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十二年级上 第十五 第十八周

關燈
    不起,兒子,真的忘了,我才發現。

    ” 他嘟嘟囔囔地說個不停。

     我回到家,我看到手機,才看到兒子發的消息,說他今天快累虛脫了,還要給我開門,他真服了我了。

    (原來,當天兒子有足球比賽,大概率他是把全部力氣都花在那個上頭了。

    ” 我依舊給他道歉,“是我忘了,很抱歉啊!”還特意發了個圖标,用盤子拍頭的,連着三個。

     我還問,“老媽可以做什麼安慰你呢?” 沒有回複,我就做我自己的事情了,去拿個快遞,是買的漢堡胚,想明天做漢堡給兒子。

     隔了一會兒,兒子回複說“沒啥。

    ” 好吧,還算是不錯,他能有個回複回來。

     以往凡是暴怒的情況下,是要好久好久的,哪裡會有回複呢,懶得理你! 有意思,就在昨天白天,晚上,都在兩個不同場合,我說到最近我的功課就是要接受我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我還說到我兒子就是因為飯菜的口味,一直都有不滿意的地方,一次又一次地給我撞擊,我還說,什麼時候我真的接納了,這個撞擊就沒有了。

     結果晚上就立刻發生這個事情,我一般不會不帶鑰匙,有個别沒帶的,也是極少數,但是偏偏就要發生在昨天;而且如果兒子當天沒有踢球,他就不會虛脫,他給我開門就應該愉快些。

    因為以前也有過類似的,他的态度挺好的。

    因為我也常給他開門。

     所以,一切都是注定的,因為我總是不接納自己做不到,所以就要發生這樣的事情,就要一次又一次地讓你接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兒子嘟嘟囔囔的當下,包括說完之後,我還是有些不舒服的,有一丁點兒。

    我在想,這個人一直發起火來就是暴怒,像他父親一樣,這樣的人,都把火氣發在自己的親人身上,而在外面的社交界面相當地優雅,作為他們的親人,就該承受這些埋怨和指責嗎?為啥呢?憑啥就是我們做親人的,要受苦受難呢?本來我沒有發覺我不舒服,但後來上床之後看了二十分鐘手機,就是不想關手機睡覺,我想是和這個不舒服有關的。

     其實,轉念一想,生命的力量是偉大的,是不會犯錯的,我們作為親人,可能就是有這部分的業力要承受,很可能我們自己的功課就是要面對不講理的暴怒,就是要面對埋怨和指責,就是要面對我們全心全意付出,甚至把這顆心都掏出來後受到的悲慘待遇……可能這就是我們的生命課題,其實想想也很簡單。

    如果僅僅從不公平,不講道理的角度上講,他們當然沒有理由發火,也沒有理由讓親人受苦,但是跳出這個狹窄的人世間的框框,我們要借此讓自己的生命綻放。

    楊博士一直講,失落是最大的恩典。

    雖然他常舉的例子是得了癌症,或者其他什麼重病,但我發現,其實生活中這些讓我們覺得特别不公平,特别氣憤的事情,也是恩典,也是讓我們活出自己的機會。

    以後再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我就容易用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它。

    來吧,來吧,都來吧,這些都是我們活出來的契機,我們要面對它,讓它流過去,不在我們的身體上再留下印記。

     如果這樣類似的事情再發生,這就說明我們還沒有真的接受它;如果不再發生,我們就知道,我們又一個生命的課題又被我們突破了。

    我們真偉大! 喜歡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請大家收藏:()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