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平洋航行~北马里亚纳群岛印象

關燈
    “東方紅”特大型高速綜合海洋科學考察船載着中美俄德法意日等國的海洋科學家們在八月十一号上午九點多來到了北馬裡亞納群島附近的海域。

     巨輪破浪而行,“潛龍”伫立在船舶右側面的甲闆上,他身穿白色制服,肩章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象征着無盡的責任與榮耀。

    此時,他正低着頭認真細緻地操縱着“東方龍”AI智能深潛變色潛航器群組共三十個深潛器遨遊在太平洋中的北馬裡亞納島海域附近各處。

     深藍無際,珊瑚競豔,三十條智能AI變色潛航器靈活機動地在深邃的大洋中細緻地探尋着這奇異多彩深洋世界中的無限秘密。

     八月的陽光灑在蔚藍的海面上,波光粼粼,仿佛無數顆鑽石在跳躍。

    “東方紅”特大型高速綜合海洋科學考察船如同一座巍峨的金色巨獸,巍然航行在深藍廣袤的太平洋上。

    甲闆上,來自中美俄德法意日等國的科學家們正緊張有序地忙碌着,認真細緻地進行着海洋中的各種數據的收集分析存貯工作。

     潛龍站立在船頭甲闆上,目光堅定地望向深藍無際的遠方。

    他身穿白色制服,肩章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象征着無盡的責任與榮耀。

     雖然考察船上的九十名各類海洋科學家們來自世界各地,他們有着不同的膚色、語言和信仰,但此刻他們心中都懷揣着同一個深藍色的夢想同一個追求的崇高目标——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揭示出這個藍色星球~地球上海洋中所蘊含的所有未知秘密。

    中美俄德法意日等國的科學家們在各自的實驗室中忙碌着,儀器的滴答聲與海浪的拍打聲交織成一曲美妙的海上科考動态交響樂。

     “潛龍,我們真的能找到那些傳說中的秘密嗎?” 一位年輕的美國科學家問道,眼中閃爍着好奇與期待。

     潛龍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 “亨利,隻要我們心懷夢想,勇于探索,就一定能夠揭開這太平洋海中的神秘面紗。

    ” 他的話語中充滿着滿滿當當的信心,仿佛已經發現并看到了那個美麗動人的洋底奇異絢美的精彩瞬間。

     在浩瀚無垠的太平洋上,海天相接處,太陽穿透灰白厚重的雲層,從雲隙中灑落下一道道聖明的耶稣光芒來,瞬間染紅爍亮了“東方紅“特大型綜合海洋科學考察船宏觀壯拔的船體,閃耀着奇異祥瑞的光彩,波漾麗影,美侖美奂,美得讓人屏住了呼吸。

    … 北馬裡亞納群島位于西太平洋熱帶海域,總共由十四個島嶼組成,屬于美國聯邦領地。

    這些島嶼主要是由火山活動和珊瑚礁堆積而形成的。

    該群島東邊距離馬裡亞納海溝50公裡,西邊距離中國上海大約2995公裡,南邊距離關島大約是40公裡,北邊距離日本東京大約是2335公裡。

     北馬裡亞納群島的經緯度大緻在北緯15°09'到21°23',東經145°45'到146°39'之間 在海洋地質狀況方面:北馬裡亞納群島位于馬裡亞納海溝附近,該海溝是地球上已知最深的海溝,最深處達到了10,911米,足夠可以裝下整座珠穆朗瑪峰還綽綽有餘。

    馬裡亞納海溝的形成與闆塊俯沖作用有關,北馬裡亞納群島本身也是由火山活動和珊瑚礁堆積形成的。

    該群島島嶼周圍的海域富含珊瑚礁和美麗的淺海,海岸線多為懸崖峭壁和珊瑚屏障,地貌峥嵘起伏,熱帶風景優美宜人。

     北馬裡亞納群島不僅地理位置獨特,還擁有豐富的海洋地質資源,特别是其附近的世界最深海溝——馬裡亞納海溝,海底地形異常錯綜複雜。

     馬裡亞納海溝(MarianaTrench,MarianasTrench),又名瑪利亞娜海溝處于西太平洋中。

    其位于11°20’N,142°11.5E,即菲律賓東北、馬裡亞納群島附近的太平洋底,北起硫黃島、西南到雅浦島附近。

    其北部有阿留申、千島、小笠原等海溝,南部有新不列颠和新赫布裡底等海溝,全長2550千米,為弧形狀分布,平均寬度70千米。

    據估計這條海溝已經形成了6000萬年。

    在這個海溝生物極限是-8370米。

     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的地方達到了6~11千米,是目前已知的海洋最深處,這裡水壓高、完全黑暗、溫度低、含氧量低,并且食物資源匮乏,因此成為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

     馬裡亞納海溝是闆塊俯沖地帶,海底地質運動非常活躍,海山火山岩的物質組成及成因等是海洋地質科學家十分感興趣的問題。

     公元二十一世紀的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鬥者”号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到達溝底,坐底深度米。

     奮鬥者号,是中國獨立自主研發的萬米載人潛水器,于公元二十一世紀初期的2016年立項,是由蛟龍号、深海勇士号載人潛水器的研發力量為主的科研團隊承擔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2020年6月19日,中國萬米載人潛水器正式命名為“奮鬥者号”。

    2020年10月27日,奮鬥者号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達到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11月10日8時12分,奮鬥者号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到達溝底,坐底深度米,刷新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11月13日8時04分,“奮鬥者”号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再次成功下潛突破米。

    11月17日7時44分,“奮鬥者”号再次下潛突破萬米。

    11月19日,“奮鬥者”号再次突破萬米海深複核科考作業能力。

     此後,在經過一系列的海試後,這種載人深潛器成為中國深海科研探索的一種利器,在踏浪深藍中邁出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

     公元二十一世紀的2024年3月23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與印度尼西亞國家研究創新署順利完成為期一個月的爪哇海溝聯合科考。

    其間,兩國科研人員借助“奮鬥者”号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下潛7178米,創下印尼深海下潛新紀錄。

     2024年3月28日下午,“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載着“奮鬥者”号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順利返回三亞基地,圓滿完成首次中國-印度尼西亞爪哇海溝聯合深潛科考航次任務。

    “奮鬥者”号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完成了在爪哇海溝的22個潛次任務,其中14次下潛超過6000米水深,6個潛次任務都是由來自中國與印尼雙方的科考隊員共同完成的。

    中方與印尼方聯合首席科學家共同完成了爪哇海溝最深點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