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新征程一路向洋(二十六)~从纳尔维克航行哈默弗思特
關燈
小
中
大
經過一夜(極晝)的停泊修整和船舶例保維護保養和物資補給後,早上四點,極晝輝映下的挪威極地科考船“北極星”八号徐徐駛離了納爾維克港口,駛向了新的科考航路,向着哈默弗思特出發。
由于八月時節的夏日,北極正處于極晝這一特殊的自然現象之中,即使是到了深夜,北極的天空仍然是太陽懸空照,明亮燦燦如白天。
八月的北極,之所以會展現出這種獨特而又神秘的自然現象——極晝。
是因為在這個時期,北極圈内的地區,包括挪威、瑞典、芬蘭、俄羅斯和加拿大的一部分,會持續數周到數個月的時間,太陽不會完全落下,天空不會完全變成黑暗,這種特殊的太陽一直當空照射的自然現象被稱之為極晝或午夜陽光。
極晝的原理是由于地球自轉軸的傾斜。
在夏至期間,北極圈以北的地區朝向太陽的角度足夠大,以至于太陽在24小時内都處于地平線以上,不會落下。
這就意味着,從四月初夏開始,北極圈内的居民和遊客可以享受到連續數周甚至數個月的一晝夜二十四小時的光照,太陽在午夜時分仍然高高地懸挂在天空之中,天空呈現出一種特殊的藍色或橙色調。
極晝現象對當地的生态系統和人類生活産生了顯着影響。
在極晝期間,植物生長迅速,因為它們可以幾乎不間斷地進行光合作用。
動物活動也更加頻繁了,因為它們有更多的時間和光照來進行覓食和遷徙。
對于人類來說,極晝提供了一個獨特的生活體驗,人們可以在午夜時分還可以進行戶外活動,如徒步、釣魚、野餐等室外活動。
但是極晝也有一些挑戰,比如睡眠障礙。
由于長時間的日照,人體内的生物鐘可能會被打亂,從而導緻睡眠質量下降。
為了應對這個問題,當地人通常會使用遮光窗簾或眼罩來模拟夜晚的環境,以幫助調整睡眠模式。
八月的北極極晝是一種令人驚歎的自然現象,它不僅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也對當地生态系統和人類生活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于有幸體驗這一現象的人們來說,這無疑是一生中最難忘的一次經曆。
納爾維克位于挪威北部諾爾蘭郡的奧福特峽灣東端,是一座因為北大西洋暖流經過而成為世界上最北邊的不凍港城市。
其周邊的海底地形和地貌特點深受冰川和海洋的共同作用,展現出典型獨特的峽灣地貌特征。
納爾維克附近海底地形的總體地形特征是以峽灣地貌為主,這是冰川與海洋長期作用的結果。
峽灣地貌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末次冰期,當時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被巨厚的冰川所覆蓋着。
由于長期冰川的侵蝕作用從而在陸地上形成了U形深谷,随着冰川消融退去,海水湧入這些谷地,就形成了這些深邃而又狹窄的峽灣。
奧福特峽灣奧福特峽灣(Ofotfjord)位于挪威北部的諾爾蘭郡,是一個深入内陸的峽灣,其地理位置和海洋地質狀況都具有獨特的特點。
奧福特峽灣位于挪威西北海岸,是挪威最大的峽灣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北端的峽灣之一。
峽灣的東端是納爾維克市,這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城市,位于峽灣南岸的納爾維克小灣内。
納爾維克市的經緯度為68°25'N和17°24E之間,這使得它位于北極圈内。
奧福特峽灣的形成原因是由于上古時期遭受到冰河侵蝕作用而形成的峽灣,海水在這個峽灣内彎彎曲曲,流向深處。
峽灣兩岸懸崖峭壁,地勢異常險峻高聳,峽岸風光奇絕危然。
奧福特峽灣的地質特征包括陡峭的懸崖、深邃的海水和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
這些特征使得奧福特峽灣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漁業和旅遊區域。
奧福特峽灣在曆史上曾經發生過着名的挪威戰役,這場戰役首次使用了陸、海、空立體作戰戰術,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産生了重要影響。
奧福特峽灣是納爾維克所在的主要海灣,地勢上呈現西北一東南方向延伸。
其東北岸呈現弧形凹入陸岸,西段靠近灣口處分布有3個鐵礦石出口泊位,其中5号泊位為樁式結構,長度達到208米,前沿低潮時水深26米,能夠停靠30萬噸級的礦石船。
這些泊位的存在不僅體現了海底地形對港口功能的支持,也展示了峽灣内水深的巨大變化。
這個港口城市海底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冰川侵蝕作用造成的,峽灣的形成與冰川的侵蝕作用密切相關。
