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新征程一路向洋(二十)~环北极黄河站科考见闻

關燈
    潛龍率領的中國北極科考隊到達中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後,以此為中心,在經過三天的短暫休息和體能恢複之後,又開始以站點為基地,開始了環周邊的海洋環境及冰川與氣候變化等等研究項目的調查勘探和冰原探險。

     中國北極科考隊在黃河站期間,受到挪威海洋管理部門和海洋科研機構的聯合邀請,到挪威周邊海域同挪威海洋科學家聯合科考。

     中國科考隊在收到挪威相關部門的聯系工作函後,潛龍立刻把此消息上報給了國家相關管理部門,很快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同意進行”的回複後,潛龍便立刻召開了全隊科考人員開會,具體讨論了隊員的選拔和一些具體的科考分工。

    經過全體科考隊員的商讨表決通過後,最後選定了五十名專業技術骨幹仍然由潛龍帶隊與挪威的海洋科技工作者成立中挪北極聯合科考隊,科考船由挪威政府提供。

     挪威的地理位置獨特,位于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西部,海岸線非常漫長曲折,有許多峽灣,其最北端的北角是歐洲大陸的最北點。

    地理經緯度介于北緯58度到北緯71度之間和東經4度到東經31度之間。

    其海洋地質狀況多樣,主要包括峽灣地貌、挪威海和巴倫支海。

    這些地理特征不僅塑造了挪威的自然景觀,也對當地的航運、漁業和石油勘探等産業産生了深遠影響。

    挪威的地理位置使其處于北大西洋和北極圈之間,氣候寒冷,部分地區有極晝和極夜現象。

     挪威東邊鄰接瑞典,東北與芬蘭和俄羅斯接壤,南邊同丹麥隔海相望,西邊瀕接挪威海。

    挪威是一個地形南北狹長的國家,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縱貫全境,高原和山地占到全境的2/3以上。

     挪威的海洋地質狀況表現為典型的峽灣地貌,挪威西海岸的峽灣是其最着名的地理特征。

    這些峽灣是由冰川侵蝕而形成的深而狹窄的海灣,通常深入内陸,形成了壯麗雄峨的山海自然景觀。

    這些峽灣的形成與冰川時期的冰川運動和海平面變化密切相關。

     挪威的峽灣地貌不僅是其自然地理的标志,也對當地的航運和旅遊業有重要影響。

    峽灣的深度和曲折為航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也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光。

     挪威海位于挪威和俄羅斯之間,是北冰洋的邊緣海。

    其面積大約有138.3萬平方公裡,平均深度為1742米,最大海水深度達到了4487米。

    挪威海的地質特征包括揚馬延斷裂帶,将海域分為南北兩部分,分别是羅弗敦海盆和挪威海盆。

     挪威海的複雜地質特征為漁業和石油勘探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揚馬延斷裂帶的存在使得該區域的海底地形多樣,有利于海洋生物的栖息和繁衍。

     巴倫支海位于挪威北部,是北極圈内的邊緣海。

    該海域的海岸線曲折,形成了許多峽灣和島嶼,冰川作用對其地質特征有顯着影響。

    巴倫支海的地質特征包括豐富的油氣資源和生物多樣性。

    該區域的海底地形複雜,海溝和淺灘交錯,适宜漁業資源開發和石油勘探。

     挪威在海洋科學研究方面也具有自己獨到之處,挪威的海洋科學研究在國際上具有廣泛的影響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具備全球海洋治理的領導力,挪威通過參與全球海洋治理,推動國際合作和共識,緻力于可持續和負責任的海洋資源管理。

    二十一世紀的二十年代挪威漁業和海洋政策部長米爾塞斯曾經強調,全球海洋治理需要所有國家的共同努力,以确保海洋健康與繁榮。

    2.在科技創新與商業進程化方面上,挪威在海洋科技領域的創新,如無人潛航器的研發,展示了其在深海探測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

    這些技術不僅用于科學研究,還廣泛應用于軍事偵察和水雷探測等領域。

    3.在國際教育與科研合作上,挪威與中國等國家的海洋大學合作,建立了“中國-挪威海洋大學聯盟”,促進了海洋教育和科研合作,推動兩國在海洋領域的共同發展。

    4.在二十一世紀早期挪威相關海科所就進行了重要科研項目的牽頭,挪威海洋研究所(IMR)牽頭開展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海洋科學十年計劃”中的多個科研項目,如“氣候适應性水産食品:養活未來”項目,緻力于應對氣候變化對海洋生物和漁業的影響。

    5.在國際獎項與學術貢獻上,挪威科技大學設立的Moan-Faltinsen最佳論文獎,表彰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重大創新成果,提升了挪威在該領域的國際學術影響力。

     由于挪威是個典型的沿海北歐國家,國土臨海地形狹長曲折,其國家航海曆史悠久,因而是一個航海技術也非常發達的海上強國。

    挪威的航海史悠久流傳,從早期的維京人冒險探險精神,到中世紀貿易網絡的構建,再到現代技術創新,始終與海洋緊密相連。

    其航海遺産不僅是技術的積累,更是對探索、可持續發展和全球合作的深刻诠釋。

    如今,挪威繼續在海洋科技和環保領域引領世界,書寫着航海史的新篇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挪威位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側,海岸線非常漫長,有很多峽灣,這可能對他們的航海發展有很大影響。

    他們的航海史應該和維京時期有很大關系,維京人就是以航海和探險而聞名天下的。

     維京時期大概是在8世紀到11世紀之間,挪威的維京人在這個時候進行了大量的海上活動,比如襲擊、貿易和殖民。

    那時的維京人被海上商隊稱之為海盜,但他們建造的一種獨特長船特别适合遠航和快速移動。

    他們可能到達過冰島、格陵蘭,甚至北美洲,比如文蘭(Vinland)。

    這比哥倫布的環海航行還早了好幾百年呢。

     到了中世紀時期,挪威當地人繼續發展航海技術,參與漢薩同盟的貿易。

    漢薩同盟是北歐的重要貿易網絡,挪威的城市如卑爾根大概就是在這個時期變得非常重要,從而成為一處重要的海上貿易中轉站。

    當時的挪威國王哈康四世·哈康松大約在這個時期推動了法律和貿易的發展,比如《土地法》中涉及與航海相關的條款。

     到了近代,挪威又先後經曆了丹麥和瑞典的統治,這對他們的航海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