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互相瞧不上【4K】

關燈
    翌日,增地縣外。

     随着幾日的忙碌,城外的漢軍大營已然巍巍然好似城池一般。

     雖是木寨,但當高句麗王于高處眺望時,依舊忍不住眉頭微皺。

     别看高句麗起于遼東蠻荒之地,但國内卻頗為推崇漢人文化。

     由于高句麗沒有自己的文字,便一直使用漢文。

     高句麗第二代國君琉璃明王在位時便娶漢女,曾作《黃鳥歌》: 翩翩黃鳥,雌雄相依。

     念我之獨,誰其與歸? 甚至曆代高句麗王陵墓志均用漢字書寫,可見其漢化程度較高。

     所以像《孫子兵法》這類的漢人兵書,高男武也算是自幼熟讀。

     即便并無先賢注釋,但依舊讓他學出了些門道。

     “此人果然是個硬骨頭!” 當高男武眉頭緊皺的帶着衆騎巡視一圈後,忍不住如此感慨道。

     “就地紮營,明日再攻!” 見并無機會可趁,高男武也隻能放棄了僥幸速勝的心思。

     與此同時,漢營望樓上魏哲也在看着城外的高句麗大軍。

     當看見高句麗大軍烏泱泱一片好似潮水般湧來時,望樓上頓時沉默了。

     人一上萬,無邊無際,更何況是兩萬大軍? 即便是經曆過穢貊決戰的元駿,此刻臉色也不禁有些凝重。

     因為他發現高句麗人的氣勢實在要比散裝的穢貊聯軍強大多了。

     衆人之中也就是魏哲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畢竟和黃巾之亂中的諸多大場面相比,眼前這些還真算不上什麼。

     看着眼前正在紮營的高句麗大軍,魏哲心中反而有些疑惑。

     “這麼快?” “府君,可有什麼不對?” 魏哲想了想,卻并沒有解釋什麼。

     他隻是感覺高句麗大軍來的有點快了,并且毫不猶豫就沖着增地縣來了。

     或許……想速戰速決的并不隻有他一個! 說是直覺也好,戰場感知敏銳也罷,魏哲思量片刻之後忽然開口道: “公孫昭聽令!” 此言一出,身後衆人頓時一愣,不過公孫昭卻立刻反應過來。

     “在!” “命你率三千騎兵遊走在外,尋機斷敵糧道,可便宜行事!” 須知糧道系一軍之咽喉也。

    存亡通塞,成敗攸關。

     故古之名将多有令偏師遊兵往來,或截敵後途、或焚其積糧。

     糧道若斷,不敗而敗也! 這些道理公孫昭自然明白,不過他就想問一句,哪裡來的三千騎兵? 不會讓他背上插個三千旗幟吧? 見公孫昭一臉茫然的模樣,魏哲也沒有賣關子,直接解下佩劍與他。

     “此劍随我多年,樂浪軍屯諸營俱識此物,以此劍為憑,三千騎兵自來。

    ” 話說剿滅穢貊七部之後,魏哲雖然養不起四千漢騎,但并不代表不存在。

     尤其是本就從各營軍屯挑選出的三千騎兵,如今不過回歸本營而已。

     而見魏哲這麼一說,公孫昭這才松了口氣。

     “喏!” 隻見他鄭重接過魏哲的佩劍,便立刻毫不猶豫的下了望樓,帶人疾馳而去。

     遠處的高句麗斥候見狀當即率了一小隊人馬追殺了一陣,不過死了幾人之後便撤了,隻當這是魏哲派出的求援信使。

     當晚,增地縣與城外漢營俱提高警戒。

     即便夜間斥候報事,都必須先令其于門外二十步站定,守衛辨其聲音,确認令箭,方可放進。

    倘若遷延不去,或徑闖城下者則一律射殺,死者勿論。

     在這方面魏哲倒是一點都不擔心錯殺。

     次日,五更漏盡,擂鼓已畢,衆營各起梳洗。

     待用完朝食,鳴鼓升旗後,衆将便齊齊聚于魏哲大帳之中。

     “出營~列陣!” 随着魏哲一聲令下,衆将轟然應喏。

     經過這幾日的籌備,關于如何應對衆人早就有了預案,此刻倒不必多言。

     當此之時,高句麗大軍也做出了相同的決定。

     于是浿水東岸隻聽得一陣人嘶馬鳴,旌旗獵獵,連空氣都變得緊張起來。

     …… 高句麗陣前,隻見十幾名身材魁梧的将領駐馬而立。

     其中一名圓臉秃頭的悍将觀陣片刻之後,不由搖頭感慨道: “啧啧~魏氏小兒還真有點本事,這麼短的時間竟能征召數千青壯。

    ” 此人不知魏哲底細,還以為除四千樂浪郡兵之外剩下的都是他緊急征召的。

     見他這麼一說,一旁諸将當即面色各異,有不屑的,有皺眉的。

     不過高男武卻依舊面不改色,畢竟他早就對魏哲足夠重視了。

     此刻他甚至還有心情談笑道:“看來這厮是想禦敵于外了!” 昨日漢軍未曾出營,高男武還沒有發覺。

     此刻一看漢軍陣勢,他當即便認為魏哲已經将所有兵力都集中在此了。

     念及此處,高男武頓時撫須而笑道:“此人倒是懂事,正合孤意。

    ” 聞聽此言,一旁的高延憂頓時笑着湊趣道:“父親既然喜歡此人,孩兒定将這厮生擒,獻與父親!” 高男武聞言當即爽朗的大笑道:“好!聽說漢帝喜歡用什麼閹人,屆時便将這厮閹了,當個奴婢吧!” 此言一出,周圍諸将頓時哄笑一片,一副吃定了魏哲的模樣。

     自高男武以下,高句麗大軍亦是士氣高昂,戰意熊熊。

     不得不說,高句麗能在遼東興風作浪這麼多年也确實有些本事。

     就比如現在,魏哲放眼望去便發現高句麗大軍并不缺乏刀兵。

     相比于烏桓、穢貊等族,高句麗顯然在金屬冶煉方面有一定基礎。

     再加上高句麗境内并不缺少鐵礦、樹木,故此刀矛甲胄并不少。

     即便披甲率不高,但已然不是一般的蠻夷軍隊了。

     這般想着,魏哲當即下令讓匡晟領三營屯兵左出,胥寬領三營屯兵右出。

     二者皆列圓陣,前部前曲出其前,前部後曲出與之并列,後部後曲出其後,後部前曲出與之并列,左右各部及中部則旋向,左右衛騎随之。

     方陣利攻,圓陣利守,這兩陣算是漢軍操練最多的兩種陣法。

     至于魏哲則領四千郡兵列方陣于其正中,俨然一副伺機而動之态。

     見此情形,對面大旗下的高男武倒是不以為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