冰川通過刨蝕和堆積作用,塑造了納爾維克附近海底的U形谷地。
這種地貌通常具有陡峭的側壁和狹窄的入口。
此外,還有海洋沉積影響,随着冰川消退,峽灣底部積累了大量冰川搬運來的泥沙和碎石,形成了水下淺灘和崗丘。
在海洋洋流的作用下,北大西洋暖流對納爾維克海域的影響顯着,不僅使得港口全年不凍,也影響了海底的營養鹽分布,為海洋生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
納爾維克附近的海底地形對當地周邊環境和經濟活動有重要影響,在漁業資源方面,峽灣内豐富的營養物質和适宜的水深為魚類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使得該地區成為重要的漁場。
良好的港口功能,奧福特峽灣的天然良港特性,使得納爾維克成為鐵礦石輸出的重要港口,其高效的礦石裝載和吞吐能力離不開峽灣地形提供的深水條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這種U型峽灣地形有利于生态保護,由于峽灣地形複雜且水深變化顯着,納爾維克周邊海域的生态環境相對穩定,是多種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納爾維克附近的海底地形以典型的峽灣地貌為主,這種地貌的形成是冰川和海洋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
奧福特峽灣的弧形凹入結構和深水條件為港口和漁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同時也展現了挪威北部獨特的地質和自然魅力。
峽灣作為一種獨特的海洋生态系統,其複雜的海底地形和豐富的營養物質為多種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環境。
以下是峽灣内常見的海洋生物及其栖息特點: 峽灣内水溫比較低并且鹽度适中,适合多種魚類生存。
常見的魚類包括鳕魚、鲱魚、白鲑和小型魚類的鲈魚和鲑魚等。
鳕魚是峽灣生态系統中最重要的魚類之一,廣泛分布于峽灣的深水和淺水區域。
鲱魚,喜歡峽灣内富含營養的水域,是許多海洋生物的食物來源。
白鲑,峽灣的冷水環境為白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其種群在峽灣内較為穩定。
其他小型魚類:如鲑魚、鲈魚等,
由于八月時節的夏日,北極正處于極晝這一特殊的自然現象之中,即使是到了深夜,北極的天空仍然是太陽懸空照,明亮燦燦如白天。
八月的北極,之所以會展現出這種獨特而又神秘的自然現象——極晝。
是因為在這個時期,北極圈内的地區,包括挪威、瑞典、芬蘭、俄羅斯和加拿大的一部分,會持續數周到數個月的時間,太陽不會完全落下,天空不會完全變成黑暗,這種特殊的太陽一直當空照射的自然現象被稱之為極晝或午夜陽光。
極晝的原理是由于地球自轉軸的傾斜。
在夏至期間,北極圈以北的地區朝向太陽的角度足夠大,以至于太陽在24小時内都處于地平線以上,不會落下。
這就意味着,從四月初夏開始,北極圈内的居民和遊客可以享受到連續數周甚至數個月的一晝夜二十四小時的光照,太陽在午夜時分仍然高高地懸挂在天空之中,天空呈現出一種特殊的藍色或橙色調。
極晝現象對當地的生态系統和人類生活産生了顯着影響。
在極晝期間,植物生長迅速,因為它們可以幾乎不間斷地進行光合作用。
動物活動也更加頻繁了,因為它們有更多的時間和光照來進行覓食和遷徙。
對于人類來說,極晝提供了一個獨特的生活體驗,人們可以在午夜時分還可以進行戶外活動,如徒步、釣魚、野餐等室外活動。
但是極晝也有一些挑戰,比如睡眠障礙。
由于長時間的日照,人體内的生物鐘可能會被打亂,從而導緻睡眠質量下降。
為了應對這個問題,當地人通常會使用遮光窗簾或眼罩來模拟夜晚的環境,以幫助調整睡眠模式。
八月的北極極晝是一種令人驚歎的自然現象,它不僅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也對當地生态系統和人類生活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于有幸體驗這一現象的人們來說,這無疑是一生中最難忘的一次經曆。
納爾維克位于挪威北部諾爾蘭郡的奧福特峽灣東端,是一座因為北大西洋暖流經過而成為世界上最北邊的不凍港城市。
其周邊的海底地形和地貌特點深受冰川和海洋的共同作用,展現出典型獨特的峽灣地貌特征。
納爾維克附近海底地形的總體地形特征是以峽灣地貌為主,這是冰川與海洋長期作用的結果。
峽灣地貌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末次冰期,當時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被巨厚的冰川所覆蓋着。
