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關燈
小
中
大
自來問?”
說話間,那徐元直也已趕到,翻身下馬。
“求先生救我母親。
” 見這一身儒杉,面帶愁容的男子跪在自己面前,張謙連忙将其扶起。
徐元直,那可是自己最喜歡的三國人物之一,隻是曆史與未來畢竟相隔了近兩千年,所以自己遇到任何人都想着先試探一番,然後謀定後動。
此時見對方真情流露,自己不過一黃毛小兒,豈敢受此大禮。
“徐先生快快起來,請恕在下先前無禮,其實在劉将軍府上,在下就已經想好了解救令母的方法。
” “多謝先生!敢問先生有何良策?” “很簡單,在下替先生往曹營走一趟” “啊——”徐庶石韬皆是一愣。
随後,三人于路邊找了幾塊石頭,坐地交談起來。
“徐先生離鄉多年,不知可曾回去過?” 徐庶搖了搖頭,正因為别母多年,所以他才如此急迫。
“那想必知道先生的人已經不多,知道先生容貌的更是少之又少。
”張謙如此說道,這和後世是一樣的,幾年不見,除了關系特别鐵的,否則不看照片是真想不到,不信你可以試試,你小學同班同學還能想起幾個,隔壁班呢? 況且,徐庶還改過名,換過姓。
“所以從現在起,我便是徐庶,徐庶便是我!先生認為可否?待我進了曹營,曹操見到徐庶,便不會為難先生母親,而先生母親見自己兒子沒有上當,想必會更加欣慰。
如此一來,在下便有足夠的時間去救出先生母親了。
” “可這還有問題?”徐庶認為不妥,“一來,無法取信于曹操,二來,先生如何說服我母親?” “哈哈,這又何難,世人皆知徐庶有一好友,志趣相投,生死相随。
廣元兄,可願随我曹營走一趟?” “固所願,不敢請耳!” 石韬聽到張謙的邀請欣然應允。
聯想到先前徐庶告訴他,張謙要求劉備殺了自己的事情,他還真不相信,張謙去見曹操會是為了救徐庶母親。
說不定對方一見曹操就自報家門,然後靠着一些陰謀詭計獲得曹操的信任,以此來換取功名利祿。
但是帶上自己就不用怕了,若是此人心術不正,自己隻要告訴曹操的人,正是因為此人,所以曹公才得不到徐庶,曹操一氣之下,此人斷難豁免。
石韬思考完其中的細節,随即給了徐庶隻有兩人懂的眼神。
徐庶可以不相信張謙,但是他百分百相信石廣元。
相信隻要石廣元在,自己母親絕對不會有事。
轉過頭,徐庶又問張謙:“我與先生素不相識,先生為何如此不堪勞苦,要知此去山高水險,曹操更是生性多疑,豈不聞九死一生?” 因為你是徐庶徐元直啊!那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元直,那個一言不發的徐元直!三國愛好者的意難平啊!這是張謙的第一想法。
而張謙之所以深思熟慮後準備這麼做,完全是因為自己就像諸葛亮舌辯群儒裡的那群儒生——筆下雖有千言,心中實無一策。
和三國頂尖的謀士相比,自己隻是多了将近兩千年的見識,戰略上能說上幾句,真要到具體一場戰鬥,如何制定戰術,如何伏擊,截擊,打援,說出來恐惹人笑話。
而軍事之外,劉備現在的補給都是劉表提供的,什麼治民種地,算賬統籌,在沒有取得荊州之前,都無甚大作為。
自己既已見證劉備确是仁義之人,那就以為他留下徐元直作為第一份功勞吧! 也當是去看看建安三子,五子良将了,說不定還能見見洛水女神呢! “先生可還記得方才我說過,我在此是為了等一個答案?” 徐庶點點頭。
“我要等的答案是劉将軍是否會真的放先生北去。
”張謙說到,雖然曆史上徐庶是順利北去了,但是自己不是又給劉備找了幾個理由了嗎?甚至裝成自殺然後嫁禍給曹操的借口都想好了,而且自己展露(抄來)的才華難道不足以讓劉備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比徐庶還好? (徐庶:啊呸!) “今日在此見到先生,足以證明劉将軍的大仁大義,故而,我願為劉将軍留下先生,不僅要留下先生的人,還要留下先生的心!” “若是先生今天見不到元直呢?”石韬問道。
“那劉将軍就不配做我的主公,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吾大可縱身離去,逍遙人世間!”張謙毫不忌諱的說道。
“可是先生就不怕因為自己的緣故害了元直的性命?” “哈哈哈,廣元兄見笑了,我等非是親朋,又非故舊,我隻是說了幾句話,又不是劊子手,難道還需要對此負責嗎?徐先生先前大破八門金鎖陣,因此而死的曹兵豈止百人,難道有人說一句,徐先生不仁嗎?”
