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寒假第一周

關燈
    這麼認為的,我以為兒子要從最基本的學起,但老師認為不用。

    這點就聽老師的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第二,在兒子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我需要幫助他跨越困難。

    因為尤其他才開始閱讀,一大堆不認識的詞兒,都要慢慢查出來,要養成好的習慣,然後希望能逐漸逐漸收獲學習到知識的喜悅,吸引他能繼續跨越。

     我決定要下功夫去協助兒子。

     随後,我就把老師的建議和兒子溝通,開始沒有什麼,但是真正到做的時候還是有很大的困難。

    老師說把不會的詞劃出來,兒子劃着劃着就放棄了,因為不會的太多了,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不會。

     可是,我堅持要按照老師的做。

    兒子開始與我理論,先表示老師水平也不怎麼地,還表示老師上課老是講道理,還表示老師說要背的他隻要讀出來上交就可以了等等,我知道他是遇到真的困難,所以想要逃避。

    我願意聽到他說的事情,很多都有他的道理。

     但是,最後我說,還是要按照老師說的做。

     特别多單詞不會,那我們就把第一章分割成不同的段落,從一小段一小段開始攻破。

     于是,當我把很大的,孩子覺得很困難的目标變成小一點的,實現的可能變得更大一些的時候,孩子的抗拒就不是那麼大了。

     第一段可能就是堵着氣完成的,我也幫了兩三個詞,然後我讓他把整句翻譯出來,這時我才知道他是讀懂了的。

    否則,看起來他讀了幾頁幾頁,但其實什麼都沒有懂。

     在寒假的第一周,我們就開始了這樣困難的學習。

     而到了後面第三,第四,甚至更多的時候,難度就不那麼大了,抗拒也就不那麼大了。

    我還問過兒子,讀懂的感覺還是不錯的吧?他說還行,就是還是很難。

     我特别認同他的英語老師和我溝通的,說孩子必須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他才能真正有動力去學習。

     我等待着各個學科帶給孩子滿足的各個時刻的到來,真希望我能看到。

     --------------------------------------------------------------------------------------------- 英語的學習也伴随着手機使用的管控。

     在我讓兒子制定假期計劃時,他寫着:每天使用手機兩小時,寫作業使用手機一小時。

     然後我和他商量,理論,提出老師的要求,最後達成的共識是:每天使用手機一小時,寫作業一般不可以使用手機,特殊情況可以申請。

     即使這樣,最後做英語作業要查字典的時候,還是經過了很多的折騰。

     兒子開始和我理論了很長時間,為什麼說網絡上的字典準确性沒有紙質的字典高,雖然是他們老師在課堂上告訴孩子們的,還進行了實際的查字典的實踐和比較,但是他還要與我争論。

     我理解兒子是碰到了困難想逃避,我也理解他曾經用過更快捷的方法就不願意嘗試更加慢的麻煩的方法。

     人人都是這樣,明明有用得很簡單的辦法,為何不用,為何要用很難的很複雜的很麻煩的。

     所以快餐文化得以流行,所以人們不再願意讀紙質的書,喜歡聽書,所以人們不再願意去花時間去研究本質,而是甯可相信唾手可得的資訊。

     我覺得各有利弊吧。

     媽媽煲的湯永遠是我的最愛,因為那是帶着愛,帶着溫暖的滋養之物;而麥當勞的漢堡也是偶爾的選擇,因為需要趕時間,需要快一點,所以就要犧牲真正有營養的東西,而隻是滿足一時的快捷。

     更喜歡沏一杯茶在冬日暖暖的陽光底下,翻看我喜歡的書籍,心底裡升騰出滿足和惬意;而我也會聽書,在選擇一本好書之前,會聽二十分鐘介紹這本書的基本内容,再來決定我是否要深讀下去。

     不太喜歡漫天飛舞的資訊,但是也會了解一二;而對于需要了解背後更深刻含義的事情,我一定不會去輕易相信某個人的言論,某個網絡文章的介紹,還是會抱持着存疑的态度,盡可能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一些。

     但,我是成人,我已經有我自己的判斷,有我自己行事的方式。

     而,兒子還是孩子,所以如果可以,我還是希望他能夠不先接觸到快捷的淺層的方式,而是能從生活中看到人們更加有深度的方式。

     但是,這個社會就會如此,這個世界就是如此。

     兒子有他所在時代的共業,我無力去阻止,但我保持清醒的意識,看到,去努力做些什麼,然後接納。

     這個努力做些什麼,不是去對抗大衆,對抗時代的潮流,而是做我自己的,讓他在我身上去看到原來還有另一種方式去了解這個世界,提供給他更廣闊的視角。

     那,就夠了! 喜歡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請大家收藏:()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