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你这是在询问吗?
關燈
小
中
大
我們常常用老眼光去對待對方,所以夫妻之間的困難往往很多年都一樣,因為我們都一直以不變的眼光去看待對方,自己沒有變,即使對方變了,我們也看不到。
但孩子的出生就不一樣了,因為他每天都在變化着。
小時候身體的變化比較多,大一些情感的變化比較多,而到了青春期,情感和思想的變化都很大。
每天,每時,甚至每分孩子都在變化着。
可我們還在用老觀點看他,當然看不準了。
所以孩子總在問我們“媽媽,你看到我了嗎?”“爸爸,你理解我了嗎?” 我确實總也搞不懂他,但我願意去搞一搞,就算最後也搞不清楚,但也要讓我多理解他一些。
謝謝兒子,你的成長讓我看到了人事物的變化。
也許,我也要用這種方式來重新看待我周圍的人,而不是我以為的那樣。
---------------------------------------------------------------------------------------------- 第二個點,是在我自己。
我對我說話的方式太習慣了,都沒有意識了。
我喜歡用反問的口氣,我以前完全沒有意識到,直到孩子長大之後,兒子曾經給我提過幾次;還有我和老公吵架的時候,聽到老公說話,有的時候就是立刻騰得一下火冒三丈,為什麼呢?我原來沒有去深究過,也沒有去找根源,直到後來我才發現他也喜歡用反問的語氣說話,而且比我更甚。
原來如此!我用反問的語氣說話,給對方帶來了責備,抱怨,和不舒服的感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原來我完全不知道。
兒子曾經就說過,最不喜歡媽媽說他;我以前的學生也說過,最怕被我這個老師說。
我還很奇怪,我沒有覺得我在說他們呀,我明明在試圖理解他們呀。
所以這些無意識的習慣恰恰暴露了我的内心,無論我表面上要做到如何理解孩子們,但心裡沒有做到,那些心裡的數落就通過無意識的語言表達出來了。
(所以,如果我的心性沒有變,再用更多的表面上的,頭腦上知道的東西來假裝都是沒有用的!即使參加了再多的培訓,學習,得到專家的指導,但是自己的内心沒有變化,這些形式上的東西是沒有用處的;不僅沒有用處,而且常常會起反效果,迷惑住了自己的眼睛。
) 對自己的說話要有意識,這是昨天這件事情給我的最大的教訓。
在說話前,停一停,感覺一下,自己想表達什麼,是不是自己有情緒,如果有,就更需要停下來,看到自己的感受。
也許過幾秒鐘,再去說出自己的話。
對于說話,我也有很多體會,因為我兒子最煩我啰嗦,我也确實啰嗦,連老公早就煩得不行。
但這個話題,也許需要再體會多日,在合适的時候再進行吧。
但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對于兒子,話要少,要“金玉良言”。
否則就像現在,我的話就像破抹布一樣,會被他扔掉。
對别人說話,也應該是如此吧! 喜歡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請大家收藏:()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
但孩子的出生就不一樣了,因為他每天都在變化着。
小時候身體的變化比較多,大一些情感的變化比較多,而到了青春期,情感和思想的變化都很大。
每天,每時,甚至每分孩子都在變化着。
可我們還在用老觀點看他,當然看不準了。
所以孩子總在問我們“媽媽,你看到我了嗎?”“爸爸,你理解我了嗎?” 我确實總也搞不懂他,但我願意去搞一搞,就算最後也搞不清楚,但也要讓我多理解他一些。
謝謝兒子,你的成長讓我看到了人事物的變化。
也許,我也要用這種方式來重新看待我周圍的人,而不是我以為的那樣。
---------------------------------------------------------------------------------------------- 第二個點,是在我自己。
我對我說話的方式太習慣了,都沒有意識了。
我喜歡用反問的口氣,我以前完全沒有意識到,直到孩子長大之後,兒子曾經給我提過幾次;還有我和老公吵架的時候,聽到老公說話,有的時候就是立刻騰得一下火冒三丈,為什麼呢?我原來沒有去深究過,也沒有去找根源,直到後來我才發現他也喜歡用反問的語氣說話,而且比我更甚。
原來如此!我用反問的語氣說話,給對方帶來了責備,抱怨,和不舒服的感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原來我完全不知道。
兒子曾經就說過,最不喜歡媽媽說他;我以前的學生也說過,最怕被我這個老師說。
我還很奇怪,我沒有覺得我在說他們呀,我明明在試圖理解他們呀。
所以這些無意識的習慣恰恰暴露了我的内心,無論我表面上要做到如何理解孩子們,但心裡沒有做到,那些心裡的數落就通過無意識的語言表達出來了。
(所以,如果我的心性沒有變,再用更多的表面上的,頭腦上知道的東西來假裝都是沒有用的!即使參加了再多的培訓,學習,得到專家的指導,但是自己的内心沒有變化,這些形式上的東西是沒有用處的;不僅沒有用處,而且常常會起反效果,迷惑住了自己的眼睛。
) 對自己的說話要有意識,這是昨天這件事情給我的最大的教訓。
在說話前,停一停,感覺一下,自己想表達什麼,是不是自己有情緒,如果有,就更需要停下來,看到自己的感受。
也許過幾秒鐘,再去說出自己的話。
對于說話,我也有很多體會,因為我兒子最煩我啰嗦,我也确實啰嗦,連老公早就煩得不行。
但這個話題,也許需要再體會多日,在合适的時候再進行吧。
但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對于兒子,話要少,要“金玉良言”。
否則就像現在,我的話就像破抹布一樣,會被他扔掉。
對别人說話,也應該是如此吧! 喜歡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請大家收藏:()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