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日日思招揽

關燈
     不過如果魏哲沒記錯的話,此人後來出仕郡府的時候,曾被北海相孔融所嘲諷,言“氏”字乃“民”無上,可改為“是”。

     沒想到氏儀聞言竟然真的改姓,自稱是儀。

     然而在孔融麾下是儀照樣沒混出頭,後來依附劉繇,随其避亂江東,陰差陽錯入仕東吳,這才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曆任騎都尉、忠義校尉、裨将軍、偏将軍、侍中、中執法、尚書仆射等官,封都鄉侯。

    八十一歲時方才病逝。

     可以說這又是一個尚未被發現的底層人才。

     孫邵亦是如此,甚至和是儀的經曆十分相似。

     同為北海國人的他,如今尚且還是鄉中處士,數年後他方才出仕郡府。

    日後還做過北海相孔融的功曹,不過随劉繇逃至江東後便輔佐孫權了。

    曾任廬江太守、車騎将軍長史等職。

    在孫權稱吳王後,孫邵還成為吳國首任丞相。

     可以說如果不是這場亂世,出身單微的孫邵恐怕沒有這種際遇。

     三人之中,唯獨要屬國淵現在混得最好。

     樂安郡蓋縣國氏雖号稱出自齊國上卿國氏,但在國淵之前并無顯貴。

     可國淵卻天生聰穎,年少時就師從大儒鄭玄,如今在青州也算是小有名氣。

     後來三國鼎立之時,國淵更是被曹操征召任司空掾屬,令其負責屯田事宜。

    而國淵亦是發揮其才能,将屯田制完善推行,短短五年間就令到魏國倉廪豐實。

     故曹操征伐關中時,特地留國淵作後勤,擔任居府長史,統攝府中諸事。

    後來更是任命其為太仆,位列九卿。

     不過還是那句話,出仕不易,國淵眼下還是白身。

     所以魏哲這次征辟國淵,其實也隻是試試而已,不行也無傷大雅。

     …… 翌日,北海高密。

     鄉社深處一棵樹茂密的老槐樹下,隻見一群儒生圍坐四周。

     一位鶴發雞皮的蒼髯老者,則端坐樹下講學,語音不緊不慢,十分平和。

     “樂得淑女,以為君子之好仇,不為淫其色也。

    寤寐思之,哀世夫婦之道。

    不得此人,不為減傷其愛也。

    ” 在講解完《論語》評《詩經》“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語句後,這老者便輕輕敲了一下戒尺,住口不言。

     四下儒生聞言,頓時便知今日的講學到此為止,于是紛紛起身拜謝。

     禮畢之後,諸多儒生也不敢吵鬧,當即有序離去。

     此人便是鄭玄,乃是當下頂級的經學大師,海内儒宗。

     其實黨锢解除之後,次年外戚大将軍何進為了籠絡人心,便首先征辟鄭玄入朝為官,州郡官吏脅迫起行,鄭玄不得已隻好入朝去見何進。

     何進為表示禮賢下士,倒是對鄭玄禮敬有加,設幾、杖之禮以待之。

     但鄭玄入京隻是被逼無奈,敷衍一番後僅隔了一夜,未等何進授予官職就逃走了。

    此後他便一直在家鄉隐居,聚徒講學,專心經術,著書立說。

     由于多年治學,他的名聲早已遍穿天下,多有人自遠方而投至門下。

     今日講學的場面還算小的,要在以往聽其講學者常常超過千人。

     青州人俱言鄭玄“著書滿家,從學數萬”。

     而在看見國淵面有難色留在原地之後,鄭玄頓時和煦一笑,向其微微招了招手。

     “子尼,何處不解?” 畢竟國淵和其他聽課的學子不同,乃鄭玄高足。

     所以對于這個弟子,鄭玄還是很關心的。

     國淵見狀,當即便将自家的糾結向老師和盤托出…… ----------------- 下一章還在寫,明早看吧。

     東漢末年的青州人才實在太散了,天下各地都是,實在不好找,唉~查了好久都沒有遇到合适的人選。

     都怪孔融不争氣!O(∩_∩)O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