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五章 荀彧!

關燈
    三日之後,長沙太守劉磐的府上。

     “黃漢升都已經走了三天了,你為何到現在,才過來禀告?!” 劉磐望着黃忠親手寫的辭别文書,以及黃忠的官印,忍不住對着廖文德咆哮出聲,整個人都顯得格外憤怒。

     黃忠這人,劉磐是很看過的。

     雖然平日裡因為兒子的事情,經常顯得郁郁寡歡,心不在焉的樣子,但是這人,是真的有本事。

     是一員難得的良将。

     如今,孫堅那厮,得到了傳國玉玺,卻私藏下來,誰都不給,非要賭咒發誓的說沒有見到。

     袁本初給自己叔父來信,要自己叔父将孫堅攔下。

     同時,袁紹還派遣的自己的部下周昂,在孫堅還不曾從洛陽那裡歸來的時候,攻占了陽城。

     孫堅,之前的時候已經被袁術給表奏為了豫州刺史。

     陽城,就是孫堅在豫州的治所之所在。

     而孫堅又是袁術的人。

     袁紹袁術兄弟本身就不和睦。

     袁紹此舉,無異于是當衆抽了袁術的一巴掌。

     依照袁術的脾氣,自然是不幹的。

     荊州共有八郡,南陽也屬于荊州,但是卻被袁術給占領了。

     南陽,乃是光武的故鄉,乃是數一數二的大郡。

     雖然隻有一個郡,卻是整個荊州的精華所在。

     僅僅隻南陽一郡,人口就過百萬了。

     南陽的富足與繁華,可想而知。

     而現在,袁術身為南陽太守,卻還望着荊州的其餘郡縣,如同卧虎在身側,實在是難受。

     這袁紹袁本初,向自己叔父,下達阻攔攻打孫堅的書信,也就是看到了這一點。

     自己叔父也不傻,知道這其中關系,也知道孫堅孫文台,是一頭真正的猛虎。

     再加上還有袁術在側,一直不曾輕舉妄動。

     但是,現在荊州這裡的局勢,已經一觸即發了。

     與袁術孫堅之間開戰,是遲早的事情。

     如今,正是需要動用兵馬的時候,他所看重的黃忠這樣一員猛将,就這樣離去,他心裡面自然憤怒。

     廖文德并不慌張。

     很顯然,對此他早有預料。

     當下就對着劉磐拱手,施禮賠罪道:“并非屬下不來禀告府君,也不是屬下不知道輕重。

     屬下得知黃忠要走的時候,也是百般挽留。

     但黃忠去意已決,根本不聽屬下的勸說。

     黃漢升此人,一直都在為他兒子的病,擔憂奔波。

     如今聽說那劉成劉皇叔,有神奇手段,極有可能能夠治好他兒子的病,如何肯多待? 他不肯向府君當面告别,并一再囑咐我,三日之後,方可将書信送到府君這裡,就是擔心府君知道之後,不好離去,方才如此做的。

     由此可見在,黃忠是去意已決。

    屬下知道就算是強留,黃忠之心也不在長沙,不在荊州了。

     留得了他一時,卻不可能,一直将其留下來…… 再加上他愛子心切…… 屬下一時間,也就按照黃漢升所言做了……” 廖文德此人,口才還是很不錯的。

     一番話說下之後,居然是讓劉磐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

     心中對于廖文德的怒氣,也消失了許多。

     他閉口不言語。

     這樣過了好一陣兒之後,方才長長的歎口氣:“黃漢升……這确實讓人不好阻攔! 可惜了這員将領! 讓我遇到,卻無緣為我所用!” 廖文德聞言,也跟着長歎一口氣,不過卻沒有跟着說話…… 劉磐也因此絕了派人前去追趕黃忠的心思。

     任由黃忠離去,心中悶悶不樂…… …… 黃忠騎着馬,護送着的車架,一路往北而行。

     從長沙,到南郡,又到江夏…… 一路之上,倒也沒有遇到什麼阻攔和危險。

     畢竟他黃忠在荊州可是生活了許多年,前一段兒時間,又被任命為中郎将。

     因此上,一路上走的也順暢。

     再之後,黃忠準備走的南、陳郡、颍川一路,到達洛陽之後,繼續西行前去關中。

     之所以會繞上這樣一大圈子,隻要是黃忠想要避開南陽郡。

     如今在袁術占領下的南陽郡,與劉荊州劉景升之間,劍拔弩張。

     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打起來,從那裡經過,實在是不明智。

     一旦遇到戰火,耽擱的可就不是十天八天那樣簡單了。

     也是因此,黃忠甯願饒遠一些,也不願意的從那裡走。

     畢竟很多時候,近路并不是最快的路。

     黃忠一路北行,見到不少亂象,越是往北,就越是亂,越是荒涼。

     之前的黃巾肆虐,以及之後發生的諸多戰争,讓北面的許多地方,都飽受戰火的蹂躏…… 暫且不說黃忠護送着車架,帶着兒子,一路行進,準備前往關中,去找劉皇叔給他的兒子治病。

     隻說黃忠将要經過的颍川。

     颍川私學之風很盛。

     當初,很多抑郁不得志,或者是想要用實際行動,進行非暴力不合作的手段,來反對靈帝所進行的黨锢的學者,宗師之類的,都在颍川這裡授課,教授弟子。

     再加上,戰國時候,這裡屬于韓國,出過申不害,韓非子這樣的法家大成者。

     所以,哪怕是在如今的這個年代,這裡法家的思想,也很是濃厚。

     法家思想,是很适合亂世的。

     這裡的文士,大多都是在修儒之餘,也兼學法家。

     這也是曆史上,三國時期,大部分有名的謀士之類的人,都出自于颍川的主要原因。

     颍川這裡,有着很多有名的氏族。

     比如陳氏、荀氏、郭氏、辛氏、許氏…… 這氏族的存在,令得颍川這裡,極為璀璨。

     颍川荀氏,一處顯得很是古樸,一看就非常有年代感的院落裡,一個二十多歲的人,正在這裡看着一封書信。

     這人不是别人,乃是荀彧荀文若。

     “這袁紹袁本初,應該是一個能夠輔佐之人。

    ” 看了好一陣兒之後,荀彧将手中書信放下,口中如此說道。

     信,是辛評辛毗兄弟二人寫來的。

     辛評辛毗兄弟,乃是颍川人,素來與荀彧相識。

     去歲,辛毗追随其兄長辛評,前去袁紹帳下聽令,得到了重用。

     給荀彧的信中,多是對袁紹的誇贊之言。

     說袁紹待人很寬厚,善于納人言。

     袁家又是天下仲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