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關燈
    一旁的謀士對于舞劍并無多少興趣,此時突聽得張謙吟詩,頓時看了過來。

     張謙一句結束,才緩緩的挽劍,右腿蹬出,刺向另一邊。

     “銀鞍照白馬,飒沓如流星” “好詞!” 衆人已經開始搖頭晃腦,腦海中,一個頭系武纓,腰佩閃亮吳劍的少年俠士,騎着銀鞍白馬,從大街之上快速跑過。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 張謙一句一個動作,衆人的注意都轉到了詩詞之上。

     這幾句詞并不難懂,在場的武将都能想象的出來,而“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這一句更是搔到了他們的癢處,從軍打仗之前,他們都在家鄉遊蕩過,心中想象的自己不就是這樣一個少年英雄嗎?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将炙啖朱亥,持觞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 張謙一連三句,随即用劍尖叼起一杯酒,倒入口中,又将酒杯丢了出去。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彩!”文臣們沉醉其中不能自拔,武将更是欣喜不已,慷慨豪言,一諾千金,大丈夫當如是也。

     此時的張謙似乎醉的更厲害了。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 這說的是侯嬴、朱亥為信陵君竊符救趙的事情,此等義氣之事,一直為世人所歌頌。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 張謙持劍轉了一圈,此時他那落目不堪的劍法竟沒有一人恥笑。

    他慢悠悠的走到桌前取了第三杯酒,手似乎都有些不穩了。

     可衆人眼中,他的形象卻高大了起來。

     他能為了救母隻身北上,又能為了母親一句話不為主公谏言(這相當于抛棄了到手的富貴),這樣一位君子,和當初的二位壯士又有什麼區别呢? 這樣的人哪怕是敵人也該值得敬佩,更何況,他和我們坐在一起喝酒呢?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 人縱然是死,也要保持俠義之心,行俠仗義,而不是像個儒生一樣,隻知道皓首窮經。

     聽到這,席間衆人都站了起來,曹操更是激動的連酒杯都掉到了地上。

     對于文學,曹操可是喜歡的緊,但是曹操并不喜歡那些遣詞造句的書生,那些酸文章他看不上。

     他本人寫詩也多是借詩言志,他的詩有招攬賢才,吞吐天下的大志,可以說是帝王詩。

    而此時張謙的詩也是借詩言志,表明了要成為一名俠義之士,但是詩詞之慷慨,氣勢之磅礴完全不在自己之下。

     而且詩中描寫的何嘗不是他早年的志向,一時間,曹操竟仿佛遇到了知音。

     此時席間一人站起,對着曹操說道:“僅憑此詩,徐先生已當流芳百世,吾等承主公邀請,能遇此宴會,恐于青史亦留名耳。

    ” 說罷,哈哈大笑。

     衆人附和:“吾等皆承主公之幸!” “諸君與我共事,不辭勞苦,合該如此,來,同飲此杯,以慰佳作!” “諾!” 此時隻有程昱苦不堪言,徐庶要是留名了,那以後青史提及這個宴會,自己怕不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