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四章 五周,国庆,不喜欢洗碗
關燈
小
中
大
我的期待,看看他怎麼說;另外,也表示下回再少一些啰嗦的話語。
好吧,就這麼辦,現在唯有等待一個時機來和他溝通,應該是吃飯前。
過了兩個多小時,兒子的房門一直關着。
我覺得差不多了,而且一會兒要做午飯了,于是我就主動找機會和他碰面,碰巧他也開門了。
于是弄了點吃的東西,然後我就能和他聊上話了。
吃完了,我說“你能不能來坐會兒,媽媽想聊一下。
” 兒子說“我不想聊”,但是沒有帶着之前的情緒。
我說“聊一下嘛,一會兒我還要做飯呢!” “好吧”,他似乎還是有點兒不情願,但是願意坐下來了。
“就聊五分鐘!”兒子突然說。
我說“行”,我剛說“可以設鬧鐘”,兒子已經用手機設了鬧鐘,和我不謀而合。
然後,兒子躺在床上,閉着眼睛聽着,而我就坐在床邊上說。
我說,兒子,你看哈,當你吃了好吃的,但在洗碗的時候有埋怨媽媽覺得很不舒服。
媽媽知道你不愛洗碗,但是今天當我告訴你鍋蓋沒有洗幹淨時,你就又洗了一遍,那就是挺好的。
如果你确實有埋怨,可以到你房間裡去說,結束後再過來洗。
你有什麼好的辦法也行。
所以,媽媽就是希望,不要聽到埋怨的聲音。
(話說回來,我自己現在看看都挺啰嗦的,怎麼把話說得清楚、簡潔也是個本事。
) 然後兒子換了個姿勢,準備聽下文。
我說“沒了,就這些。
” 他說“沒了?”一臉意外的樣子。
“沒了,但你要有回應呀。
” “那就這樣吧!”兒子說。
輪到我意外了,就這樣了?我已經做好準備,兒子會來個大辯論的呢。
我不信,接着問“你的意思是你同意了。
” 兒子說,“嗯,差不多吧”微笑着。
好吧,真的是結束了。
然後,我笑着說“看看節約了多少分鐘?” 兒子一看,還剩三分鐘。
我說“可不可以下回我還有三分鐘的說話?” 兒子說,“可以有一半,就是一分半鐘。
” 好吧,這個摳門的臭小子,還砍去一半。
一分半也好的,有時一點點的時間也能派上大用場! 回過頭來看這件事情,其實事情本身很清楚,很簡單,我當然是站在理正的這一方,但是需要充分考慮孩子的情緒,允許他可以不喜歡,看到他努力的地方,還有就是給予時間讓他慢慢沉澱,慢慢尋找到合适的應對。
我再清晰地把幾點分析地更清楚一些: 需要的是理解,理解孩子當時所處的狀況和他的情緒。
如果在情緒之中硬要做什麼,可能會激化沖突和矛盾。
需要的是接納,每個人都是可以不喜歡家務的。
家長自己喜歡不代表孩子也得喜歡,孩子需要做也不代表孩子就要喜歡做。
需要的是看到孩子的努力,并及時地指出來,讓孩子看到家長看到了他的進步。
需要的是耐心,現在解決不了,就等一等,再找合适的時機。
需要的是尊重,我把孩子看成大人一樣,我要和他平等地溝通,不是強迫,不是必須,而是商量,而是讨論,告訴他,媽媽的期待是什麼,你覺得你可以怎麼做。
需要的是不埋怨,不指責,從自身的感受出發,這就是與人溝通的方法(這是用的是非暴力溝通裡的方法,焦點在我的感受,而不是指責對方沒有做)。
最後需要的是清晰的思考和必要時的堅定。
這件事情我覺得有必要說,我就要找時機和他溝通,而不是感覺到困難就不溝通了,或者覺得也許下回他就知道了吧。
對于需要引導年輕人的成年人來說,不說意味着允許和同意。
這裡我岔開一點,多說幾句。
曾經在學校裡看到高中生一些不合适的舉動,很多的老師們置若罔聞,視而不見,可是,不說意味着允許和同意。
老師們都以為孩子們應該知道吧!模棱兩可,思緒混亂。
以後就會看到,孩子們還會這麼做,因為沒有成人告訴他們這麼做是不合适的。
