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十二年级上 第十四 第十七周
關燈
小
中
大
,雖然兒子會不開心,那就不開心好了,反正我盡量不影響他,但我也會以滿足我自己的需要,不影響他人為主。
看起來昨晚的這場争論,就是兒子不斷發火,追問,而我隻是道歉這樣的過程,看起來,這個媽媽很窩囊,但是這個媽媽想的是,兒子想赢就赢呗,赢過這場争論。
但媽媽其實是智慧的,為的是給自己争取一些自在和自由。
這個媽媽知道,這個兒子還是被之前的養育方式給慣壞了,但是,也接受,因為早期這個媽媽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才好,隻會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而且這個媽媽之前是如此的不成熟,隻能做成這樣了。
何況是孩子選擇了這樣的媽媽,這樣的爸爸和這樣的家庭,來完成他的任務的。
當然,我有了意識,一定會調整,但是對于之前的,沒什麼好後悔的,這就是早已注定了的事實,接受就好。
隻要當發生這些事情的時候,我的反彈會更小,我可以欣然接受,那就行了。
我發現,兒子的很多行為,早已是體現他個人的一些特質,比如在家裡吆五喝六,在外面卻很溫暖,他會把不開心和壞脾氣丢到家裡,而在外面卻很陽光。
這就是他個人的特質,他自己将來去慢慢體會吧。
畢竟,每個人需要依靠自己成長! 何況,我也隻會和他再呆上有限的幾年而已! 今天兒子放學之後回家,沒有再提昨晚的事情,那個發怒的孩子好像就沒有來過。
這孩子像他爸,情緒都是給了家人,發作出來之後,他們自己倒是沒什麼事情了。
而我呢,我的功課就是要接納所有情緒,接納的意思是不要影響我的心情,僅僅是接住,放下而已。
這也是我來到人世間自己選定的課題。
好吧,我們來到這裡,都已經是一個果,是我們自己選擇而來,就接納所有來的事實吧! --------------------------------------------------------------------------------------------- 2024.12.29 昨天吃晚飯前,兒子看到我把手給燙傷了,就開始找理由。
他看到我帶着耳機,他就說,“你不是一直說,要一心一意嗎?不是不能三心二意嗎?你還不是同時做兩件事情。
” 我說,“是的,我是同時做兩件事情了。
但我手燙不是因為這個。
” 兒子說,“就是的,你不專心做。
”接着轉向新的焦點,就是挑戰我,意思是連我自己說的話都不遵守。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兒子過去常常會抓我這樣的事情,之前我會氣急敗壞地和他解釋,但是越解釋越不通。
這一次,我沒有多想,而是直接說:“是啊,你說的對,我承認你說的沒錯,是這樣的。
” 我還說,“就像垃圾食品,雖然不提倡,偶爾也會吃一吃的。
” 後來兒子就沒有不依不饒地追問下去了,以前但凡我要否認我不是這樣的,他必然會鬥志昂揚地和我辯論,而我總是想辦法為自己辯解,到最後被逼得必定會火冒三丈,失去中心…… 而這次,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直接承認,是的,我是這樣的,即使我說過最好一心一意,我自己也會不遵守,也會偶爾突破一下的,就是這樣的。
當我很快承認了之後,兒子反而就安靜下來,不再追問。
事後,我在回顧這件事情的時候,想到的是,其實兒子過去反應比較大的行為,其實正是反映了我自己内心對自己做不到的不接納和不認可。
他挑戰的其實不是我是不是真的能做到自己說的,他挑戰的是我能不能對我自己誠實,我能不能接納自己的現狀,而不是想方設法地去掩蓋自己做不到的事實。
他是在“真”上和我較真,這種追求“真”的品質,也就是青春期孩子的最典型的特征。
好吧,我是不是該高興呢?因為我今天終于坦誠地面對自己也做不到的事實了。
--------------------------------------------------------------------------------------------- 昨天吃晚飯時,兒子告訴我說他喜歡一邊吃飯一邊看做好吃的短視頻,他說他會吃得更香。
我無奈地說“好吧!” 而後,兒子說,“我就知道你不同意。
” 我說,“兒子,以後你就會明白……” 還沒說完,他搶斷我的話說,“你總說以後以後,你總認為你是對的。
” 我說,“沒有啊,我隻是說了一種觀點。
” 他說,“你就總是覺得你的觀點是對的。
