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急事

關燈
    李世民對武媚娘的聰穎贊賞有加,因為她的聰明才智與徐惠截然不同。

     徐惠的智慧體現在學業上的追求卓越, 但武媚娘則更勝一籌——她擁有一種獨特的洞察力,可以洞悉問題的本質,并擅長解決難題。

     這種聰慧并非通過刻苦學習得來, 是與生俱來的天賦,無需他人教導,她便能夠迅速做出應對。

     漸漸地,李世民開始熱衷于與武媚娘談論朝堂之事。

     武媚娘聽得全神貫注、興緻勃勃, 有時甚至能提出具有實際意義的建議。

     這樣的交流讓李世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愉悅,畢竟在其他嫔妃那裡他從未獲得過如此體驗。

     随着時間的推移,武媚娘成為了太極宮的常客,也成為了李世民最為寵幸的女子。

    各種恩賜如潮水般源源不絕地湧向她。

     才人宮的人都暗暗嫉妒她的得寵。

     不過這些她都不曾在意。

     她每日隻在太極宮和才人宮之間來回,不伴駕的時候就與徐惠一起。

     那些人的酸言酸語,她完全不知道。

     她不知道,不代表碧青不知道。

     碧青如今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宮女,變成了宮中最受寵才人的宮女, 在才人宮裡那些人豔羨的目光中,走路都是擡頭挺胸。

     看人都是用眼尾, 她的才人受寵,每日都有皇上的賞賜, 禦膳房都上趕着巴結,膳食都比其他的才人規格高出許多。

     武媚娘如今吃的飯食,顯然是不符合才人規制的, 但武媚娘受寵,受寵才是這皇宮裡生存的根本。

     時間很快,轉眼,已經是貞觀十三年。

     武媚娘跟在李世民身邊一年多。

     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武媚娘跟着李世民學到了很多治理朝政的知識。

     李世民見她聰敏,也非常樂意教導她。

     見她進益很大的時候,還會暗自感歎,若他的太子有武媚娘這樣的頭腦,該有多好。

     李世民對武媚娘的寵愛寬容,韋貴妃已經忍耐許久。

     貞觀十三年二月, 李世民終于按耐不住,下旨再次催促已經得到分封的人前往地方就職,語氣非常嚴肅和緊迫。

     雖然這一年多來,他也經常私底下催促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是朝中的司空,但是李世民封了他為趙州刺史。

     而長孫無忌還是長孫皇後的弟弟,李世民的小舅子, 長孫無忌就是他心裡那個最有影響力又能牽頭的人選。

     隻可惜,這個小舅子也反對他的分封制。

     他催了這麼長時間,長孫無忌就是不理他。

     最後他也沒有了耐心,幹脆就直接下旨了。

     接下來,他就又遭到了所有朝臣的反對, 短短三日,奏折如雪花般飄到他的龍案之上。

     太子左庶子于志甯在奏折中寫道:皇上,古今早已不同,分封制度不是長治久安之策,望皇上收回成命。

     侍禦史馬周寫道:世襲制度若施行,後世子孫或愚鈍,品行不端害百姓。

    若幼子承襲父職,百姓遭殃國不甯。

    欲罷其位念先人,留之位則罪難掩,顧百姓情何以堪?上策乃賜食邑戶,若真有才授官職,使其世受恩寵榮。

     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