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非得自己体验
關燈
小
中
大
果我叫他吃飯,他出來時把門一帶,就給關上了,打不開了。
怎麼辦? 我說“先吃飯吧!” 于是我們吃飯,他顯得比較着急。
“先吃好飯,再試試鑰匙,不行的話就找房東吧!” 兒子說,“你肯定沒有我着急?我很着急!” 我說,“為什麼呀,我也着急,但是着急沒有用哈,先吃完飯再想辦法呗!” 兒子說,“因為是我的房間,又不是你的房間。
” 我說,“兒子,媽媽當然也想你今天能進房間呀,不管是你的還是我的房間都要用的呀。
隻是媽媽着急沒有用,所以吃好飯再解決。
” 快快吃完飯,兒子趕緊去試試所有的鑰匙沒有用;然後催着我給房東發消息;後來又催着我打電話,結果房東說“啊,鑰匙打不開呀。
我現在過不來呀,要晚點兒。
” 我說“好的,您有空就過來,謝謝!” 兒子說“有空就過來?不會明天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呵呵,他這麼想呀! “不會,今天晚點兒就過來了。
” 然後,慢慢的,在等待着,他就不那麼急了。
慢慢的,在等待中,他也平靜很多了。
房東還沒有來,他說他要拿本書到樓頂陽台上去看,我在房間裡等着房東。
最後,房東來了,并且找來了合适的鑰匙。
結果,兒子下來了,然後興奮地告訴我說“陽台上可舒服了,有很大的風,有椅子,有燈,比在空調房間裡都舒服很多!” 是啊,是啊,我想把你從空調間裡趕出來都趕不出來,跟你說再多外面涼快也沒有用,還得你自己去嘗試,自己去體驗才行,看來鎖了門也帶來了很大的好處嘛! ------------------------------------------------------------------------------------------------ 所以,很多的事情,就要讓這些青春期的孩子去體驗,隻有自己體驗了,自己去負責了,自己才會真正地習得。
以前,我做得太多。
比如薯條事件,按照以前我肯定會幫他拿了(因為不拿就壞了),也可能幫他做了(因為不做就壞了),結果他什麼也沒有學到。
比如鎖門事件,我會說我都告訴你好多次了,你還是給關上了。
(都已經發生了,責備是沒有用的。
而且孩子感受到的是你的情緒,對這件事情一點幫助也沒有,還會起反向作用,因為會加深他的負罪感)。
但現在他習得了當發生突發事件時,不要着急,不要慌,吃好飯,再去解決,至少他看到了還可以有這種處理方式;并且他還有了陽台上的新發現,有了快樂體驗。
為啥我會做那麼多呢? 因為我擔心食物壞掉,浪費!(其實最多壞一次,下回他就知道了!) 因為我擔心孩子學不會合适的處理事情的方法,要麼用啰嗦的方法,把想讓孩子知道的東西一遍一遍說,最後讓他煩死;要麼用責備的方法,“不聽我的就這樣”,讓孩子有内疚這些特别不好的感受,然後自己也是滿肚子火氣,最後事情可能也能解決,但我們都很受傷。
其實,是我們不相信孩子能自己學會,不信任他們。
我們天真地以為,我們教了,他們就會了。
但是,有時不是這樣。
我們天真地以為,我們可以把他們成長路上的絆腳石全部搬開了。
但是,他們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
所以,要忍住! 要忍住不替青春期的孩子做事; 要忍住不對青春期的孩子啰嗦; 要忍住不要責備他們說“看,你不聽我的,就搞成這樣”! 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去體驗,生活會教育他們,生活本身遠比我更智慧! “生活即教育!” 喜歡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請大家收藏:()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
怎麼辦? 我說“先吃飯吧!” 于是我們吃飯,他顯得比較着急。
“先吃好飯,再試試鑰匙,不行的話就找房東吧!” 兒子說,“你肯定沒有我着急?我很着急!” 我說,“為什麼呀,我也着急,但是着急沒有用哈,先吃完飯再想辦法呗!” 兒子說,“因為是我的房間,又不是你的房間。
” 我說,“兒子,媽媽當然也想你今天能進房間呀,不管是你的還是我的房間都要用的呀。
隻是媽媽着急沒有用,所以吃好飯再解決。
” 快快吃完飯,兒子趕緊去試試所有的鑰匙沒有用;然後催着我給房東發消息;後來又催着我打電話,結果房東說“啊,鑰匙打不開呀。
我現在過不來呀,要晚點兒。
” 我說“好的,您有空就過來,謝謝!” 兒子說“有空就過來?不會明天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呵呵,他這麼想呀! “不會,今天晚點兒就過來了。
” 然後,慢慢的,在等待着,他就不那麼急了。
慢慢的,在等待中,他也平靜很多了。
房東還沒有來,他說他要拿本書到樓頂陽台上去看,我在房間裡等着房東。
最後,房東來了,并且找來了合适的鑰匙。
結果,兒子下來了,然後興奮地告訴我說“陽台上可舒服了,有很大的風,有椅子,有燈,比在空調房間裡都舒服很多!” 是啊,是啊,我想把你從空調間裡趕出來都趕不出來,跟你說再多外面涼快也沒有用,還得你自己去嘗試,自己去體驗才行,看來鎖了門也帶來了很大的好處嘛! ------------------------------------------------------------------------------------------------ 所以,很多的事情,就要讓這些青春期的孩子去體驗,隻有自己體驗了,自己去負責了,自己才會真正地習得。
以前,我做得太多。
比如薯條事件,按照以前我肯定會幫他拿了(因為不拿就壞了),也可能幫他做了(因為不做就壞了),結果他什麼也沒有學到。
比如鎖門事件,我會說我都告訴你好多次了,你還是給關上了。
(都已經發生了,責備是沒有用的。
而且孩子感受到的是你的情緒,對這件事情一點幫助也沒有,還會起反向作用,因為會加深他的負罪感)。
但現在他習得了當發生突發事件時,不要着急,不要慌,吃好飯,再去解決,至少他看到了還可以有這種處理方式;并且他還有了陽台上的新發現,有了快樂體驗。
為啥我會做那麼多呢? 因為我擔心食物壞掉,浪費!(其實最多壞一次,下回他就知道了!) 因為我擔心孩子學不會合适的處理事情的方法,要麼用啰嗦的方法,把想讓孩子知道的東西一遍一遍說,最後讓他煩死;要麼用責備的方法,“不聽我的就這樣”,讓孩子有内疚這些特别不好的感受,然後自己也是滿肚子火氣,最後事情可能也能解決,但我們都很受傷。
其實,是我們不相信孩子能自己學會,不信任他們。
我們天真地以為,我們教了,他們就會了。
但是,有時不是這樣。
我們天真地以為,我們可以把他們成長路上的絆腳石全部搬開了。
但是,他們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
所以,要忍住! 要忍住不替青春期的孩子做事; 要忍住不對青春期的孩子啰嗦; 要忍住不要責備他們說“看,你不聽我的,就搞成這樣”! 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去體驗,生活會教育他們,生活本身遠比我更智慧! “生活即教育!” 喜歡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請大家收藏:()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