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新征程一路向洋(十二)楚科奇海航考记

關燈
    經曆過白令海峽中突生強風暴雨洗禮後的中國極地遠海綜合科考船“鲲鵬三号”如同一隻翺翔藍色天空的紅色鳳凰,煥發着鮮豔吉祥的大紅色,浩浩蕩蕩巍然航行在白令海峽中。

     臨近傍晚五點半後,灰白厚重的層雲漸漸消逝。

    雨後初晴,金色的太陽小心翼翼地從淺灰與淺白混雜的雲系中露出了豔紅明亮可愛的黃下巴,瞬間那聖潔的耶稣光灑下了美幻般的道道金光,照絢了“鲲鵬三号”科考船。

    浮金潋輝,爍目煥彩,整個科考船和甲闆上低頭忙碌的科考隊員們沐浴在一片祥光瑞彩之中。

     雨後放晴,海面上又變得明朗雄闊了。

    一群群灰黑色的灰鲸從遠方深海中露出了一個個巨大的背脊,在耀眼陽光的輝照下反射出爍爍獨特的色彩光芒來。

     伫立在高高了望台上的安全巡視導航員陳飛興奮地大聲喊了起來: “沈隊長,前方大約二海裡的海域發現了四、五十頭灰鲸,太令人震撼了,場面非常壯觀。

    …” 陳飛興奮的叫喊聲一下子吸引住了船上低頭忙碌的科考隊員們,大家有的正在查看着沿途海水的具體檢測數值,并傳入了量子雲數據庫中做科考資科;有的正在操作着一些智能深潛高速機器人在海底勘測地形,取樣海底沉積物、岩石以及拍攝大量的海中實景影像資料上傳;還有一些不當班的科考隊員們在甲闆上欣賞着一路旖旎的海洋風光,陳飛發現航向前方出現了灰鲸,讓這些人很快便彙聚到船頭甲闆上,他們紛紛拿出随身配戴的小型高倍高清專業航海望遠鏡細緻地向遠方眺望着,目睹難得一見的這些海上巨型哺乳動物神奇壯觀的覓食戲耍的場面。

     ”看啊,還有不少小灰鲸呢,鲸媽媽正帶着它們學習捕獵呢,…這些小家夥太可愛了。

    ” 一個二十多歲瘦高個年輕男孩欣喜地說着。

     ”哈哈,确實太可愛了,我看到了一隻最小的灰鲸,它的表情和動作姿勢也太萌呆了,…” 另一個年輕的科考隊員笑着回應着。

    … 航船此時正以中速十八節向着偏東北方向行駛着。

     正在大型中央設備控制室查看海詳科考資料信息數據的科考隊長潛龍聽到安全導航員陳飛興奮的通報後,立刻通知了船長李鋼,倆人商議科考船減速緩慢行駛,密切關注這群灰鲸的遊動情況。

    同時他又立刻通知了自己的助手李旭揚: “呼叫智能科考小組李旭陽,準備投放深潛無人高速艇到前方大約二海裡灰鲸活動區域,經緯度坐标在航海狀态圖示中。

    選擇幾個合适灰鲸個體投放智能生物跟蹤器。

    ” 正在智能無人設備艙室中值班的李旭揚收到恩師沈龍(潛龍)的工作指令後,立即回複道: “報告隊長,收到,正在進行。

    ” 李旭揚說完後,立刻帶領着負責智能AI深海科考探測無人艇艇及機器人的組員們迅速及時地投放了中速無人小型深潛科考船艇前往目标區域跟随這些灰鲸,并将進行近距離的密切觀察;此外,還要選擇合适的灰鲸,進行智能遙控遠距離投放一種貼身粘的軟矽膠智能永久生物跟蹤器。

    這種先進的遠距離貼身粘智能跟蹤器充分利用了生物體内的紅外線做為工作動能來源,能夠與衛星系統信号相連,可以實現遠程無限接收指令和傳回海洋立體動态數據及生物體具體的信息資料,便于快捷地了解和掌握灰鲸的遷移、種群狀況、所經過海域的各種信息數據等。

    這種最先進的集海洋環境信息收集并能自主拍攝的智能海洋生物跟蹤器是中國海洋科學家跨學科多部門集大成共同研發出來的,它彙聚了海洋生物材料仿生科技等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其粘貼性能是模仿了藤壺及茗荷這一類海洋生物體内分泌出來的那種獨特粘性物質而附着在灰鲸身上的,不易脫落和丢失。

     李旭揚按照恩師沈龍(人稱“潛龍”)隊長的工作通知要求,帶領着所屬小組的科考隊員們迅速啟用并投放好了專用的深海無人艇“哪吒九号”入海工作。

     碧浪翻湧,“哪吒九号”智能無人深潛艇疾速一頭紮入到深藍幽秘的大海之中,向着灰鲸活動的海域破浪前行。

     灰鲸(學名:Eschrichtiusrobustus)是一種遷徙距離最長的大型哺乳動物,廣泛分布在北太平洋的楚科奇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等海域。

