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散道
關燈
小
中
大
“看你臉色,情況好像很糟糕?”
李辛一突然哽咽了,“他死了。
” “死因呢?” “死于妖譚山修士之手。
” “古衙門不管嗎?” 李辛一緊握拳頭,氣憤填胸,“那些妖族修士數列了七八條理由,合乎規矩情理,古衙門難以插手阻攔,隻能眼睜睜看着那群妖族修士正大光明的上了山。
” 李歲沉思片刻,說:“妖譚山修士的目标應該是那口古井。
” 李辛一點了點頭,說道:“的确如此,好在最終有人出手,泥秋門才不至于滅門。
” 李歲緩聲道:“出手之人應該是大雪山的劍客吧?” 李辛一擡頭看了眼李歲,不可置信道:“你怎麼知道的?” 李歲沒有回答,閉目深呼吸,像是在壓制心底的怒火。
李辛一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妖譚山給出的那些理由裡,有一條與你有些關系。
” 李歲睜開眼,眉頭一皺,眼眸微寒,“與我送給小姑娘的那顆妖丹有關?” 李辛一點點頭,說:“妖譚山修士口口聲聲說,他們妖譚山的修士遭遇不測,最終根據妖丹氣息,發現妖丹就在泥秋門,因此訪山問罪。
” 李歲說:“看樣子有些興師問罪的意思。
” 北亭國初立之時,境内留有大量妖族修士,放任不管會是一大禍患。
為此,北亭國曆任皇帝與妖族修士的領頭人都有過商議。
在都城南郊的養劍山上。
如今的北亭國皇帝,為了不讓北亭國腹背受敵。
隻能選擇牽制妖譚山這座北亭境内各方妖族修士府邸尊為首的宗門。
後來的結果是,北亭國皇帝提出,劃分出一塊地,用來統一安置遊蕩境内的妖族修士。
這就是妖譚山的由來。
妖族領頭人對其結果不太滿意,這些年來,曾不斷提出過讓妖族修士重獲自由,行走北亭國境内的條件。
願意付出的代價是,妖族修士願意歸屬北亭國,将所有妖族的真名盡數告知北亭國。
看似隻為了求個自由,細思之下,卻是滿滿算計。
這就好比,妖譚山的修士就是妖族安插在北亭國的暗衛,或者說是一顆棋子。
随着一聲令下,或者到了棋子該發揮作用時,北亭國定然有滅頂之災。
因此,最終老衙主一把将這爛攤子攬下。
面對那些妖族修士,毫不客氣,隻說了一句話。
“這不是你們的妖族地盤,想活着就給我滾去妖譚山安分待着。
” 言下之意。
不安分的,想争取大自由的,盡管來試試,老衙主不介意盡數殺光。
妖族修士最終隻能妥協。
隻不過,随着這些年來的韬光養晦,底氣到底是硬了幾分。
前幾年,竟是與老皇帝簽訂了兩條明文規定。
一,妖譚山修士可以出山遊曆。
二,凡是先傷妖譚山修士者,妖譚山修士有權追究。
在這兩條規定裡,北亭國也大有收益。
與妖族修士的規定與之相對。
出山遊曆的前提是,不能殺生,違者,生死不論。
妖族修士為第二條規定付出的代價有點大。
妖譚山以一封妖族修士的名單作為投名狀,明面上已然徹底歸順北亭國。
其次,老皇帝也提出,妖譚山修士每年都得有修士成為随軍修士,前往戰場,一緻對外。
這裡的外敵,自然就是北亭國之外的妖族。
由此可見,妖譚山進退兩難,已然沒有退路可走,隻能依附北亭國向前而行。
然而有心之人都知道妖譚山賊心不死,不然怎麼會使用這些規定來牽制呢? 李歲轉身離去,在城頭角落裡,安靜枯坐。
腦海浮現一切過往回憶,畫面一幀一幀閃過。
有小鎮的人生百态,善惡難辨真僞。
有世俗皇宮的守衛森嚴,王權富貴。
有山頭山匪蠻不講理,守着山頭日升日落。
有市井陋巷桂花飄香十裡,有孩童嬉戲打鬧。
走的路多了,所見所聞所感所想也跟着多了。
書上說的知己難尋,也是真的難尋,坎坷人生路,竟是無人能知我心中百般苦澀。
人生四大快意事,一樣不占,想來也是可憐可悲可歎亦可笑! 久旱逢甘霖。
很多人都沒能熬到那場甘霖到來,已經白骨深埋塵土。
金榜題名時? 書都沒讀幾年,家道就中落了,早早出來遊曆,哪還有什麼書生意氣,讀書人大自豪? 他鄉遇故知。
洞天小鎮即便沒有破碎,就以小鎮居民那些善惡難辨的嘴臉,他鄉何處可還能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
倒是還有機會,然而,心無所念之人。
