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以史为鉴(七)
關燈
小
中
大
第762章以史為鑒七
但很明顯,李世民覺得有些受到冒犯了,不但臉色沉了下來,還罕見的在在回話中把‘朕’這個字咬得很重。
李言知道,李世民是在提醒自己,别以為老子給你點禮遇,你就翹尾巴,老子不但是你爹,還是皇上,快點說,别賣關子了。
李言不自覺的将放松的身體正了正,将腰闆挺了挺,李世民的表情這才和緩了一些。
“雖然這個時代人們成親的時候年齡大小不定,以至于生孩子的時間也不定,但三代人大約需要一個甲子的時間,父皇是認同的吧?” 見李世民點了點頭,李言繼續道:“江山的真正穩固是要靠人心,人心向漢,漢朝才會穩如泰山。
” “可什麼樣的人心才會向漢?” 李言不待李世民思索,就直接說道:“隻有在漢朝出生的人,才會真正的做到人心向漢。
因為他們生下來就是漢朝人,懂事後所見所聞,長大後所思所想,都是漢文化。
” “他們是真正的漢人,自然發自内心的擁護自己的朝庭。
” “父親,您是哪朝的人呢?” 李言不動聲色的将稱呼又換了回來,這也是一種隐晦的博弈,所以李言要不斷試圖主導整個談話的氛圍,唯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将自己的思想灌輸出去,讓李世民信服。
試問,誰會是聽信并執行一個輸給自己的人的看法和意見呢,這裡無關父子,君臣,隻有主次。
李言的看問題的角度非常刁鑽,讓李世民耳目一新的同時,又對自己無比熟悉的天下江山有了全新的看法,以至于都沒有注意到李言的小動作,思索了起來。
是啊,自己是哪個朝代的人呢? 隋朝? 怎麼可能,現在隋朝都沒有了,若自己是隋朝人,那現在的大唐又怎麼算? 可說是唐朝? 好像不完全對,自己生在前隋,長在前隋,後來才開始打天下,那時候還沒有唐朝呢? 按照李言的觀點,要生于斯,長于斯,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都是如此,才能定性為唐朝人的話,自己确實不算。
非但自己不算,就是整個唐朝八成以上的人都不算。
武德時期有九年,貞觀才過了三四年,大唐滿打滿算也才立國十三年。
更何況,武德四年才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和蕭銑,朔方的梁師都去年才平定,襄陽的丁節今年才被侯君集掃滅,到現在大唐仍有很多地方沒有完全歸化。
不算這些小的反王,從大勢來看,武德四年之前,大唐才據有關内之地,戰據一角,撐死了從武德四年平定中原和河北,大唐才算是确立正統,天下大定。
這樣武德五年,貞觀四年,大唐怎麼算,也才隻有不到十年的時間。
真正心向大唐的那批人,現在都才五歲,還沒斷奶呢? 想到這裡,李世民蓦然間渾身發涼,額上汗珠滾滾而下,自己的大唐,九成以上的人,竟然都是隋朝人。
“父皇,咱們的大唐,還遠沒到江山穩固的時候。
” 李言見李世民想到了這裡面的關鍵,斬釘截鐵的話語如同利箭,直透李世民的肺腑:“從大定元年二月,楊堅接受北周靜帝禅讓,即位為帝。
到大業十四年六月,楊侑禅位于皇祖父。
” “隋朝兩代帝王加起來,國祚三十八年,那些和您一樣從前隋,甚至更早還有北周時代走過來的人。
” “他們很多人或者手握兵權,或者在朝中身居高位,或者執掌世家豪門,實力強大不輸李氏。
他們從亂世中走過來,見慣了亂世,對于朝代興衰更替習以為常。
” “前隋文帝時代突厥臣服,萬邦來朝,疆域龐大,文臣如雲,武将如雨,糧庫裡囤積的糧草到現在還沒吃完,實力是何等強橫,國力又是何等鼎盛。
” “可那麼強盛的隋帝國,驟起乍落,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 “我大唐如今無論是國土面積、軍事實力、人口數量、财政收入等綜合實力都遠不如當初的隋文帝時期,而内憂外患卻比大業年間更甚,誰能斷定我關隴李氏就一定能坐穩這江山呢?” “誰又能說我大唐就不是第二個大隋,暗地裡不知道有多少野心勃勃之輩在等着曆史重演,覆轍再現。
他們好趁勢而起,躍馬揚鞭,重新争奪這江山之主的位置。
” 呼. 李世民心神震蕩,不敢置信的看着李言,對方明明隻是一個初初長成的少年,卻有如此深刻的見識,字字句句猶如洪鐘大呂震人心神,攝人魂魄。