孩子們也冤,因為沒有人告訴他們這樣是不合适的,直到以後到社會上被人指責。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家長也是這樣的,該引導的,該指出的就要引導,就要溝通。
當然啦,和這個年齡段孩子沖突太多了,家長都害怕了,可以理解!也許可以找出一些創造性的方法溝通,比如寫信啦,寫紙條啦,講故事啦等等,當然,如果能和孩子建立一個順暢的溝通渠道,能直接溝通是最好的。
我覺得今天我的兒子的表現就是不想直接溝通,但是被我逼的,當然,我是有了和他之間良好關系的基礎,所以我還是可以推動這種溝通的。
最後證明,這件事情上,還是成功的! ------------------------------------------------------------------------------------------------------ 最後再說點從這件事情引出來的,我說過,我在這件事情上是有理的。
無論拿到哪裡去說,我都是義正嚴詞的,沒有錯處。
但是,和孩子溝通,就是不能“得理不饒人”. 其實,和其他人溝通,也是如此。
突然回想起我之前就是個得理不饒人的人,隻要我在理,就會逼着對方認錯,我先生是最大的受害者。
我就不明白,我明明有理呀,你就不對呀,你不對你要認錯呀,你咋就不認錯。
碰巧我先生也是火相的性格,知道這個性格特點的人就會知道,火相的人是打死不認錯的。
你說,巧不巧,還不得幹仗呀。
之前有過很多這樣的沖突。
和孩子之間發生的這些事情,沒想到把我多年的痼疾竟然也引發了出來,你說和孩子工作是多麼地奇妙,隻要你願意去改變,你的心一定會越變越自由的。
這也許就是我開始了老師的工作,就愛上它的原因了吧! 感謝天下所有的孩子們,感謝也曾經是孩子們的所有人,因為孩子,世界就會改變! 喜歡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請大家收藏:()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
好吧,就這麼辦,現在唯有等待一個時機來和他溝通,應該是吃飯前。
過了兩個多小時,兒子的房門一直關着。
我覺得差不多了,而且一會兒要做午飯了,于是我就主動找機會和他碰面,碰巧他也開門了。
于是弄了點吃的東西,然後我就能和他聊上話了。
吃完了,我說“你能不能來坐會兒,媽媽想聊一下。
” 兒子說“我不想聊”,但是沒有帶着之前的情緒。
我說“聊一下嘛,一會兒我還要做飯呢!” “好吧”,他似乎還是有點兒不情願,但是願意坐下來了。
“就聊五分鐘!”兒子突然說。
我說“行”,我剛說“可以設鬧鐘”,兒子已經用手機設了鬧鐘,和我不謀而合。
然後,兒子躺在床上,閉着眼睛聽着,而我就坐在床邊上說。
我說,兒子,你看哈,當你吃了好吃的,但在洗碗的時候有埋怨媽媽覺得很不舒服。
媽媽知道你不愛洗碗,但是今天當我告訴你鍋蓋沒有洗幹淨時,你就又洗了一遍,那就是挺好的。
如果你确實有埋怨,可以到你房間裡去說,結束後再過來洗。
你有什麼好的辦法也行。
所以,媽媽就是希望,不要聽到埋怨的聲音。
(話說回來,我自己現在看看都挺啰嗦的,怎麼把話說得清楚、簡潔也是個本事。
) 然後兒子換了個姿勢,準備聽下文。
我說“沒了,就這些。
” 他說“沒了?”一臉意外的樣子。
“沒了,但你要有回應呀。
” “那就這樣吧!”兒子說。
輪到我意外了,就這樣了?我已經做好準備,兒子會來個大辯論的呢。
我不信,接着問“你的意思是你同意了。
” 兒子說,“嗯,差不多吧”微笑着。
好吧,真的是結束了。
然後,我笑着說“看看節約了多少分鐘?” 兒子一看,還剩三分鐘。
我說“可不可以下回我還有三分鐘的說話?” 兒子說,“可以有一半,就是一分半鐘。
” 好吧,這個摳門的臭小子,還砍去一半。
