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非得自己体验

關燈
    2021.8.24 兒子總是拖着事情不做,本想寫“拖延症”,但是我思考再三,還是不用這個詞了。

    雖然寫起來會比較方便,但是加了個概念就會貼個标簽。

    上一篇裡還說要以新視角看待每一個人呢,那些概念就要慎用。

    哪怕你覺得不就三個字嘛,有什麼關系,但是叫着叫着就真的變成了症狀了。

     關于拖着的這個事,昨天有了一個生活的體驗,讓兒子體會到了。

     兒子喜歡吃西餐,特别喜歡吃薯條。

    (據我所知,不愛吃的孩子極少!) 上次告訴我說,我要吃粗一點的薯條,我說行啊,自己買吧,因為他很有想法,自己去買個滿意的多好。

     再加上這幾天,他嘗試着自己買東西,還挺喜歡的。

    于是他就買了一包,9塊9,在拼多多上買的。

    (好吧,這幾天,把網上購物研究了個遍,我們也逃不出高科技的付款潮流。

    ) 前天來了,他拖着不去拿。

     兒子就是非常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情的人,想去做就做,不想就不去,才不管有啥問題呢。

     我告訴他“要早點去,小心化了!” “現在不想去!” 好吧,“現在不想”已經是他說的頻率最高的詞兒了。

     又過了幾個小時,我提醒他,去拿吧,“現在不想!”我什麼也沒有說。

     又過了一段時間,終于去拿回來了,果然是用泡沫箱子裝着的。

     “現在做吧,全部做出來!”因為家裡沒有冰箱,需要全部做出來。

     “現在不想做!” 好吧,你說不做就不做呗。

     到了第二天早上,我提醒他,“把薯條做出來吧!” “現在不想做!” 我也不知道會怎樣,但是我心想,你自己去承擔後果吧。

     後來我在炒菜時,兒子出來了,把薯條也拿出來了,現在做吧。

     我說“不行,得等我炒完菜,把鍋洗幹淨了,才能用。

    ” “好吧,那我看書去了。

    ”帶着薯條,他回到自己房間。

     後來,終于可以做了。

     于是我讓他自己做,雖然開始他想讓我替他做,但我堅持不要,最後他做第一鍋,我做第二鍋。

     然後兒子就自己做了薯條,還放了鹽,最後出鍋時,他嘗了嘗,說“這是什麼味兒?好像有點兒不太對勁兒。

    媽媽,你嘗嘗。

    ” 我嘗了嘗,果然,好像是東西腐敗了之後的味道,在做的時候還聞不到。

     一旦嘗到,立刻,馬上覺得這個地方都充滿着這個味道,很難聞! 兒子像逃命一樣逃回了自己的房間。

     後來,他告訴我“很不開心!” 我知道,他應該有情緒了,他也沒法去處理後面的爛攤子了,自然是我這個當老媽的幫助收拾呗。

     我把時間,空間留給他,他自己去思考,我沒有多說什麼。

     整個下午,他都說特别不開心。

     我隻是說了一句,你可以決定不開心多久,如果一共兩天,隻不開心一天,那另一天你就能高興地渡過;如果你決定不開心兩天,那就沒有高興的時候了。

     (這是這個孩子另一個情緒點,不開心的事情,有情緒的事情,會持續很久,有的事情甚至幾年,所以這個點,估計今後還會觸碰到,以後有機會再寫出來。

    ) ----------------------------------------------------------------------------------------------- 接着,又有一件事情發生! 我和他房間中間有一道門,兒子總是把它關得緊緊的,我必須敲門得到同意才能進。

     而且他房間的另一個門,不僅關着,而且插着插銷雙保險,除非他開,否則用鑰匙都打不開。

     房東給我留了房間的鑰匙,但是好像除了大門是合适的,其他鑰匙都沒有用。

     我曾經告訴過兒子,小心出來的時候,門不要帶上,否則打不開了。

    我說過一兩次,沒有多說。

     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