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又是一年新征途一路向洋(一)
關燈
小
中
大
:探索生态、氣候變化、地質構造等領域的研究。
科考的意義在于~北冰洋和北極的海洋科學考察對于理解全球氣候變化、海洋環境變化以及生态系統的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這些考察,科學家們能夠獲取關于北極地區環境變化的關鍵數據和信息,為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中國遠洋科考隊于1999年開始進行北冰洋和北極科學考察。
中國遠洋科考隊北冰洋和北極科學考察的背景是早在1957年,以竺可桢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就呼籲開展極地科學研究,參與極地地質考察活動。
1964年,國家海洋局成立,負責組織實施南北極考察工作。
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以孫鴻烈為代表的一批科技工作者再次呼籲開展極地科學考察。
1986年,根據中國-加拿大恐龍合作考察計劃,中國科學家首次進入北極地區進行考察。
這些前期工作為中國政府組織的首次北極科學考察奠定了基礎。
考察過程 1999年7月1日,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号科學考察船從上海出發,前往北冰洋進行為期約兩個月的科學考察。
這是中國首次由政府部門組織的北極考察,也是中國科學考察船首次航向北冰洋。
多學科綜合考察:考察隊以“雪龍”号為平台,進行了多學科、多專業、多項目的現場工作,内容涉及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洋化學、海洋地質、漁業資源及大氣化學等重要科學發現:首次确認了“氣候北極”的地理範圍,發現北極地區的對流層偏高,這對研究中國季節變化和氣候狀态具有重要意義。
自1999年以來,中國已成功開展了多次北極科學考察,進一步提高了中國在北極科學研究領域的水平和國際影響力。
… … 喜歡走向深藍(幻想小說)請大家收藏:()走向深藍(幻想小說)
科考的意義在于~北冰洋和北極的海洋科學考察對于理解全球氣候變化、海洋環境變化以及生态系統的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這些考察,科學家們能夠獲取關于北極地區環境變化的關鍵數據和信息,為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中國遠洋科考隊于1999年開始進行北冰洋和北極科學考察。
中國遠洋科考隊北冰洋和北極科學考察的背景是早在1957年,以竺可桢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就呼籲開展極地科學研究,參與極地地質考察活動。
1964年,國家海洋局成立,負責組織實施南北極考察工作。
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以孫鴻烈為代表的一批科技工作者再次呼籲開展極地科學考察。
1986年,根據中國-加拿大恐龍合作考察計劃,中國科學家首次進入北極地區進行考察。
這些前期工作為中國政府組織的首次北極科學考察奠定了基礎。
考察過程 1999年7月1日,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号科學考察船從上海出發,前往北冰洋進行為期約兩個月的科學考察。
這是中國首次由政府部門組織的北極考察,也是中國科學考察船首次航向北冰洋。
多學科綜合考察:考察隊以“雪龍”号為平台,進行了多學科、多專業、多項目的現場工作,内容涉及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洋化學、海洋地質、漁業資源及大氣化學等重要科學發現:首次确認了“氣候北極”的地理範圍,發現北極地區的對流層偏高,這對研究中國季節變化和氣候狀态具有重要意義。
自1999年以來,中國已成功開展了多次北極科學考察,進一步提高了中國在北極科學研究領域的水平和國際影響力。
… … 喜歡走向深藍(幻想小說)請大家收藏:()走向深藍(幻想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