一分半也好的,有時一點點的時間也能派上大用場! 回過頭來看這件事情,其實事情本身很清楚,很簡單,我當然是站在理正的這一方,但是需要充分考慮孩子的情緒,允許他可以不喜歡,看到他努力的地方,還有就是給予時間讓他慢慢沉澱,慢慢尋找到合适的應對。
我再清晰地把幾點分析地更清楚一些: 需要的是理解,理解孩子當時所處的狀況和他的情緒。
如果在情緒之中硬要做什麼,可能會激化沖突和矛盾。
需要的是接納,每個人都是可以不喜歡家務的。
家長自己喜歡不代表孩子也得喜歡,孩子需要做也不代表孩子就要喜歡做。
需要的是看到孩子的努力,并及時地指出來,讓孩子看到家長看到了他的進步。
需要的是耐心,現在解決不了,就等一等,再找合适的時機。
需要的是尊重,我把孩子看成大人一樣,我要和他平等地溝通,不是強迫,不是必須,而是商量,而是讨論,告訴他,媽媽的期待是什麼,你覺得你可以怎麼做。
需要的是不埋怨,不指責,從自身的感受出發,這就是與人溝通的方法(這是用的是非暴力溝通裡的方法,焦點在我的感受,而不是指責對方沒有做)。
最後需要的是清晰的思考和必要時的堅定。
這件事情我覺得有必要說,我就要找時機和他溝通,而不是感覺到困難就不溝通了,或者覺得也許下回他就知道了吧。
對于需要引導年輕人的成年人來說,不說意味着允許和同意。
這裡我岔開一點,多說幾句。
曾經在學校裡看到高中生一些不合适的舉動,很多的老師們置若罔聞,視而不見,可是,不說意味着允許和同意。
老師們都以為孩子們應該知道吧!模棱兩可,思緒混亂。
以後就會看到,孩子們還會這麼做,因為沒有成人告訴他們這麼做是不合适的。
孩子們也冤,因為沒有人告訴他們這樣是不合适的,直到以後到社會上被人指責。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家長也是這樣的,該引導的,該指出的就要引導,就要溝通。
當然啦,和這個年齡段孩子沖突太多了,家長都害怕了,可以理解!也許可以找出一些創造性的方法溝通,比如寫信啦,寫紙條啦,講故事啦等等,當然,如果能和孩子建立一個順暢的溝通渠道,能直接溝通是最好的。
我覺得今天我的兒子的表現就是不想直接溝通,但是被我逼的,當然,我是有了和他之間良好關系的基礎,所以我還是可以推動這種溝通的。
最後證明,這件事情上,還是成功的! ------------------------------------------------------------------------------------------------------ 最後再說點從這件事情引出來的,我說過,我在這件事情上是有理的。
無論拿到哪裡去說,我都是義正嚴詞的,沒有錯處。
但是,和孩子溝通,就是不能“得理不饒人”. 其實,和其他人溝通,也是如此。
突然回想起我之前就是個得理不饒人的人,隻要我在理,就會逼着對方認錯,我先生是最大的受害者。
我就不明白,我明明有理呀,你就不對呀,你不對你要認錯呀,你咋就不認錯。
碰巧我先生也是火相的性格,知道這個性格特點的人就會知道,火相的人是打死不認錯的。
你說,巧不巧,還不得幹仗呀。
之前有過很多這樣的沖突。
和孩子之間發生的這些事情,沒想到把我多年的痼疾竟然也引發了出來,你說和孩子工作是多麼地奇妙,隻要你願意去改變,你的心一定會越變越自由的。
這也許就是我開始了老師的工作,就愛上它的原因了吧! 感謝天下所有的孩子們,感謝也曾經是孩子們的所有人,因為孩子,世界就會改變! 喜歡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請大家收藏:()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