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一章 民屯与弃婴(二合一)
關燈
小
中
大
就是這些糧食咱們也不是白白往外拿的,到時間,是要從這上面見利的,土地是咱們給分給百姓的,種糧、口糧是咱們給百姓的。
就連工具這些,不多也要咱們想辦法。
到時間地裡面有了産出,咱們将地裡面的産出拿上來三成……如此才是長久之計……” 劉成當然不是做慈善的,隻付出不求回報,真這樣下去的話,早晚一天會将自己給虧死。
從民屯的産出裡面,拿收益,才是讓事情變得長久的根本。
能夠促進民屯和劉成自己身的發展。
這就相當于收稅了。
劉成将這話說完之後,就望着諸将笑而不語,等待着這些将領,因為自己宣布的消息而喜悅。
結果等了一會兒之後,卻發現一時間沒有人吭聲。
非但如此,劉成還發現這些人看自己的眼神,還都變得很是奇怪。
這樣的發現,令的劉成一時間都有些摸不着頭腦了。
自己說錯了什麼話了嗎? 為何大家看自己的眼神這樣奇怪? “皇、皇叔,真的收、收取三、三成?” 這樣過了一陣兒之後,終于是有人開口,打破了這帶着一些詭異的沉默。
開口之人乃是李肅。
隻是一向嘴皮子比較利索的李肅,這個時候說話卻不利索了,整個都是結結巴巴的。
在李肅開口問出這話之後,在場的其餘人,也都将目光投了過來。
很顯然,李肅問出來的,是他們所有人的心聲。
劉成一看這動靜,瞬間就明白了,李肅這些人,是被這高額的收益給驚的呆住了! 想想也對,畢竟這可是三成的收益啊! 而且,隻要付出這第一年,今後就不用再往裡面投入了,卻可以一直收取下去。
有這樣大的利潤與好處,他們會有這樣的反應,也實屬正常! “嗯,就是三成!” 劉成重重的點頭,滿是肯定的說道。
心裡面,一時間充滿了濃濃的爽感。
不過,這樣的爽感并沒有持續多久,因為劉成很快就已經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這些家夥們,根本就不是覺得這三成抽取的太高,收益太大,而是覺得太低了! 不僅僅是李肅這個家夥,就連徐晃、廖化、趙雲這些吃過苦、過過苦日子的人,也一樣是覺得收取的低了。
他們普遍覺得,将百姓們屯田所得收取上去一半,就已經是夠仁慈的了。
百姓們不僅僅不會感到憤怒,還會感恩戴德。
至于李肅這個有些心黑的家夥,更是建議收取七成! 這樣的一番言論,直接就讓劉成目瞪口呆了,覺得自己心中的諸多東西,都被颠覆了。
經過這些家夥們的一番解釋之後,劉成才知道,到了這個時候,大漢朝的稅賦這些東西,早就已經是亂了! 明面上規定的稅收并不多,但卻架不住各種巧立名目的苛捐雜稅啊! 而且,除了各種苛捐雜稅之外,還有一個要命的地方就是,算賦(人頭稅)是按照各州官面上的人口進行收取的! 到了末年,人口流失嚴重,很多人都被豪強大族兼并,也有很多人進入到了山中做流寇。
這些的算賦,以及其餘各種雜稅,都是正常收取的。
收稅的官吏們,自然不敢向那些豪強大家收取,都将之給轉移到了其餘的百姓身上。
本來算賦這些,一年隻需要繳一次的,結果到了現在,一個地方的算賦,如果一年收取上七八次,這根本就不是什麼需要天打五雷轟的行為,而是一種極其惠民的行經了! 因為,天下間最為普遍的情況就是,一年收取上二三十回算賦,甚至于五六十次! 如果一個地方收取不了二三十回算賦,那都不好意思說是大漢朝的土地! 這些苛捐雜稅,導緻了很多災難性的後果,其中一項直接的影響就是,各個地方,都出現了規模很大的棄嬰。
所以的棄嬰,就是表面的意思,被抛棄的嬰兒。