” 我說,“不是我的觀點,是别人說的,我比較認同。
” 他說,“也許我以後還認為吃飯看視頻好。
” 我說,“沒問題啊,你覺得好就好呗,我也沒說你一定要怎樣啊。
” 他把手機放在自己跟前,表明着“我喜歡這樣”的鮮明态度。
我沒有說什麼,就把自己的飯碗端起來,走到我的屋子裡吃了起來。
并且我把門掩上了,确實,今天聽到短視頻裡的聲音格外地刺耳。
過了一會兒,他過來說,“你就非要在屋裡?” 我說,“沒啥呀,你有你的喜歡,我有我的喜歡。
” 他無奈地說:“好吧,那你關上門吧!” 這件事情,我能看到兒子反對父母的那種鬥志,他就是因為反對我而反對我,因為我說的是這樣,所以他偏要說是那樣,他挑戰的是,“你們做父母的,咋就總是認為自己是正确的呢?” 呵呵,其實,不光是父母,其實所有人都是總認為,自己是最正确的。
不過呢,确實有不那麼固執的人,有比較開放的人,可以聽見不同意見的人,也許是可以聽到年輕人的聲音的,比如兒子的老師們。
我現在也越來越不固執了,但是兒子的印象裡還是過去的我吧,所以他仍然要極力反對我。
盡管,我沒有要反對他的任何意思,隻是說了我的觀點:“我不同意在吃飯時看手機”,但沒有非要他聽我的,他願意看就看呗,反正我不會去拿過來關掉。
過去有很多次都是這樣的啊!本來我沒有想要離開飯桌的意思,但是因為兒子那種把手機公然放在桌上的動作,讓我感受到了一絲絲挑釁的味道,好像說,“咋地?我就按我自己的做,你能怎樣?”其實,我不想怎樣,我隻是用我離開的态度向他表明:我仍然不接受你吃飯的時候看手機。
既然你要看你就看吧,我就不需要和你坐在一起吃飯了。
事後,我還想着,挺好,我表明了我的态度,但我一點兒也沒有情緒。
你想看手機吃飯,你就看,這是你喜歡的,那我就不和你一起吃飯,這是我喜歡的。
我接着想,如果以後兒子還有吃飯要看手機的行為,不是指我們談到一個事情需要拿手機,而是指他吃飯前就準備好就要一邊吃一邊看的這種情況,我照例會離開飯桌,我要去安靜地吃我的飯,我選擇不去聽他的手機的聲音。
這樣挺好的,不要以為媽媽就沒有自己喜歡的,都得順着你。
到目前為止,在那之後又吃了兩頓飯,這兩頓飯兒子都沒有拿手機看,自然我就和他一起坐着吃飯了。
這件事情就是這樣了! 喜歡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請大家收藏:()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
看起來昨晚的這場争論,就是兒子不斷發火,追問,而我隻是道歉這樣的過程,看起來,這個媽媽很窩囊,但是這個媽媽想的是,兒子想赢就赢呗,赢過這場争論。
但媽媽其實是智慧的,為的是給自己争取一些自在和自由。
這個媽媽知道,這個兒子還是被之前的養育方式給慣壞了,但是,也接受,因為早期這個媽媽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才好,隻會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而且這個媽媽之前是如此的不成熟,隻能做成這樣了。
何況是孩子選擇了這樣的媽媽,這樣的爸爸和這樣的家庭,來完成他的任務的。
當然,我有了意識,一定會調整,但是對于之前的,沒什麼好後悔的,這就是早已注定了的事實,接受就好。
隻要當發生這些事情的時候,我的反彈會更小,我可以欣然接受,那就行了。
我發現,兒子的很多行為,早已是體現他個人的一些特質,比如在家裡吆五喝六,在外面卻很溫暖,他會把不開心和壞脾氣丢到家裡,而在外面卻很陽光。
這就是他個人的特質,他自己将來去慢慢體會吧。
畢竟,每個人需要依靠自己成長! 何況,我也隻會和他再呆上有限的幾年而已! 今天兒子放學之後回家,沒有再提昨晚的事情,那個發怒的孩子好像就沒有來過。
這孩子像他爸,情緒都是給了家人,發作出來之後,他們自己倒是沒什麼事情了。
而我呢,我的功課就是要接納所有情緒,接納的意思是不要影響我的心情,僅僅是接住,放下而已。
這也是我來到人世間自己選定的課題。
好吧,我們來到這裡,都已經是一個果,是我們自己選擇而來,就接納所有來的事實吧! --------------------------------------------------------------------------------------------- 2024.12.29 昨天吃晚飯前,兒子看到我把手給燙傷了,就開始找理由。
他看到我帶着耳機,他就說,“你不是一直說,要一心一意嗎?不是不能三心二意嗎?你還不是同時做兩件事情。
” 我說,“是的,我是同時做兩件事情了。
