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關燈
    徐庶離開後,曹操讓荀彧來見他。

     “文若啊,來,看看我的字。

    ”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主公,這是誰寫的?” “怎麼,文若,就不能是我寫的?還是你認為,我寫不出這等詩句?” “主公,您的詩和這首詩風格是遠遠不同的,您的詩大氣磅礴,有包舉宇内之心,攬括四海之意,是寫這首詩的人遠遠比不上。

    ” “那這首詩呢?” “此詩前四句堪比白描,最後則是直抒胸臆,但詩中蘊含的孝子之情,沒有對生活細節的關注,沒有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是絕對寫不出這等好詩的。

    依在下看,能寫出此詩的隻有兩個人。

    ” “哦,不知文若心中哪兩人有這份仁孝之心。

    ” “第一位就是丕公子,丕公子的詩委婉細緻,他的五言和樂府清绮動人,同時,他對主公及夫人的孝心更是為世人所稱道。

    ” “丕兒有才華,亦有孝心,就是貪玩了些,寫的詩也多是男歡女愛,遊子離婦,過于委婉細膩了些,我不喜。

    ” 曹操在曹昂死後,就關心起繼承人的培養了,曹丕在他的精心教導下,也算文武雙全,可惜心性不定,經常遛雞鬥狗,騎馬打獵,寫詩風格也是與他迥異,所以曹丕經常受到他的責罵。

     “第二位嘛,想到那徐庶剛為救母而來,莫非是他所寫,或是他好友所作?” 其實荀彧已經想明白了,若是這詩是曹操本人或是諸公子所寫,那就不是讓自己來看,而是召集所有文臣武将前來觀摩一番了。

     曹操之所以隻讓自己來,定是招攬徐庶遇到了問題。

     “唉!”曹操聽完荀彧的話就承認了這是徐庶謝恩時随口而出的,又把其母不讓其為自己建言獻策的事情說了一遍,他想聽聽荀彧有什麼辦法。

     “主公,依在下看來,徐母氣節堪稱女子典範,甚至可比那‘三遷’的孟母,正因為此等的存在,才證明世道未泯,人心尚存。

    ”荀彧低頭沉思說道,随即又補充了一句,“也證明了主公教化有功。

    ” “至于老婦不讓徐庶為主公谏言,隻是小人讒言,中傷了主公,又擡高了劉備。

    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待曹公複興漢室,還政于劉,世人皆知主公乃伊尹霍光,老婦人自當知曉是自己誤會了主公。

    ” 曹操聽了荀彧的話,頭疼不已,真要到了那時,自己平定了天下,還要徐庶幹嘛?況且霍光什麼下場,你荀彧不是不知道吧? “若我想盡快讓徐庶為我所用呢?” “容我想想!”荀彧當着曹操的面就緩步思考,走了幾句才說道,“主公若要收徐庶之心,必先敬其母。

    那反過來,若要改其母心智,是否從徐庶處下手?世間慈母無有不希望自己兒子成家立業,出人頭地的,這徐母能擋着徐庶立業,還能阻止主公為其成家嗎?” “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徐母那裡,隻要打開一道口子,接下來就容易的多了。

    ” “文若一言,為我破障也。

    大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