算賦繳納的太多,家中沒有餘力,為了能夠活下去,不讓本就貧困的家庭,更加的雪上加霜,隻好是忍痛将自己剛出生的孩子給丢棄…… 在了解到了這些情況之後,劉成心中不由滿是感慨。
在後世的時候,他也曾經不止一次的抱怨過生活壓力太大,生活下去不容易,有着各種各樣的煩心事。
但是,與現在所見到的、普通民衆所過的日子比起來的,以往自己所抱怨的那種日子,簡直就是天堂一般!! 這個時代的普通百姓,做夢都想不到白面饅頭、雞蛋等諸多在他們看來,一個月能吃上個一兩次,就已經是非常頂天的東西,在後世的時候,已經成為了最尋常的存在。
還經常有人嫌棄這些不好吃。
更有不少人,為了自身的健康,以及自己身材着想,放着肉食不吃,專門吃些少油缺鹽的青菜…… 果然,幸福感都是對比出來的。
以往在後世的時候,劉成覺得自己過的生活也不過爾爾,比不上周圍的很多人,現在與這個時代的底層人民一對比,直接就不知道比他們高出了多少! 完全成了他們做夢都不敢想象的生活,也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一番對比之後,劉成心中,充滿了感慨。
“四成吧,就四成吧,不能再多了!總是要給百姓們一條生路的,總是要讓他們手中積攢下來一些财貨的,這樣才有應對疾病、災禍的能力……” 劉成歎口氣,這樣帶着感慨的說道。
聽到劉成這樣說,趙雲、徐晃幾乎是同時走出,對着劉成極為恭敬的施禮:“皇叔有這樣的心腸,真乃百姓之福,百姓們一定會記住皇叔恩德,不會将皇叔給忘記的……” 華雄、李進、廖化見此,紛紛跟進。
李肅見此,雖然心中覺得皇叔實在是太仁慈了,收取的太低了,但還是跟着衆人一起,對着劉成拜服,沒有再在這個事情上多言。
這個事情就此定下。
劉成又在這裡與衆将商議了一些細節上的事情之後,就開始向這十一個屯的民衆,宣布這個事情了……
就連工具這些,不多也要咱們想辦法。
到時間地裡面有了産出,咱們将地裡面的産出拿上來三成……如此才是長久之計……” 劉成當然不是做慈善的,隻付出不求回報,真這樣下去的話,早晚一天會将自己給虧死。
從民屯的産出裡面,拿收益,才是讓事情變得長久的根本。
能夠促進民屯和劉成自己身的發展。
這就相當于收稅了。
劉成将這話說完之後,就望着諸将笑而不語,等待着這些将領,因為自己宣布的消息而喜悅。
結果等了一會兒之後,卻發現一時間沒有人吭聲。
非但如此,劉成還發現這些人看自己的眼神,還都變得很是奇怪。
這樣的發現,令的劉成一時間都有些摸不着頭腦了。
自己說錯了什麼話了嗎? 為何大家看自己的眼神這樣奇怪? “皇、皇叔,真的收、收取三、三成?” 這樣過了一陣兒之後,終于是有人開口,打破了這帶着一些詭異的沉默。
開口之人乃是李肅。
隻是一向嘴皮子比較利索的李肅,這個時候說話卻不利索了,整個都是結結巴巴的。
在李肅開口問出這話之後,在場的其餘人,也都将目光投了過來。
很顯然,李肅問出來的,是他們所有人的心聲。
劉成一看這動靜,瞬間就明白了,李肅這些人,是被這高額的收益給驚的呆住了! 想想也對,畢竟這可是三成的收益啊! 而且,隻要付出這第一年,今後就不用再往裡面投入了,卻可以一直收取下去。
有這樣大的利潤與好處,他們會有這樣的反應,也實屬正常! “嗯,就是三成!” 劉成重重的點頭,滿是肯定的說道。
心裡面,一時間充滿了濃濃的爽感。