但我手燙不是因為這個。
” 兒子說,“就是的,你不專心做。
”接着轉向新的焦點,就是挑戰我,意思是連我自己說的話都不遵守。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兒子過去常常會抓我這樣的事情,之前我會氣急敗壞地和他解釋,但是越解釋越不通。
這一次,我沒有多想,而是直接說:“是啊,你說的對,我承認你說的沒錯,是這樣的。
” 我還說,“就像垃圾食品,雖然不提倡,偶爾也會吃一吃的。
” 後來兒子就沒有不依不饒地追問下去了,以前但凡我要否認我不是這樣的,他必然會鬥志昂揚地和我辯論,而我總是想辦法為自己辯解,到最後被逼得必定會火冒三丈,失去中心…… 而這次,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直接承認,是的,我是這樣的,即使我說過最好一心一意,我自己也會不遵守,也會偶爾突破一下的,就是這樣的。
當我很快承認了之後,兒子反而就安靜下來,不再追問。
事後,我在回顧這件事情的時候,想到的是,其實兒子過去反應比較大的行為,其實正是反映了我自己内心對自己做不到的不接納和不認可。
他挑戰的其實不是我是不是真的能做到自己說的,他挑戰的是我能不能對我自己誠實,我能不能接納自己的現狀,而不是想方設法地去掩蓋自己做不到的事實。
他是在“真”上和我較真,這種追求“真”的品質,也就是青春期孩子的最典型的特征。
好吧,我是不是該高興呢?因為我今天終于坦誠地面對自己也做不到的事實了。
--------------------------------------------------------------------------------------------- 昨天吃晚飯時,兒子告訴我說他喜歡一邊吃飯一邊看做好吃的短視頻,他說他會吃得更香。
我無奈地說“好吧!” 而後,兒子說,“我就知道你不同意。
” 我說,“兒子,以後你就會明白……” 還沒說完,他搶斷我的話說,“你總說以後以後,你總認為你是對的。
” 我說,“沒有啊,我隻是說了一種觀點。
” 他說,“你就總是覺得你的觀點是對的。
” 我說,“不是我的觀點,是别人說的,我比較認同。
” 他說,“也許我以後還認為吃飯看視頻好。
” 我說,“沒問題啊,你覺得好就好呗,我也沒說你一定要怎樣啊。
” 他把手機放在自己跟前,表明着“我喜歡這樣”的鮮明态度。
我沒有說什麼,就把自己的飯碗端起來,走到我的屋子裡吃了起來。
并且我把門掩上了,确實,今天聽到短視頻裡的聲音格外地刺耳。
過了一會兒,他過來說,“你就非要在屋裡?” 我說,“沒啥呀,你有你的喜歡,我有我的喜歡。
” 他無奈地說:“好吧,那你關上門吧!” 這件事情,我能看到兒子反對父母的那種鬥志,他就是因為反對我而反對我,因為我說的是這樣,所以他偏要說是那樣,他挑戰的是,“你們做父母的,咋就總是認為自己是正确的呢?” 呵呵,其實,不光是父母,其實所有人都是總認為,自己是最正确的。
不過呢,确實有不那麼固執的人,有比較開放的人,可以聽見不同意見的人,也許是可以聽到年輕人的聲音的,比如兒子的老師們。
我現在也越來越不固執了,但是兒子的印象裡還是過去的我吧,所以他仍然要極力反對我。
盡管,我沒有要反對他的任何意思,隻是說了我的觀點:“我不同意在吃飯時看手機”,但沒有非要他聽我的,他願意看就看呗,反正我不會去拿過來關掉。
過去有很多次都是這樣的啊!本來我沒有想要離開飯桌的意思,但是因為兒子那種把手機公然放在桌上的動作,讓我感受到了一絲絲挑釁的味道,好像說,“咋地?我就按我自己的做,你能怎樣?”其實,我不想怎樣,我隻是用我離開的态度向他表明:我仍然不接受你吃飯的時候看手機。
既然你要看你就看吧,我就不需要和你坐在一起吃飯了。
事後,我還想着,挺好,我表明了我的态度,但我一點兒也沒有情緒。
你想看手機吃飯,你就看,這是你喜歡的,那我就不和你一起吃飯,這是我喜歡的。
我接着想,如果以後兒子還有吃飯要看手機的行為,不是指我們談到一個事情需要拿手機,而是指他吃飯前就準備好就要一邊吃一邊看的這種情況,我照例會離開飯桌,我要去安靜地吃我的飯,我選擇不去聽他的手機的聲音。
這樣挺好的,不要以為媽媽就沒有自己喜歡的,都得順着你。
到目前為止,在那之後又吃了兩頓飯,這兩頓飯兒子都沒有拿手機看,自然我就和他一起坐着吃飯了。
這件事情就是這樣了! 喜歡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請大家收藏:()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