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温候杀得可不是豪族

關燈
    徐庶看着呂布如此表情,也就知道了呂布在想什麼。

     不過想想也是,如今天下人幾乎都将天下如此的錯誤歸咎于那兩位皇帝的身上。

     當然...這也不能說是錯。

     隻不過...不該全部都歸咎到他們的身上罷了。

     畢竟這兩位的谥号可擺在這裡呢。

     孝靈皇帝也就罷了,亂而不損曰靈! “亂”是說孝靈皇帝橫暴無道,“損”是損害家國的意思。

     “亂而不損”表面是說孝靈皇帝雖然橫暴無道,但沒有損害大漢。

     但實際很多人都覺得是諷刺孝靈皇帝留下了這麼一個爛攤子。

     不過“桓”則是極美之谥,“辟土服遠曰桓”這對于孝桓皇帝還是非常不錯的。

     雖然在并州讓鮮卑打得有些凄涼了。

     但平定羌亂,讨伐鮮卑驅之塞外,重收烏桓與南匈奴,威震四夷,更讓番邦來貢。

     這的确是對得起這個谥号了。

     不過徐庶今日并不是要和呂布解釋他們為什麼是霍亂天下的元兇...之中很重要的那一部分。

     徐庶今日要說的是孝靈皇帝的情況。

     “溫候也不用疑惑,今日庶可以和溫候好好談一談大漢的情況。

     其實自從我大漢世祖光武帝重振大漢之後,這不到兩百年的時間裡大漢有一個非常詭異的情況。

     除了我大漢的皇帝命數較短,甚至很多孺子帝之外。

     還有一點就是,隻要是帝王駕崩,朝堂的權力馬上就會旁落,落到或外戚或宦官的手中。

     之所以造成這一點的原因也很簡單,無非就是....人性罷了! 繼位小陛下無法執掌朝堂。

     所以當時的太後和外戚常欲把持權柄不放,于是貪立幼帝以擅權。

     太後及其父兄一衆外戚都是盡可能選立年紀幼小的小皇帝,以便于長期臨朝聽政,專擅大權。

     但無論如何,小陛下總是要長大的。

     而朝堂之上的其他人,也不可能坐事不管,讓朝堂之上的陛下一直在後宮之中待着。

     所以陛下長大就想收權,但外戚豈肯輕易交還? 當然不可能輕松交出來權柄。

     既然他們不想交出來,那長大的陛下就隻有削翻外戚! 但陛下從繼位之後就居于深宮之中,内受監控,外無強援。

     反觀外戚黨羽遍布朝野,樹大根深,力大勢雄,削翻外戚談何容易? 這個時候長大的那些陛下們能信任誰?能與誰謀劃?靠誰出手? 隻有宦官! 宦官熟悉宮廷和朝中之事,且掌控宮禁武裝力量,加上刑餘之人,受人歧視,他們的一切都依賴皇帝。

     所以,皇帝多與宦官密謀,在其死命協助下,兇狠削翻外戚。

     宦官者,猶皇帝之心腹爪牙也! 宦官作威作福,皆賴皇帝授權。

     但如果皇帝暗弱,宦官也能成為腹心之患,爪牙也能噬主! 所以,皇權也可能旁落于宦官之手。

     于是,我大漢出現了又一詭異的地方——外戚專權與宦官擅勢循環交替沒完沒了。

    ” “唔...”呂布聽着徐庶的話語,突然很想拿一把瓜子弄個小馬紮。

     雖然這事兒辦不到,但呂布還是聽得很認真,但... “這和那些世家豪族有什麼關系?” “當然有,因為這隻是帝王權力之間的鬥争而已,真正放眼天下還有世家豪族。

     甚至于,外戚從某種情況下來說,也同樣是世家豪族之中的一員罷了。

     自從世祖光武帝開始争奪天下開始,其實就已經有過傳聞,願意和世家共治天下。

     這是為了争取更多的好處,争取更大的利益,也是為了讓他們支持自己快速平定天下。

     世祖光武帝奪取天下之後,當然也不可能當真将天下交出去,也做過許多的事情。

     但是很可惜...世祖光武帝沒有做完,甚至都沒有做出太多的成績。

     之後曆代帝王都是如此,要麼早早駕崩,要麼時候還沒有到。

     所以一來二去的...這件事情也就無法完成了,讓世家豪族的勢力越來越龐大了。

     剛剛庶也已經說了,一代代的帝王陷入了外戚,宦官,新帝王之間的争鬥之中。

     他們既然在争鬥,那麼...誰才能夠治理天下。

     他們面對權力,又有誰能夠分心去治理天下從而不顧自己的安危? 沒有! 最後,隻有那些看似完全沒有參與進去的世家豪族,開始治理朝堂治理地方,收繳稅賦,安穩百姓。

     一日兩日也就罷了,一年兩年已經很危險了。

     而這種事情延續了百餘年! 最重要的是...溫候覺得這些年的天氣如何?” “天氣...”呂布聽到這個問題之後也是愣了一下,然後仔細想了想之後這才搖了搖頭,“很糟糕!” 呂布并不知道什麼小冰河時期,但無論是呂布的記憶還是這段時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