其實是大唐帝國的正式皇宮,和太極宮一樣,有三宮六院諸嫔妃居住的地方,有開大朝會的正殿,有諸臣的議政殿,有皇帝議事的禦書房,三省六部各衙門的辦公區域。
總之,太極宮沒有的,大明宮有,太極宮有的,大明宮更加豪華。
李世民這次醒來,已經是太上皇了。
太上皇固然尊貴,但皇帝才是大唐帝國的法人,太上皇并不是。
嚴格意義上來說,太上皇都不能上朝,即便上朝,也隻能旁聽。
現在這種兩個龍椅,而且還把皇帝擠到一邊的行為,是不合适的。
請...您....收藏6191書1吧六\\\九\\\書\\\吧! 隻是一來皇帝李承乾并不介意,二來國家處在非正常的緊急狀況下,衆臣為了借用李世民的威望和能力穩定局勢,就暫時性的忽略了這種不合禮制的情況。
若是李世民再把朝會定在大明宮,那性子就嚴重了。
到時候皇帝就變成了外人,太上皇就成了不是皇帝的皇帝,群臣們必然會反對,也會引起父子兩人,新舊兩位皇帝的矛盾。
還有就是,要是把朝庭這套體系搬過去,皇帝是不是也要住在大明宮。
若是皇帝過去了,那做為太上皇的李世民,肯定就要讓出主殿,自己住在側殿。
等于把自己盼了二十年的新家讓了出去,這李世民怎麼舍得? 于是李世民就決定,幸苦一下,還是在太極宮裡上朝,自己每天不辭勞苦的從太明宮趕到太極宮。
處理完政事後,又辛辛苦苦的往回趕,為了保住自己的新房子不外流,李世民也是拼了。
這樣同時也辛苦了像房玄齡這樣的臣子們,要見一回李世民,就得兩邊跑。
緊趕慢趕,用了半個時辰左右,房玄齡來到了大明宮腹地的紫辰殿,在禦書房中,見到了正在批閱奏折的李世民。
看到白發蒼蒼的李世民禦案上那堆積如山的奏折,房玄齡情不自禁的抽了抽嘴角,暗罵皇帝太上不像話了。
明明是自己的職責,現在卻一鼓腦的甩給了本應頤養天年的老父親。
不過在看到李世民雖然蒼老,卻精神熠熠的雙眼,他就知道,皇帝這一招是幹對了。
他們覺得李世民需要休養,但李世民自己不覺得。
做為一個打下大唐江山,做了二十年皇帝的人,讓他遠離權力中樞,整天躲在後宮,像李淵那樣整日飲酒做樂造小孩,恐怕才是對他最大的傷害。
任何人隻要一日是皇帝,就終身是皇帝,隻要能喘氣,就舍不得放開權力,何況還是皇權? 這些在李承乾看來全都是麻煩的事情,卻讓李世民十分樂意,幹的津津有味,不亦樂乎。
房玄齡暗暗感概,這父子兩人,倒是十分契合。
李世民頂着太上皇名義,在幹着皇帝的差使;而李承乾身為名正言順的皇帝,卻在享着太子的清福。
兩人分工明确,自得其樂,倒是誰也不忌憚誰。
另一方面,房玄齡卻又十分慶幸,噬權如命的天可汗,卻生了一個不在意權力的兒子。
否則,就這父子兩人的明争暗鬥,恐怕就會讓滿朝文臣們死去活來。
(本章完) 喜歡影視世界從高考開始請大家收藏:()影視世界從高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