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新征程一路向洋(二十九)~巴伦支海上科考见闻

關燈
    中國北極科考隊結束應邀參加的中環挪威極地海上聯合科學考察後,于九月五号早上七點多順利返回到中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

     隊長潛龍帶領五十名科考隊員回到了黃河站後,受到站内工作人員及科考隊留守環島極地考察分隊隊員們的熱烈歡迎。

     大家歡聚一堂,共同慶祝此次中國北極環洋科學探索考察,采取在北極圈内兩頭并進分工科考的工作方式使科考任務都取得了較好的科考成果與收獲。

     由于中國北極黃河科考站處于北極圈内斯瓦爾巴群島的新奧勒松(Ny-Alesund),其地理坐标大約是北緯78°55’N和東經11°56’E,該地區是一個國際科考基地,多個國家在這裡設立了北極科考工作站點,而北極點位于緯度90°N的地方。

     北極圈通常是指北緯66°34’以北的區域,黃河站所在的斯瓦爾巴群島(北緯74°81°)在北極圈内,距離北極點(北緯90°)還有大約1,200公裡的直線距離。

     北極核心區域(即中心地帶)一般是指北緯80°以上的高緯度地區(如北極點、加拿大北極群島北部、格陵蘭島北部等)。

    這些中心區域還包括常年被海冰所覆蓋的北冰洋中心海域,例如北極點周邊區域,海冰厚度大并且全年一直存在。

     雖然中國北極黃河站不在北極核心區,中國北極科考站選址的原因是因為斯瓦爾巴群島的新奧勒松是全球最北端的人類定居點之一,具有以下科研優勢:①這裡是國際科考基地,多國在此設立站點,便于國際合作和數據共享。

    ②這裡具有典型的北極環境:盡管緯度稍低,但具備極地氣候、冰川、凍土、極光等典型北極特征。

    ③這裡具備交通便利性:相較于北極核心區,斯瓦爾巴群島有相對完善的交通(夏季通航)、基礎設施和後勤保障。

     九月份是該地區秋季的過渡期,在氣候、氣溫、冰川冰蓋及極晝現象呈現以下特點:①在氣候和氣溫特點上表現為九月初平均氣溫大約在0°C~5°C之間,到了中下旬逐漸降到-5°C至-10°C之間,夜間可能更低。

    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氣溫略高于同緯度其他北極地區,但體感寒冷明顯。

    此階段會發生極端天氣,可能會出現驟然下降到-15°C的寒潮并伴有強風和暴雪。

    在降水方面主要是以降雪為主,偶爾會有雨夾雪。

    月降水量比較小(大約20-30毫米),但強風和降雪可能導緻能見度驟然下降。

    在風速上,平均風速有5-10米/秒,陣風可以達到15-20米/秒,加劇了寒冷感。

    ②在冰川冰蓋狀态方面,冰川活動表現為夏季冰川表面融化基本結束,但受氣候變化影響,冰川末端仍可能持續退縮。

    九月份冰川表面開始重新凍結,冰裂隙因為溫度波動可能部分被雪覆蓋,此時外出進行科考工作需要警惕安全隐患。

    九月份該區域的海冰與浮冰是,此時北冰洋邊緣海(如格陵蘭海)的海冰範圍開始擴展,但斯瓦爾巴群島周邊海域還沒有完全封凍,仍然有碎冰和浮冰群,對船舶航行構成了挑戰。

    此時中國北極黃河站科考工作人員常在此時期進行監測冰川物質平衡(積累與消融)、冰芯鑽取(記錄氣候曆史)以及海冰厚度變化的極地科考工作。

     斯瓦爾巴群島夏季(四月至八月)為極晝期,到了九月初,日照時間縮短,極晝現象已經結束了。

    進入到九月一日起,日照時間大約有十六個小時,晝夜分明。

    九月下旬後就進入到極夜過渡期,日照時間縮短到八~十小時之間,到了月底可能還會出現全天昏暗。

    九月下旬開始的極夜過渡期對北極戶外科考有些影響,光照減少需要依賴人工照明開展戶外作業,極光開始活躍(夜晚晴朗時可見),此外遇到暴風雪天氣還可能幹擾觀測極光現象。

     九月份在北極戶外科考活動必須注意的事項是:首先在裝備要求上需要配備防風防寒的衣物(-30°C級)、雪地靴、護目鏡等,以應對野外極地強風和低溫。

    另外,在安全風險防範上,由于冰川區域冰裂隙會被積雪掩蓋,故而在進行北極科考工作需要專業向導和繩索保護。

    此外,進入九月下旬海上浮冰可能會突然聚集,從而影響科考船隻的撤離。

    另外此時的野生動物(如北極熊)活動頻繁,需要攜帶專門的防熊設備。

     總之,九月中下旬的中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所在區域氣候寒冷并且多風,冰川已漸漸進入凍結初期,極晝結束并且光照銳減,戶外野地科考需要應對嚴酷的自然環境與複雜的海上冰情。

    此時期是也是冰川/海冰變化監測的關鍵窗口,也是研究秋季北極氣候過渡的重要時段。

     針對九月份中國北極黃河科考站所處區域所将要面對的寒冷天氣及極晝的到來,中國北極科考隊同黃河站留守科考人員依依惜别,科考隊長兼總指揮長沈龍(潛龍)代表全體科考隊員向黃河站工作人員表達了深深的謝意,趁着天氣晴好,海上零碎的浮冰不是太多,科考隊決定提前到十點開始吃午飯,十點半後乘坐島上直升飛機去“鲲鵬三号”科考船的停泊處某深水峽灣,然後乘坐“鲲鵬三号”極地遠洋科考船經過巴倫支海沿着俄羅斯西北部海域公海航道返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十點半吃好午飯後,潛龍率領着全體科考隊員乘坐着三架極地專用運輸直升機依依惜别了中國北極黃河科考站的工作人員後,浩浩蕩蕩地回到了停泊在新奧勒松港附近深水峽灣的中國極地遠洋“鲲鵬三号”科考船上。

     新奧勒松港(Ny-AlesundHarbour)是斯瓦爾巴群島最北端的常年開放港口之一,主要用于科研和後勤補給。

     由于港口水深較淺,适合中小型船隻停靠,大型破冰船之類的極地遠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