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银钱兼使(二)
關燈
小
中
大
四人在陳洪的通報下,依次進入乾清宮内,面見了隆慶帝和朱翊釴後,才在小内侍搬來的軟凳上坐下。
朱翊釴仔細觀察了一下四人的坐姿,發現隻有高拱是滿臀就坐,其餘三人都是屁股邊挨着凳子,尤其是李春芳,随時一副站起身來回話的架勢。
隆慶帝見四人就坐後,不慌不忙的将一份奏折遞給侍立一旁的馮保,“諸位國老且先看看這折子。
” 馮保雙手接過隆慶帝的奏折,捧着緩步走下禦階,到高拱近前時,高拱便要伸手去接,誰知馮保直接略過高拱,将奏折呈給了徐階。
李春芳和郭樸詫異的盯着馮保,高拱則是雙眉緊蹙,鼻息不由得加重了些,虬髯似乎都有豎起的征兆。
徐階接過馮保的奏折,面色不變,打開奏折也不去看一旁高拱那黑的發紫的臉色,自顧自的看了起來。
入目一看,徐階不由得了然,隻見奏折上寫着,“臣戶部尚書志,問聖躬安。
” “國朝稅賦之弊,自嘉靖起,尤為起重,往輸米粟,耗費之甚,且起解押運,徭役農夫之衆,甚為空耗。
” “……” “稅吏奸猾,踢壺潑撒之例,更添民怨,臣志以為,當廢米粟布匹繳付,而行稅銀征繳。
” “此可節省民力,減緩貪腐,修養民生。
” “往來關卡,輕減糧商之稅,不至堵塞糧道,使直隸之民受饑挨餓,或通關文書,以運糧為憑,效仿鹽引之法,減輕商賈返回之稅,臣愚直之言,望聖上裁決。
” 通篇下來,洋洋灑灑的一千多字,徐階一目十行的快速掠過,心中冷笑,開始要圖窮匕見了嗎。
這不就是要施行一條鞭法的前奏,轉物為錢嗎。
徐階将奏折遞給一旁的李春芳,又一次略過了高拱,朱翊釴看得嘴角抽搐,真怕高拱這個炮仗直接被徐階給點炸了。
高拱則是側眼斜視着徐階,緩擡左腳,踩住了徐階的影子,還正好踩在了徐階影子的脖頸處,這下就連隆慶帝都不禁莞爾一笑了。
高先生真的是太有個性了,不愧是朕青睐的高先生。
朱翊釴輕搖淺笑,要不要這麼幼稚呀! 你這個張飛樣的高拱,怎麼跟個幼童似的,還玩心理上勝利是吧。
待李春芳和郭樸二人看過後,郭樸正要遞給高拱,卻被高拱示意不用,“老夫已經看過了,無需再看。
” 陳志的這封奏折屬于是奏本,是以私人的名義上疏給隆慶帝的。
明朝的奏折分為兩種,一種為題本,一種為奏本,題本是官員以其職位寫就,交由上官或本部主事直接呈送至通政司,通政司謄抄後一份送至皇帝禦案,一份送至六科抄錄。
一種為奏本,是官員或者老百姓寫就的,官員可以直接投送至通政司,而百姓則需要先投送至都察院,由都察院的官員審核決定要不要幫你投送至通政司。
題本是朝廷公文,通政司可以謄抄,六科郎也可抄錄,奏本是密折,不屬于朝廷公文,除皇帝本人外,任何人無權查看。
題本是
朱翊釴仔細觀察了一下四人的坐姿,發現隻有高拱是滿臀就坐,其餘三人都是屁股邊挨着凳子,尤其是李春芳,随時一副站起身來回話的架勢。
隆慶帝見四人就坐後,不慌不忙的将一份奏折遞給侍立一旁的馮保,“諸位國老且先看看這折子。
” 馮保雙手接過隆慶帝的奏折,捧着緩步走下禦階,到高拱近前時,高拱便要伸手去接,誰知馮保直接略過高拱,将奏折呈給了徐階。
李春芳和郭樸詫異的盯着馮保,高拱則是雙眉緊蹙,鼻息不由得加重了些,虬髯似乎都有豎起的征兆。
徐階接過馮保的奏折,面色不變,打開奏折也不去看一旁高拱那黑的發紫的臉色,自顧自的看了起來。
入目一看,徐階不由得了然,隻見奏折上寫着,“臣戶部尚書志,問聖躬安。
” “國朝稅賦之弊,自嘉靖起,尤為起重,往輸米粟,耗費之甚,且起解押運,徭役農夫之衆,甚為空耗。
” “……” “稅吏奸猾,踢壺潑撒之例,更添民怨,臣志以為,當廢米粟布匹繳付,而行稅銀征繳。
” “此可節省民力,減緩貪腐,修養民生。
” “往來關卡,輕減糧商之稅,不至堵塞糧道,使直隸之民受饑挨餓,或通關文書,以運糧為憑,效仿鹽引之法,減輕商賈返回之稅,臣愚直之言,望聖上裁決。
” 通篇下來,洋洋灑灑的一千多字,徐階一目十行的快速掠過,心中冷笑,開始要圖窮匕見了嗎。
這不就是要施行一條鞭法的前奏,轉物為錢嗎。
徐階将奏折遞給一旁的李春芳,又一次略過了高拱,朱翊釴看得嘴角抽搐,真怕高拱這個炮仗直接被徐階給點炸了。
高拱則是側眼斜視着徐階,緩擡左腳,踩住了徐階的影子,還正好踩在了徐階影子的脖頸處,這下就連隆慶帝都不禁莞爾一笑了。
高先生真的是太有個性了,不愧是朕青睐的高先生。
朱翊釴輕搖淺笑,要不要這麼幼稚呀! 你這個張飛樣的高拱,怎麼跟個幼童似的,還玩心理上勝利是吧。
待李春芳和郭樸二人看過後,郭樸正要遞給高拱,卻被高拱示意不用,“老夫已經看過了,無需再看。
” 陳志的這封奏折屬于是奏本,是以私人的名義上疏給隆慶帝的。
明朝的奏折分為兩種,一種為題本,一種為奏本,題本是官員以其職位寫就,交由上官或本部主事直接呈送至通政司,通政司謄抄後一份送至皇帝禦案,一份送至六科抄錄。
一種為奏本,是官員或者老百姓寫就的,官員可以直接投送至通政司,而百姓則需要先投送至都察院,由都察院的官員審核決定要不要幫你投送至通政司。
題本是朝廷公文,通政司可以謄抄,六科郎也可抄錄,奏本是密折,不屬于朝廷公文,除皇帝本人外,任何人無權查看。
題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