不過,這樣的爽感并沒有持續多久,因為劉成很快就已經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這些家夥們,根本就不是覺得這三成抽取的太高,收益太大,而是覺得太低了! 不僅僅是李肅這個家夥,就連徐晃、廖化、趙雲這些吃過苦、過過苦日子的人,也一樣是覺得收取的低了。
他們普遍覺得,将百姓們屯田所得收取上去一半,就已經是夠仁慈的了。
百姓們不僅僅不會感到憤怒,還會感恩戴德。
至于李肅這個有些心黑的家夥,更是建議收取七成! 這樣的一番言論,直接就讓劉成目瞪口呆了,覺得自己心中的諸多東西,都被颠覆了。
經過這些家夥們的一番解釋之後,劉成才知道,到了這個時候,大漢朝的稅賦這些東西,早就已經是亂了! 明面上規定的稅收并不多,但卻架不住各種巧立名目的苛捐雜稅啊! 而且,除了各種苛捐雜稅之外,還有一個要命的地方就是,算賦(人頭稅)是按照各州官面上的人口進行收取的! 到了末年,人口流失嚴重,很多人都被豪強大族兼并,也有很多人進入到了山中做流寇。
這些的算賦,以及其餘各種雜稅,都是正常收取的。
收稅的官吏們,自然不敢向那些豪強大家收取,都将之給轉移到了其餘的百姓身上。
本來算賦這些,一年隻需要繳一次的,結果到了現在,一個地方的算賦,如果一年收取上七八次,這根本就不是什麼需要天打五雷轟的行為,而是一種極其惠民的行經了! 因為,天下間最為普遍的情況就是,一年收取上二三十回算賦,甚至于五六十次! 如果一個地方收取不了二三十回算賦,那都不好意思說是大漢朝的土地! 這些苛捐雜稅,導緻了很多災難性的後果,其中一項直接的影響就是,各個地方,都出現了規模很大的棄嬰。
所以的棄嬰,就是表面的意思,被抛棄的嬰兒。
算賦繳納的太多,家中沒有餘力,為了能夠活下去,不讓本就貧困的家庭,更加的雪上加霜,隻好是忍痛将自己剛出生的孩子給丢棄…… 在了解到了這些情況之後,劉成心中不由滿是感慨。
在後世的時候,他也曾經不止一次的抱怨過生活壓力太大,生活下去不容易,有着各種各樣的煩心事。
但是,與現在所見到的、普通民衆所過的日子比起來的,以往自己所抱怨的那種日子,簡直就是天堂一般!! 這個時代的普通百姓,做夢都想不到白面饅頭、雞蛋等諸多在他們看來,一個月能吃上個一兩次,就已經是非常頂天的東西,在後世的時候,已經成為了最尋常的存在。
還經常有人嫌棄這些不好吃。
更有不少人,為了自身的健康,以及自己身材着想,放着肉食不吃,專門吃些少油缺鹽的青菜…… 果然,幸福感都是對比出來的。
以往在後世的時候,劉成覺得自己過的生活也不過爾爾,比不上周圍的很多人,現在與這個時代的底層人民一對比,直接就不知道比他們高出了多少! 完全成了他們做夢都不敢想象的生活,也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一番對比之後,劉成心中,充滿了感慨。
“四成吧,就四成吧,不能再多了!總是要給百姓們一條生路的,總是要讓他們手中積攢下來一些财貨的,這樣才有應對疾病、災禍的能力……” 劉成歎口氣,這樣帶着感慨的說道。
聽到劉成這樣說,趙雲、徐晃幾乎是同時走出,對着劉成極為恭敬的施禮:“皇叔有這樣的心腸,真乃百姓之福,百姓們一定會記住皇叔恩德,不會将皇叔給忘記的……” 華雄、李進、廖化見此,紛紛跟進。
李肅見此,雖然心中覺得皇叔實在是太仁慈了,收取的太低了,但還是跟着衆人一起,對着劉成拜服,沒有再在這個事情上多言。
這個事情就此定下。
劉成又在這裡與衆将商議了一些細節上的事情之後,就開始向這十一個屯的民衆,宣布這個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