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關燈
    最後就隻剩下一種了,那就是跟劉備表達出自己已經對不起他了,現在不能又對不起曹操,至于你,我知道你不會投降,所以給你也找了一條退路,去交州吧。

     這樣的信落在曹操手裡,起碼不會導緻殺身之禍。

     至于要是那張三真是劉備的人,這封信最終落在了劉備手裡,那也沒關系,反正劉備知道他不是徐庶,不會真相信信裡的東西。

     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劉備想派人幫他,而他拒絕了這種幫助而已。

     邏輯簡圖 張謙的打算本來就是想找機會送徐母和石韬回鄉,然後自己安心等到赤壁大戰再離開,本來就不需要什麼幫助。

     甚至于,張謙會壞壞的想到,要是能确認張三真是劉備的人,自己都想去故意把他暴露了。

     因為他原本的計劃是他無意給曹操獻了一策,然後徐母就此事和他鬧掰,最後徐母回鄉。

    現在有了“劉備”送年節一事,連獻策都不需要了,自己回信中的無情無義,順理成章的就成為了徐母和自己矛盾的導火索。

     至于石韬,一開始他真以為信是劉備寫的,因為暗信寫的頗為隐晦,若不是張謙從一開始的信中看出了破綻,誰沒事會把那麼貴的錦袍隔開呢? 一直等到石韬回信之後,張謙才告訴石韬,不要相信信是劉備寫的,并要他配合自己完成之後的事情。

     于是接下來,便有了徐母上吊的事情。

    為了防止出意外,張謙特别和徐母強調了,行事之前,先把門窗各打開一次,免得自己和石韬錯過了時間,最好是等仆人在院子中的時候。

     而結果也朝着好的方向發展,傅老妪這個監視者根本不像墨所說的耳鳴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