在一瞬間,李世民感覺自己對面坐着的仿佛不是自己的兒子,而是自己的祖父,在
李言知道,李世民是在提醒自己,别以為老子給你點禮遇,你就翹尾巴,老子不但是你爹,還是皇上,快點說,别賣關子了。
李言不自覺的将放松的身體正了正,将腰闆挺了挺,李世民的表情這才和緩了一些。
“雖然這個時代人們成親的時候年齡大小不定,以至于生孩子的時間也不定,但三代人大約需要一個甲子的時間,父皇是認同的吧?” 見李世民點了點頭,李言繼續道:“江山的真正穩固是要靠人心,人心向漢,漢朝才會穩如泰山。
” “可什麼樣的人心才會向漢?” 李言不待李世民思索,就直接說道:“隻有在漢朝出生的人,才會真正的做到人心向漢。
因為他們生下來就是漢朝人,懂事後所見所聞,長大後所思所想,都是漢文化。
” “他們是真正的漢人,自然發自内心的擁護自己的朝庭。
” “父親,您是哪朝的人呢?” 李言不動聲色的将稱呼又換了回來,這也是一種隐晦的博弈,所以李言要不斷試圖主導整個談話的氛圍,唯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将自己的思想灌輸出去,讓李世民信服。
試問,誰會是聽信并執行一個輸給自己的人的看法和意見呢,這裡無關父子,君臣,隻有主次。
李言的看問題的角度非常刁鑽,讓李世民耳目一新的同時,又對自己無比熟悉的天下江山有了全新的看法,以至于都沒有注意到李言的小動作,思索了起來。
是啊,自己是哪個朝代的人呢? 隋朝? 怎麼可能,現在隋朝都沒有了,若自己是隋朝人,那現在的大唐又怎麼算? 可說是唐朝? 好像不完全對,自己生在前隋,長在前隋,後來才開始打天下,那時候還沒有唐朝呢? 按照李言的觀點,要生于斯,長于斯,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都是如此,才能定性為唐朝人的話,自己确實不算。
非但自己不算,就是整個唐朝八成以上的人都不算。
武德時期有九年,貞觀才過了三四年,大唐滿打滿算也才立國十三年。
更何況,武德四年才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和蕭銑,朔方的梁師都去年才平定,襄陽的丁節今年才被侯君集掃滅,到現在大唐仍有很多地方沒有完全歸化。
不算這些小的反王,從大勢來看,武德四年之前,大唐才據有關内之地,戰據一角,撐死了從武德四年平定中原和河北,大唐才算是确立正統,天下大定。
這樣武德五年,貞觀四年,大唐怎麼算,也才隻有不到十年的時間。
真正心向大唐的那批人,現在都才五歲,還沒斷奶呢? 想到這裡,李世民蓦然間渾身發涼,額上汗珠滾滾而下,自己的大唐,九成以上的人,竟然都是隋朝人。
“父皇,咱們的大唐,還遠沒到江山穩固的時候。
” 李言見李世民想到了這裡面的關鍵,斬釘截鐵的話語如同利箭,直透李世民的肺腑:“從大定元年二月,楊堅接受北周靜帝禅讓,即位為帝。
到大業十四年六月,楊侑禅位于皇祖父。
” “隋朝兩代帝王加起來,國祚三十八年,那些和您一樣從前隋,甚至更早還有北周時代走過來的人。
” “他們很多人或者手握兵權,或者在朝中身居高位,或者執掌世家豪門,實力強大不輸李氏。
他們從亂世中走過來,見慣了亂世,對于朝代興衰更替習以為常。
” “前隋文帝時代突厥臣服,萬邦來朝,疆域龐大,文臣如雲,武将如雨,糧庫裡囤積的糧草到現在還沒吃完,實力是何等強橫,國力又是何等鼎盛。
” “可那麼強盛的隋帝國,驟起乍落,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 “我大唐如今無論是國土面積、軍事實力、人口數量、财政收入等綜合實力都遠不如當初的隋文帝時期,而内憂外患卻比大業年間更甚,誰能斷定我關隴李氏就一定能坐穩這江山呢?” “誰又能說我大唐就不是第二個大隋,暗地裡不知道有多少野心勃勃之輩在等着曆史重演,覆轍再現。
他們好趁勢而起,躍馬揚鞭,重新争奪這江山之主的位置。
” 呼. 李世民心神震蕩,不敢置信的看着李言,對方明明隻是一個初初長成的少年,卻有如此深刻的見識,字字句句猶如洪鐘大呂震人心神,攝人魂魄。
在一瞬間,李世民感覺自己對面坐着的仿佛不是自己的兒子,而是自己的祖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