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分封制(二)

關燈
    第770章分封制二 李世民聞言神色勃然一變,剛剛的欣喜和激動蕩然無存,臉色也陰冷了下來,如鷹隼般死死的盯着李言。

     一股百戰餘生的殺伐之氣和帝王之威,瞬間籠罩着李言。

     李言明顯感覺到兩人之間的溫度下降了好幾度,空氣也開始凝結起來。

    這讓李言啧啧稱奇,這些古代的戰将們雖然沒有修行,但長年在屍山血海中浸泡,揮手間無數人頭落地,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股獨有的氣勢。

     無形無迹,卻能明顯的感覺到它的存在。

     “你知道嗎?” 李世民的聲音顯得格外的陰寒和冰冷:“如若你不是太子,不是朕的兒子,就憑你這樣的提議,朕馬上就會讓人将伱碎屍萬段,抄家滅族。

    朕自從起兵以來,從來沒有人敢對朕提出過這樣的提議。

    ” “或許一些武将們心中也想過,但卻沒有一個人敢提出來。

    ” 話題談到這份上,李言也少了以前的那種謹小慎微,淡然的問道:“兒臣不解,周朝可以行分封制,漢朝也可以,晉朝也行,為什麼到了咱們大唐卻不行了,還望父皇解惑?” “哼” 李世民想到太子剛剛神一般的表現,強壓内心的憤怒:“分封制是國家禍亂之源,周朝延續了八百年,就打了八百年,漢朝也有七國之亂,漢高祖時期留下的隐患,直到一百多年後的武帝時期,才真正平定下來。

    ” “晉朝就更不用說了,開國初期的八王之亂是曆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内亂之一,緻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更是導緻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到隋文帝時期才平定下來。

    ” “這麼多血淋淋的例子,還不能說明分封制對國家的緻命威脅,你對曆史那麼了解,朕不相信你不知道這些事情。

    ” 李言緩緩點了點頭:“父皇說的沒錯,可父皇忘了昨夜和兒臣的談話了嗎?” 見李世民皺起眉頭,很明顯沒有明白自己的意思,李言這才說道:“這世個沒有絕對有利或者絕對不利的事情,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就看你在當前如何取舍。

    ” “子房先生不是不知道劉邦選擇劉盈繼位會導緻呂後專權。

    ” “可他看到了呂後專權對當時漢朝穩定天下的好處,用呂後的問題替代了漢高祖缺失導緻江山不穩的問題,為大漢争取了寶貴的時間,将問題往後延。

    ” “始皇大一統之後已經改分封制為郡縣制了,可劉邦殺了那些異姓諸侯王後,依然實封了劉氏諸侯王,他難道看不出分封諸王有可能給朝庭帶給隐患。

    ” “可隐患是未來的事情,若漢高祖像始皇帝一樣,前腳走,後腳就天下大亂,所謂的諸王做亂的隐患就是個笑話。

    ” “有了未來,才說得上隐患,若是連未來都沒有了,就連想解決隐患的時間和機會都沒有了。

    ” 見在自己的提醒下,情緒已經慢慢平靜下來的李世民沒有了一開始的抗拒和排斥。

     李言繼續說道:“郡縣制固然是好,但自從郡縣制誕生以來,為什麼實行郡縣制的王朝壽命都那麼短?” “秦朝二世而亡,曹魏二世而亡,前隋依然是二世而亡,那些南北朝時期的地方小國勢力,有哪個延續長久了?” “反而是實行分封制的幾個朝代,延綿時間明顯更占優勢,周朝八百年,漢朝四百年,而晉朝更是從立國一開始就人腦子打成狗腦子,整個國家亂成一鍋粥,最後更是被打到了南方。

    ” “可就算是苟延殘喘,偏安一虞,兩晉加起來的時間也有一百五十年,這還不能說明,分封制雖然緻使國朝常年處在混亂之中,可對于整個王朝的壽命卻是有着巨大的好處。

    ” “而郡縣制雖然杜絕了諸侯王的野心,可時間一長,開國時的土地紅利被分完後,依然會進入長期的兼并狀态,最後地方上依然會因為各種原因形成割據勢力。

    ” “所謂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 “這說明以此時的社會經濟和生産力發展狀況,根本就不足以駕馭太過廣袤的國土。

    和平時間一長,戰争總是無法避免的,分封制和郡縣制的最大區别就在于,前者是内戰,後者是外戰。

    ” “前者換個皇帝,後者換個朝代,周而複始,循環不絕。

    ” 雖然有些地方李言表達的并不是太準确,但李世民現在已經顧不上去計較那些細節了,反而心裡掀起了濤濤巨浪。

     是啊 以前還沒有注意,為什麼大家都說分封制不好,明顯實行分封制的國家幾乎長年處在戰亂之中,可國家的壽命卻出奇的長,而高度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