“求先生救我母親。
” 見這一身儒杉,面帶愁容的男子跪在自己面前,張謙連忙将其扶起。
徐元直,那可是自己最喜歡的三國人物之一,隻是曆史與未來畢竟相隔了近兩千年,所以自己遇到任何人都想着先試探一番,然後謀定後動。
此時見對方真情流露,自己不過一黃毛小兒,豈敢受此大禮。
“徐先生快快起來,請恕在下先前無禮,其實在劉将軍府上,在下就已經想好了解救令母的方法。
” “多謝先生!敢問先生有何良策?” “很簡單,在下替先生往曹營走一趟” “啊——”徐庶石韬皆是一愣。
随後,三人于路邊找了幾塊石頭,坐地交談起來。
“徐先生離鄉多年,不知可曾回去過?” 徐庶搖了搖頭,正因為别母多年,所以他才如此急迫。
“那想必知道先生的人已經不多,知道先生容貌的更是少之又少。
”張謙如此說道,這和後世是一樣的,幾年不見,除了關系特别鐵的,否則不看照片是真想不到,不信你可以試試,你小學同班同學還能想起幾個,隔壁班呢? 況且,徐庶還改過名,換過姓。
“所以從現在起,我便是徐庶,徐庶便是我!先生認為可否?待我進了曹營,曹操見到徐庶,便不會為難先生母親,而先生母親見自己兒子沒有上當,想必會更加欣慰。
如此一來,在下便有足夠的時間去救出先生母親了。
” “可這還有問題?”徐庶認為不妥,“一來,無法取信于曹操,二來,先生如何說服我母親?” “哈哈,這又何難,世人皆知徐庶有一好友,志趣相投,生死相随。
廣元兄,可願随我曹營走一趟?” “固所願,不敢請耳!” 石韬聽到張謙的邀請欣然應允。
聯想到先前徐庶告訴他,張謙要求劉備殺了自己的事情,他還真不相信,張謙去見曹操會是為了救徐庶母親。
說不定對方一見曹操就自報家門,然後靠着一些陰謀詭計獲得曹操的信任,以此來換取功名利祿。
但是帶上自己就不用怕了,若是此人心術不正,自己隻要告訴曹操的人,正是因為此人,所以曹公才得不到徐庶,曹操一氣之下,此人斷難豁免。
石韬思考完其中的細節,随即給了徐庶隻有兩人懂的眼神。
徐庶可以不相信張謙,但是他百分百相信石廣元。
相信隻要石廣元在,自己母親絕對不會有事。
轉過頭,徐庶又問張謙:“我與先生素不相識,先生為何如此不堪勞苦,要知此去山高水險,曹操更是生性多疑,豈不聞九死一生?” 因為你是徐庶徐元直啊!那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元直,那個一言不發的徐元直!三國愛好者的意難平啊!這是張謙的第一想法。
而張謙之所以深思熟慮後準備這麼做,完全是因為自己就像諸葛亮舌辯群儒裡的那群儒生——筆下雖有千言,心中實無一策。
和三國頂尖的謀士相比,自己隻是多了将近兩千年的見識,戰略上能說上幾句,真要到具體一場戰鬥,如何制定戰術,如何伏擊,截擊,打援,說出來恐惹人笑話。
而軍事之外,劉備現在的補給都是劉表提供的,什麼治民種地,算賬統籌,在沒有取得荊州之前,都無甚大作為。
自己既已見證劉備确是仁義之人,那就以為他留下徐元直作為第一份功勞吧! 也當是去看看建安三子,五子良将了,說不定還能見見洛水女神呢! “先生可還記得方才我說過,我在此是為了等一個答案?” 徐庶點點頭。
“我要等的答案是劉将軍是否會真的放先生北去。
”張謙說到,雖然曆史上徐庶是順利北去了,但是自己不是又給劉備找了幾個理由了嗎?甚至裝成自殺然後嫁禍給曹操的借口都想好了,而且自己展露(抄來)的才華難道不足以讓劉備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比徐庶還好? (徐庶:啊呸!) “今日在此見到先生,足以證明劉将軍的大仁大義,故而,我願為劉将軍留下先生,不僅要留下先生的人,還要留下先生的心!” “若是先生今天見不到元直呢?”石韬問道。
“那劉将軍就不配做我的主公,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吾大可縱身離去,逍遙人世間!”張謙毫不忌諱的說道。
“可是先生就不怕因為自己的緣故害了元直的性命?” “哈哈哈,廣元兄見笑了,我等非是親朋,又非故舊,我隻是說了幾句話,又不是劊子手,難道還需要對此負責嗎?徐先生先前大破八門金鎖陣,因此而死的曹兵豈止百人,難道有人說一句,徐先生不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