     灰鲸一在外部形态上具有以下特征:灰鲸的身體長度可以生長達到10-15米,體重能夠達到30-40噸。

    灰鲸全身呈現深灰色或褐灰色,腹部稍淺,身上覆蓋着典型的灰白色花紋。

    其頭部特征是頭部比較短,上颌吻端鈍圓,下颌吻端突出,眼睛緊鄰着口角上方,頭頂上有兩個氣孔。

    在其鳍肢上,胸鳍短小,末端圓形,沒有背鳍,有6-12個背脊,尾葉寬大,後緣呈現出平滑的“S”形。

    而其須闆特點是上颌每側有130-180塊鲸須闆,淡黃色,須毛很粗糙。

     灰鲸的生活習性表現在遷徙上,灰鲸是哺乳動物中遷移距離最長的一個種類,它們每年從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到美國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島之間往返,距離長達1.6萬公裡。

    此外,在覓食方面其主要是以浮遊性小甲殼類、鲱魚的卵以及其他群遊魚類為食,同時也吃些海膽、海星、海螺、寄居蟹等海洋動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灰鲸的潛水能力比較強,深潛水時尾鳍常常高舉出水面,潛水的深度大約是100米,在水下前進的距離大約是1000米,潛水持續時間一般為17-18分鐘。

     在發聲上,灰鲸喜歡發出一種“哼哼”聲,每小時大約發出50次左右,每次曆時2秒鐘,頻率範圍在20-200赫茲之間,強度可以達到160分貝。

     灰鲸在海洋科考上的價值表現在以下方面:①是生态指示器,灰鲸是海洋健康的關鍵指示标,它們的生存狀況反映了海洋環境的健康狀況。

    ②在遷徙研究上,通過研究灰鲸的遷徙路線和栖息地,科學家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全球氣候變化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灰鲸保護現狀不是太好,雖然受到法律保護,但灰鲸的數量仍然受到生存威脅,主要原因是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

     灰鲸這種大型鲸類在仿生科技對人類的啟發是:①在仿生科學設計上,灰鲸的流線型身體和強大的潛水能力為仿生科技提供了靈感,科學家們可以研究其身體結構以開發出更加高效的潛水器和水下航行器。

    ②在生物力學研究上,灰鲸的肌肉結構和運動方式可以為研究生物力學提供重要參考,幫助設計更加先進的機械系統。

     灰鲸不僅是海洋中的一個重要物種,其獨特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征也為人類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和思路。

     李旭揚帶領着智能無人系統科考小組的隊員們站在甲闆上,每個人都聚精會神目光專注低頭認真細緻地在控制台前忙碌着。

    隊員們相互配合,精準地操作着高速智能無人深潛艇。

     随着一系列精準的操作,智能無人深潛艇就像是一條靈動的海之精靈,緩緩地朝着灰鲸群所在的海域潛航而去。

    很快就來到了那群灰鲸底下八十米的範圍内,近距離地觀察着它們在海洋中的遊動捕食生活狀況。

     不一會,深潛無人艇就傳回了這些灰鲸覓食戲玩的場面: 這是一片神秘而迷人的海域,灰鲸群如同海中的巨無霸群落,它們的身姿敏捷,緩緩地遊動着,一條條巨大的身軀就像是一座座浮動的島嶼。

    很快,深潛無人艇就順利地來到了這些灰鲸下面八十米的範圍内。

    透過深潛艇上配置的多角度各個攝像頭拍到的鏡頭畫面,一幅鮮活而生動的場景呈現在衆人眼前。

     近看,灰鲸們那龐大卻不失優雅的軀體,有着深灰色的粗糙皮膚,在海流中輕輕晃動。

    它們在這片廣闊的海域中自由地遊動着,像是一個個在海中漫步的智者。

    其中,有一對母子特别引人注目。

    幼鲸就像是一個充滿好奇的小冒險家,緊緊跟随在母鲸的身後。

     突然,母鲸發現了食物源,那是一片浮遊着的小蝦群。

    母鲸如同一位訓練有素的老師,開始給幼鲸上課。

    它先是輕緩地靠近蝦群,身體壓低,流線型的尾巴有節奏地上下擺動,像是控制着船槳一般,巧妙地減緩着自己的遊動速度,以免驚擾到蝦群。

    幼鲸在一旁睜着大大的眼睛,全神貫注地觀看着媽媽的一舉一動。

     母鲸輕輕地擺動身體,讓自己的頭部首先沒入蝦群下面的海中,然後,張大着巨嘴吞咽着海水,瞬間便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漩渦,這些海蝦及海水便迅速進入到它的口腔中。

    它利用自己特殊的舌頭從海水中過濾着小蝦,那些蝦像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拉扯着,紛紛進入到母鲸的食道中,同時巨泉一般的高大水柱便從母鲸的頭部噴湧而出飛射向半空中。

    幼鲸似乎躍躍欲試,它學着媽媽的樣子,小心翼翼地把頭伸進水裡,可是由于動作不夠協調,差點撞到蝦群,惹得周圍的一些小蝦四處逃竄,就像一群受驚的小精靈。

     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