那麼,大概也是孤獨終老的命。
甚至,能不
” “死因呢?” “死于妖譚山修士之手。
” “古衙門不管嗎?” 李辛一緊握拳頭,氣憤填胸,“那些妖族修士數列了七八條理由,合乎規矩情理,古衙門難以插手阻攔,隻能眼睜睜看着那群妖族修士正大光明的上了山。
” 李歲沉思片刻,說:“妖譚山修士的目标應該是那口古井。
” 李辛一點了點頭,說道:“的确如此,好在最終有人出手,泥秋門才不至于滅門。
” 李歲緩聲道:“出手之人應該是大雪山的劍客吧?” 李辛一擡頭看了眼李歲,不可置信道:“你怎麼知道的?” 李歲沒有回答,閉目深呼吸,像是在壓制心底的怒火。
李辛一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妖譚山給出的那些理由裡,有一條與你有些關系。
” 李歲睜開眼,眉頭一皺,眼眸微寒,“與我送給小姑娘的那顆妖丹有關?” 李辛一點點頭,說:“妖譚山修士口口聲聲說,他們妖譚山的修士遭遇不測,最終根據妖丹氣息,發現妖丹就在泥秋門,因此訪山問罪。
” 李歲說:“看樣子有些興師問罪的意思。
” 北亭國初立之時,境内留有大量妖族修士,放任不管會是一大禍患。
為此,北亭國曆任皇帝與妖族修士的領頭人都有過商議。
在都城南郊的養劍山上。
如今的北亭國皇帝,為了不讓北亭國腹背受敵。
隻能選擇牽制妖譚山這座北亭境内各方妖族修士府邸尊為首的宗門。
後來的結果是,北亭國皇帝提出,劃分出一塊地,用來統一安置遊蕩境内的妖族修士。
這就是妖譚山的由來。
妖族領頭人對其結果不太滿意,這些年來,曾不斷提出過讓妖族修士重獲自由,行走北亭國境内的條件。
願意付出的代價是,妖族修士願意歸屬北亭國,将所有妖族的真名盡數告知北亭國。
看似隻為了求個自由,細思之下,卻是滿滿算計。
這就好比,妖譚山的修士就是妖族安插在北亭國的暗衛,或者說是一顆棋子。
随着一聲令下,或者到了棋子該發揮作用時,北亭國定然有滅頂之災。
因此,最終老衙主一把将這爛攤子攬下。
面對那些妖族修士,毫不客氣,隻說了一句話。
“這不是你們的妖族地盤,想活着就給我滾去妖譚山安分待着。
” 言下之意。
不安分的,想争取大自由的,盡管來試試,老衙主不介意盡數殺光。
妖族修士最終隻能妥協。
隻不過,随着這些年來的韬光養晦,底氣到底是硬了幾分。
前幾年,竟是與老皇帝簽訂了兩條明文規定。
一,妖譚山修士可以出山遊曆。
二,凡是先傷妖譚山修士者,妖譚山修士有權追究。
在這兩條規定裡,北亭國也大有收益。
與妖族修士的規定與之相對。
出山遊曆的前提是,不能殺生,違者,生死不論。
妖族修士為第二條規定付出的代價有點大。
妖譚山以一封妖族修士的名單作為投名狀,明面上已然徹底歸順北亭國。
其次,老皇帝也提出,妖譚山修士每年都得有修士成為随軍修士,前往戰場,一緻對外。
這裡的外敵,自然就是北亭國之外的妖族。
由此可見,妖譚山進退兩難,已然沒有退路可走,隻能依附北亭國向前而行。
然而有心之人都知道妖譚山賊心不死,不然怎麼會使用這些規定來牽制呢? 李歲轉身離去,在城頭角落裡,安靜枯坐。
腦海浮現一切過往回憶,畫面一幀一幀閃過。
有小鎮的人生百态,善惡難辨真僞。
有世俗皇宮的守衛森嚴,王權富貴。
有山頭山匪蠻不講理,守着山頭日升日落。
有市井陋巷桂花飄香十裡,有孩童嬉戲打鬧。
走的路多了,所見所聞所感所想也跟着多了。
書上說的知己難尋,也是真的難尋,坎坷人生路,竟是無人能知我心中百般苦澀。
人生四大快意事,一樣不占,想來也是可憐可悲可歎亦可笑! 久旱逢甘霖。
很多人都沒能熬到那場甘霖到來,已經白骨深埋塵土。
金榜題名時? 書都沒讀幾年,家道就中落了,早早出來遊曆,哪還有什麼書生意氣,讀書人大自豪? 他鄉遇故知。
洞天小鎮即便沒有破碎,就以小鎮居民那些善惡難辨的嘴臉,他鄉何處可還能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
倒是還有機會,然而,心無所念之人。
那麼,大概也是孤獨終老的命。
甚至,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