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关陇贵族(一)

關燈
    第766章關隴貴族一 李世民再次閉起眼思索起來,不是李世民裝象,也不是故做高深,實在是今天和太子探讨東西太多了,而且也太深奧,簡直不下于自己打上一仗硬仗。

     再加上剛剛的目光威懾,李世民現在感到精力都些透支過度,頭腦中出現了疲憊的困倦之感,談這些國家大事,實在是太耗廢精神了,比自己平時處理奏折要累多了。

     不過想到眼前的兒子,依然精神熠熠,目光湛然,李世民不禁苦笑一聲,年輕人就是不一樣,像個牛犢子,精力充沛,好像不知道什麼叫做疲憊? 除了精力上的疲乏,更有一種來自内心的無力感。

     李世民不得不承認,自己今天真是受教了,太子說的十分有道理,讓自己無可辯駁,漢朝的曆史和其他的朝代确實不同,其他的短期王朝大多也隻是走了漢朝的第一步。

     也就是太子所說礦石成鐵的過程,而且大多還隻是偏安一隅,連劉邦的一統天下還沒有做到。

     秦朝、曹魏、西晉、隋朝,這些短暫的大一統王朝,也隻是走完了第一步,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

    實則就是破銅爛鐵,含雜質極大,和精鋼差之遠矣。

     隻要經受巨烈的動蕩就會舅枯枝敗絮般轟然坍塌,徒有其形而已! 李世想到這裡,一種發自骨子裡的疲憊湧上心頭,心裡浮上無限的苦瑟和不甘。

     自己東征西讨,攻城掠地,平滅各路反王,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違,逼父弑兄,曆經十三年的苦心孤詣,也不過隻是完成了第一步而已。

     果然,江山不是那麼好打的? 江山和江山也有不同,破銅爛鐵的江山和精鋼鐵骨的江山也有雲泥之别。

     太子看問題的視角真是入木三分,直透本質,與常人不同。

     更重要的是,李世民打心眼兒裡覺得太子的見識才是這個世界最真實的樣子,自己不是皓首窮經研究學問的碩儒。

     但如今大唐的朝堂裡人才濟濟,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虞世南、張玄素、陸德明、孔穎達、于志甯、李百藥、杜正倫、魏征、劉洎、岑文本等以智慧着稱的一時大家。

     也從來沒有人向自己提出過這種看法,更沒有太子的這種眼界和格局。

     這讓李世民即感到失落,又感到驕傲。

     失落的是以前自己總覺得那些人才已經是出類拔萃、鶴立雞群了,可太子展現出來的才華,就仿佛在自己面前出現了一隻翺翔天際的雄鷹,一下子極大的拉高了自己的視野和格局,讓自己看到了更加廣闊的天下。

     自己這才發現,原來自己所認為的天下,就是一片小山溝,外面還有更加遼闊的天地。

     這是一種層次上的差距. 李世民此時甚至覺得自己仿佛是一隻井底之蛙,不見大海,在一小片水域裡稱王稱霸,為了一丁點成就而沾沾自喜,自鳴得意。

     孰不知,自己引以為豪的江山,也隻不過是一堆破銅爛鐵。

     和大漢遠遠不能相提并論,而那樣一個在自己眼裡精鋼鑄就的江山,也隻不過延續了區區四百年,中間還差點變了顔色,那什麼樣的江山才能萬世永存呢? 亦或是根本就沒有永恒存在的江山. 一想到這裡,李世民就感到深深的無力感,天下太大了,自己太妙小了,想到以前自己嘴上動不動就說大唐會萬世永存,現在想想,李世民都感到臉皮發燙。

     簡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還萬世永存,先解決四百年的問題再說吧! 從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以來,四五百年間。

     四分五裂的亂世比天下一統的時間還要長,世道紛紛擾擾,各種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

     皇帝輪流坐,今天換我家? 換了多少朝代,多少皇帝,又何曾有過第二個大漢,如今又輪到自己的大唐了,大唐又能持續多久呢? 不過,自己和那些人不同的是,自己終于找到大漢與别的王朝根本不同的地方了。

    原來同樣是江山,質地卻不同,就好比同樣是人,有些人身體好,就能活到七八十歲,有些人身體差,一二十歲就沒了。

     江山和人一樣,都是根基不同,決定了能走多遠。

     想到這裡,李世民吓出一身冷汗.. 真是萬幸! 幸好自己及早的發現了這個問題,而且找到了問題的原由,找到了江山延續的關鍵所在,也就知道了以後該怎麼辦。

     不會像以前那樣愚昧無知,一味的去追求疆域的擴張和廣大,追求一時的榮耀和光彩。

    可以學着漢朝開國的那幾代君主,将自己的大唐反複的淬火錘練。

    将其中的雜質給逼出去,練鐵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