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佃户吃糠士绅酒肉

關燈
     一夫百畝許是誇張修辭,但一夫十幾畝卻肯定是有的,繁重的勞動和忍饑挨餓,導緻他們加入流民隊伍的也許就差積勞成疾的一場大病而已了。

     尤其是到了明末,微操小能手崇祯皇帝的一系列操作,更是人為的大量制造了許多抛荒的流民,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不受政府控制的大量失業聚集人群,都是推翻這個政權的頭号大敵。

     明末小冰河時期,本來糧食就已經不足,加上王朝通病的土地兼并,佃戶們徘徊在溫飽線上掙紮,崇祯搞垮魏忠賢之後卻聽信文官的忽悠,停了礦稅,本來就是年年赤字的财政,好不容易有了一項收入。

     這一搞,軍饷首先就出問題,本着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軍饷沒了,那就加稅,但你架不住人家地主士紳來一記乾坤大挪移,轉加攤派,活生生把徘徊在溫飽線上的佃戶和自耕農給直接逼的逃亡了。

     就崇祯朝那種士紳酒肉而佃戶吃糠的環境下,就是沒有李自成,也會有張自成,劉自成等跳出來帶着那些餓瘋了的流民反了他老朱家的天下。

     所以朱翊釴才更加明白張居正這個改革者是多麼的不容易,盡管他寬以律己嚴以待人,改革上也是給大明上了條稅銀的補丁,督促屍位素餐的官員的考成法雖是鞭策,但卻有效且短暫的遏制了兼并勢頭,提高了官員的工作效率。

     盡管這條補丁後來随着大明這個官僚系統運作導緻的垃圾不斷疊加,開始失效,但張居正作為一個既得利益者,敢于走出全國推廣一條鞭法這一步,也當得起治世之能臣這一稱呼了。

     但是對于朱翊釴來說,土地兼并問題要搞,商稅更是不搞不行,沒錢,大明朝廷就隻能當一個大國小政府,統合不了全國的資源流動,調動不了各地的存糧,流民隻會越來越多,問題隻會越堆越多,最終直接爆發。

     遼東的我大清,對于大明來說,不過是又一個蒙元鞑靼而已,隻要安撫住流民,即使是萬曆時期,僅靠礦稅這一條财源,大明就能直接一巴掌打我大清直接給拍懵。

     你沒錢拖欠工人工資,工人都能給你磨洋工,更何況拖欠邊軍那幫丘八了,誰會幫你賣命打鞑子,活着都沒軍饷,還指望死了朝廷給撫恤? 就這樣一場場的敗仗打下來,不僅僅是老百姓開始怕了,就是連那些當兵的都被這一次次失敗給整的見了鞑子未打先驚了。

     想想解放前的舊中國和明末何其的相像,财政吃緊,軍隊供應不足,連連敗仗,正所謂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軍隊一旦失了志氣,便如喪家之犬一樣,幾個人能把百十來人當狗攆着跑。

     如果不是偉人橫空出世,可能天朝就會再次上演明末時我大清入關時的場景了吧,一旦讓小鬼子站穩腳步,可能你我現在就是在說倭國語言也未可知也。

     喜歡大明日不落,開門,自由貿易請大家收藏:()大明日不落,開門,自由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