由于長期冰川的侵蝕作用從而在陸地上形成了U形深谷,随着冰川消融退去,海水湧入這些谷地,就形成了這些深邃而又狹窄的峽灣。
奧福特峽灣奧福特峽灣(Ofotfjord)位于挪威北部的諾爾蘭郡,是一個深入内陸的峽灣,其地理位置和海洋地質狀況都具有獨特的特點。
奧福特峽灣位于挪威西北海岸,是挪威最大的峽灣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北端的峽灣之一。
峽灣的東端是納爾維克市,這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城市,位于峽灣南岸的納爾維克小灣内。
納爾維克市的經緯度為68°25'N和17°24E之間,這使得它位于北極圈内。
奧福特峽灣的形成原因是由于上古時期遭受到冰河侵蝕作用而形成的峽灣,海水在這個峽灣内彎彎曲曲,流向深處。
峽灣兩岸懸崖峭壁,地勢異常險峻高聳,峽岸風光奇絕危然。
奧福特峽灣的地質特征包括陡峭的懸崖、深邃的海水和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
這些特征使得奧福特峽灣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漁業和旅遊區域。
奧福特峽灣在曆史上曾經發生過着名的挪威戰役,這場戰役首次使用了陸、海、空立體作戰戰術,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産生了重要影響。
奧福特峽灣是納爾維克所在的主要海灣,地勢上呈現西北一東南方向延伸。
其東北岸呈現弧形凹入陸岸,西段靠近灣口處分布有3個鐵礦石出口泊位,其中5号泊位為樁式結構,長度達到208米,前沿低潮時水深26米,能夠停靠30萬噸級的礦石船。
這些泊位的存在不僅體現了海底地形對港口功能的支持,也展示了峽灣内水深的巨大變化。
這個港口城市海底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冰川侵蝕作用造成的,峽灣的形成與冰川的侵蝕作用密切相關。
冰川通過刨蝕和堆積作用,塑造了納爾維克附近海底的U形谷地。
這種地貌通常具有陡峭的側壁和狹窄的入口。
此外,還有海洋沉積影響,随着冰川消退,峽灣底部積累了大量冰川搬運來的泥沙和碎石,形成了水下淺灘和崗丘。
在海洋洋流的作用下,北大西洋暖流對納爾維克海域的影響顯着,不僅使得港口全年不凍,也影響了海底的營養鹽分布,為海洋生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
納爾維克附近的海底地形對當地周邊環境和經濟活動有重要影響,在漁業資源方面,峽灣内豐富的營養物質和适宜的水深為魚類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使得該地區成為重要的漁場。
良好的港口功能,奧福特峽灣的天然良港特性,使得納爾維克成為鐵礦石輸出的重要港口,其高效的礦石裝載和吞吐能力離不開峽灣地形提供的深水條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這種U型峽灣地形有利于生态保護,由于峽灣地形複雜且水深變化顯着,納爾維克周邊海域的生态環境相對穩定,是多種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納爾維克附近的海底地形以典型的峽灣地貌為主,這種地貌的形成是冰川和海洋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
奧福特峽灣的弧形凹入結構和深水條件為港口和漁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同時也展現了挪威北部獨特的地質和自然魅力。
峽灣作為一種獨特的海洋生态系統,其複雜的海底地形和豐富的營養物質為多種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環境。
以下是峽灣内常見的海洋生物及其栖息特點: 峽灣内水溫比較低并且鹽度适中,适合多種魚類生存。
常見的魚類包括鳕魚、鲱魚、白鲑和小型魚類的鲈魚和鲑魚等。
鳕魚是峽灣生态系統中最重要的魚類之一,廣泛分布于峽灣的深水和淺水區域。
鲱魚,喜歡峽灣内富含營養的水域,是許多海洋生物的食物來源。
白鲑,峽灣的冷水環境為白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其種群在峽灣内較為穩定。
其他小型魚類:如鲑魚、鲈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