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黄海上的航行~域见南通市海门区生态奇观蛎岈山
關燈
小
中
大
潮起潮落一礁島,牡蛎幻變百煉“鋼”。
曆經海田滄桑磨,屹立風浪傳萬代。
一路航行不斷,“鲲鵬”一号巨輪很快就來到了海門區着名的海洋生地質奇觀蛎岈山附近的海域了,這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管理局于2006年就設立的一處國家級海洋特别保護區。
規劃的蛎岈山國家級海洋公園總面積約17萬平方公裡,其中海域面積大約占15.4平方公裡,陸域配套面積大約占1.6平方公裡。
從地圖上來看,蛎岈山的地理環境非常獨特,整體呈東西走向,位置處于江蘇省南通市的海門區東竈港口東北方向四海裡的南黃海中。
這裡海洋遼闊、視線寬廣,海洋生物繁多。
蛎岈山是一個天然的兩栖生物島礁,距今大約有一千八九百多年的形成曆史了。
這裡因為盛産牡蛎而聞名天下,整個礁島南北寬度為0.9海裡,東西長度是1.43海裡,方圓面積為6600多畝,處于南黃海潮間帶,整個島是由牡蛎活體堆積而成的。
島礁上生活有牡蛎和其他各種海洋生物。
故而它是一個奇特的生物島礁,其固着基及造礁可以達到數千年,甚至上萬年。
在氣候條件方面,蛎岈山處于北亞熱帶和暖溫帶季風氣候區,這種氣象條件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态環境都産生了重要影響。
海門蛎岈山的神秘奇特之處就在于~它在漲潮時會隐沒在海洋中而成為一堆礁石;在海水退潮後就會露出海面而成為一個奇特的小島,吸引衆多的海鳥水鳥在島上尋食栖息。
從而被當地人稱為“沉浮島”。
從遠處看~其山影猶如碧波叢中托出來的一盤“海龜聽潮”的盆景,呈現出“是山非山潮落登山天下奇景撲面來,有島無島汐漲離島海上壯觀踏浪去。
”的獨一無二的海上奇麗風光。
因為蛎岈山這裡以盛産牡蛎而被人們又譽為“神賜摩食,海中牛奶”。
因為其地理環境位置獨特除了牡蛎外,蛎岈山還生長着海葵、海螺、泥螺、梭子蟹、竹節蝦以及各種近海魚類,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生态系統。
總之,蛎岈山是一處集生物多樣性和獨特自然景觀于一體的海洋特别保護區,對科學研究和生态保護具
曆經海田滄桑磨,屹立風浪傳萬代。
一路航行不斷,“鲲鵬”一号巨輪很快就來到了海門區着名的海洋生地質奇觀蛎岈山附近的海域了,這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管理局于2006年就設立的一處國家級海洋特别保護區。
規劃的蛎岈山國家級海洋公園總面積約17萬平方公裡,其中海域面積大約占15.4平方公裡,陸域配套面積大約占1.6平方公裡。
從地圖上來看,蛎岈山的地理環境非常獨特,整體呈東西走向,位置處于江蘇省南通市的海門區東竈港口東北方向四海裡的南黃海中。
這裡海洋遼闊、視線寬廣,海洋生物繁多。
蛎岈山是一個天然的兩栖生物島礁,距今大約有一千八九百多年的形成曆史了。
這裡因為盛産牡蛎而聞名天下,整個礁島南北寬度為0.9海裡,東西長度是1.43海裡,方圓面積為6600多畝,處于南黃海潮間帶,整個島是由牡蛎活體堆積而成的。
島礁上生活有牡蛎和其他各種海洋生物。
故而它是一個奇特的生物島礁,其固着基及造礁可以達到數千年,甚至上萬年。
在氣候條件方面,蛎岈山處于北亞熱帶和暖溫帶季風氣候區,這種氣象條件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态環境都産生了重要影響。
海門蛎岈山的神秘奇特之處就在于~它在漲潮時會隐沒在海洋中而成為一堆礁石;在海水退潮後就會露出海面而成為一個奇特的小島,吸引衆多的海鳥水鳥在島上尋食栖息。
從而被當地人稱為“沉浮島”。
從遠處看~其山影猶如碧波叢中托出來的一盤“海龜聽潮”的盆景,呈現出“是山非山潮落登山天下奇景撲面來,有島無島汐漲離島海上壯觀踏浪去。
”的獨一無二的海上奇麗風光。
因為蛎岈山這裡以盛産牡蛎而被人們又譽為“神賜摩食,海中牛奶”。
因為其地理環境位置獨特除了牡蛎外,蛎岈山還生長着海葵、海螺、泥螺、梭子蟹、竹節蝦以及各種近海魚類,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生态系統。
總之,蛎岈山是一處集生物多樣性和獨特自然景觀于一體的海洋特别保護區,對科學研究和生态保護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