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张玄素的存身之道

關燈
    第795章張玄素的存身之道 “咳咳.” 李世民緊繃嘴角,不想讓人覺得自己太過輕浮,但實在有些控制不住喜悅的表情。

     不着痕迹的轉過身子,李世民不好意思的擺了擺手:“玄素,朕的經曆就不說了,說太子” “是陛下!” 連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都被張玄素沒有底線的跪舔給怔住了,偏生張玄素一臉正色,好像自己說的都是天經地義的事實一樣,這一點兒連另外兩人都有些欽佩了。

     ‘呸,一把年紀的人了,真是臭不要臉。

    ’ 長孫無忌心裡更是一凜,若不是這老家夥是太子一系,是堅定的自己人,自己一定要防範此人。

     房玄齡瞟了張玄素一眼,不愧是載浮載沉,三起三落的老臣啊,就這股能曲能伸的勁兒,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張玄素卻是毫不在意,暗暗鄙視另外兩人,你們兩個老東西,一個是皇上的大舅子,一個有匡扶輔弼之功,自己要不舍下身段兒奉迎一下,如何能在這朝堂上立足,參與軍機。

     沒理會兩人異樣的眼神和複雜的心理活動,張玄素有些憂慮的說道:“太子生于太平時期,被陛下和娘娘寵愛,沒吃過苦,過于柔弱,是以說話行事之間,已經有了些世家纨绔子弟的輕浮和随意。

    ” “臣雖然多次勸說和教導,依然改不了太子殿下懶散的脾性。

    ” “突利的要求,其實并不會影響到陛下培養太子,草原上艱苦的環境能磨砺出最勇敢的漢子,太子暫時離開長安的脂粉繁華,去見識一下邊疆的風吹雨打,并不是壞事兒。

    ” “陛下登基不久,春秋鼎盛,精力充沛。

    ” “一時半刻的,也不需要太子履行職責。

    太子的身份和普通皇子也沒什麼差别,或許十年後,經曆過鍛煉的太子,成長的更加符合陛下的要求呢?” “是啊,玄素說的不是沒有道理。

    ” 房玄齡也接口道:“老臣對于家中的兩個小子也是費盡心思而見效甚微,無奈之下,把長子遺直都丢到了軍中曆練,靠着邊地戰事來教他如何成人。

    ” “人教人很難教,而環境和事情教人,卻能讓人很快的成長起來。

    陛下一路走來,不就是被一位位敵人和對手,用一場場的戰争和苦難,生生澆灌出了今天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明君聖主嗎?” “太子暫時遠離朝庭中樞,去地方上鍛煉鍛煉也未必是壞事兒?” “從時間上來說,突利明顯也不想影響到太子的前途,所以隻要求十年時間。

    這十年,其他的皇子們感念太子為大唐所做出的犧牲,也必然都能安心替朝庭辦事了。

    ” 房玄齡才智高絕,早就看出了如今皇子們漸漸長大,對嫡儲之位,都是虎視耽耽,接下來的奪嫡之争已是不可避免。

     而李世民還年輕,才三十出頭兒,離傳位還早着呢! 過早的冒頭兒必然會成為衆矢之的,早早的被狂風驟雨所摧殘。

     太子處在風口浪尖上,房玄齡受皇後娘娘恩情,必然會因為太子而無法置身事外。

     可這種事情一旦被卷進去,躲得了這次避不了下次。

     太子及壯,非但是會被其他皇子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百般攻擊。

     時間長了,就算皇帝也難免不會看不順眼,畢竟,太子是預備皇帝,時刻準備接班的,而皇帝也是人,隻要是人,還在活着,就會對準備接手自己一切的人不會喜歡到哪裡去的。

     饒是房玄齡才智過人,被視為大唐第一智囊。

     身處左仆射,實際上的首輔之位,房玄齡對這樣的情況也是感到十分棘手,為未來的巨大風險所憂慮,更為家族未來感到悲觀。

     把長子送到馬邑從軍,其實就是在為房家安排後路,讓未來繼承自己爵位的長子暫時脫離權力鬥争的旋渦,這說明房玄齡自己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可以輔佐太子順利繼位。

     一個首輔的長子不為政而去從軍,可見房玄齡心裡的真實态度。

     而這次的意外,讓房玄齡眼前一亮,一種大膽的想法湧上心頭。

     若是借此機會,暫時把太子摘出去,遠離長安的是非,淡出人們的視野,不做事就不會犯錯,就不會給别人拿下太子之位的機會,又能在外面發展積蓄實力。

     還避開了被李世民看不順眼的境地,自己也不用左右為難了,更不用時刻擔心,準備應對各種突發事件了。

     這樣以後十年的朝堂格局就會變成,若說是有太子?但太子卻不在長安; 說沒有太子?太子又在草原。

     即可以避開朝中黨争,在外積蓄實力,又讓朝庭百官沒有理由借機剝奪太子之位。

    畢竟太子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