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计划没有变化快

關燈
    第777章計劃沒有變化快 可長孫無忌知道,真正的危險不是來自于外,而是來自于内,來自于有可能和自己争儲奪嫡的那些皇子們的。

     太子這一趟離開長安城,風險還是非常大的,長孫無忌這才想在李言不知情的情況下,将其給趕出去。

     不過,現在李言都知道了,也沒得選擇了. 李言這才想起,剛剛馬宣良好像說過,是岑文本讓他去叫自己。

     瑪的,這些個朝臣們,争鬥已然是刻在他們骨子裡的本能了,稍有機會,就會借着各種突發事件施展。

     李言心裡無奈的哀嚎一聲,自己成親後,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正式的踏足官場,像這樣的事情,以後可能天天都會遇到,讓人防不勝防。

     久守必失,逃過了這次,也未必能逃過下次。

     還有十幾年時間,漫長的傾軌下來,自己也難保不會有所閃失。

     北方大漠風沙嚴重,條件艱苦,李言從内心講也不太想跑這一趟,突利的問責暫且不提,一旦離開長安,失去了李世民和長孫家族的庇護,李恪李泰還有朝中的那些政敵們,完全可以借着突厥人之手,讓自己有去無回。

     鬥争可不是請客吃飯,為了帝位,誰也不會手下留情的。

     李言在衆人的臉上一一掃過,長孫無忌和張玄素臉色沉重,眼裡憂心忡忡; 魏征和房玄齡則是目光暗含期待,明顯是希望李言主動出來提下這份差使。

     而岑文本則是表面憂慮,眼底透着股難以言預的暗喜。

     而李世民執拗的表情下,有些糾結和躊躇,似乎有些拿不定主意,一臉關切的看着李言; 李言心裡一沉,岑文本将事情說完後,現場詭異的陷入了莫名的沉默,給了李言充足的發表意見的時間,就連長孫無忌也不好替自己開脫了。

     事情都發展到這種地步了,李言知道,這個時候退縮,隻能讓衆人小看,隻好硬着頭皮挺身而出道:“父皇,即然這樣,那兒臣就代父皇跑這一遭。

    ” “不行。

    ” 李世民斷然否決:“太子雖是儲君,但年紀尚幼,如何能代表朕與突利等人周旋,結盟一事事關重大,此行風險莫測;還是讓朕親自去這一趟吧,朕做皇帝才幾年,做将軍都十多年了。

    ” “太子還是守在京城,替朕守衛後方吧.” 經過昨晚的一番坦誠的交流,李世民知道兒子的天資和智慧後,更是不想輕易讓太子涉險,萬一太子有所不測,那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交給誰呢? 李世民話音一落,幾位宰執之臣馬上開始勸阻起來。

     其他人還好,都在分析利弊,而魏征卻是個火暴性子,大有皇上不聽勸薦,就撞死在大殿上的架勢。

     見此情形,李言就知道,完了,自己這次是沒得選擇了。

     李世民雖然看似态度堅定的在否決,可話語裡并沒有拍闆,将事情敲死,明顯給接下來的争執留下了餘地。

     而之前隻是委婉勸薦的房玄齡和張玄素,也使用了魏征的方式,拼死反對,再加上長孫無忌不便表态,岑文本又聲淚俱下,深谙權術的李言就知道,留給自己的餘地已經不大了。

     忠與孝擺到自己面前,主動和被動結果卻是天差地别,給人的感觀也是不同。

     即然伸頭也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

     場面上的事情就是這樣,有些人明明願意,卻要裝做不願意;有些人明明不願意,卻要裝做十分情願。

     “父皇,三弟半年前還親自跑了一趟綏州與颉利面對面的争鋒,都沒什麼事情?” 李言深吸一口氣:“何況兒臣隻是去見下突利,替父皇安一下他的心,這樣就能為大唐接下來的定襄會戰中,減少好幾萬的敵人,即便是冒點兒風險,兒臣也覺得是值得的。

    ” “父皇身為大唐天子,在這種時刻,更是應該坐守長安,未可輕動,更不該擅自冒險。

    ” 一方面是情勢所迫,另一方面李言也有些後悔,悔不該一時沖動,睡了阿史那雲。

     現在人家父親找上門來,李言又怎麼能逃避呢? 李世民和朝臣們不知道這裡面的關節,自己卻不能裝糊塗。

     早晚要給突利和阿史那雲一個交待,若真是等到打完定襄會戰,突利被任命為定襄郡王,自己就更尴尬了。

     女人果然不是随便可以睡的,善後太難了。

     而長孫無忌雖然舍不得讓太子冒險,但他更不願意讓李世民出馬,他知道,若是李世民有所閃失,剛剛平穩下來的大唐,馬上就會重新陷于動蕩之中。

     現在的大唐,除了李世民,沒人能穩得住大局,長孫家族和李世民在這方面是同氣連枝的。

    而且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