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东窗事发

關燈
    劉永錫的這一決定,算是挽救了番薯在大明的将來,可惜其餘各地的官員為了政績,想着多做多錯,少做不錯的心思,混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直接一刀切,被廣東巡撫廖正勉申斥之後,就斷了該地的番薯種植,隻有潮州府這邊,為了養活那些嗷嗷待哺的百姓,劉永錫硬扛着壓力,全潮州府進行推廣種植。

     這次南下的二十八艘艦隊,在收複完大琉球基隆港後,曾短暫的在潮州府澄海縣鮀浦港補充淡水及瓜果,那些前來販賣的攤販,就将烤熟的番薯,直接販賣給了下船的水兵。

     戰艦上管理後勤的軍需長在嘗了幾口水兵帶上艦的番薯後,直接命人前往縣城内采買,并且在了解了番薯的産量之後,直接就上報給了都督定國公徐文璧知曉。

     徐文璧本身就被皇太子朱翊釴委任前往南洋,搜尋這些個奇異物種帶回大明,這下完全就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連忙寫了份奏本,讓錦衣衛下船,快馬沿着驿站直接護送往月港,再搭乘商船,直接往京師上報給皇太子知曉。

     除了這番薯之外,玉米,土豆,辣椒,橡膠等,全都被朱翊釴按照樣式給一一讓宮廷畫師,用丹青畫法,全部繪畫下來,并直接臨摹了數本。

     其中一本讓徐文璧帶着南下,為的就是讓徐文璧能夠在南洋找尋這些物種的種子,直接帶回大明。

     朱翊釴知道,現在這些個物種,其實西班牙人在呂宋等地,就已經有小範圍的開始種植了,起初是用來觀賞,番薯藤爬牆能力十分強,最早時,那些西班牙貴族,是直接種植在花園内,搭建棚架,用來當立體景觀的。

     這次朱翊釴讓徐文璧南下,不管是買也好,硬搶也罷,反正隻要是徐文璧能找到的,花多大的代價,都得給他朱翊釴帶回大明不可。

     而朱翊釴不知道的是,其實玉米早就在嘉靖三十年,就已經從交趾傳入了廣西邊地,嘉靖三十四年成書的《鞏縣志》中就已經有提及,隻不過稱之為‘玉麥’。

     其後嘉靖三十九年成書的《平涼府志》中也有提及,稱之為‘番麥’或者‘交趾麥’。

     而‘玉米’一詞,最早見于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之中,顯然,玉米在大明時,民間就已經開始廣泛的種植了,番薯也是一樣。

     隻不過朱翊釴被固有見識所限,以為番薯等物,此時還拿捏在洋人手中,欲取之而不得。

     多門司多精明的一個人,見徐文璧拿出這本繪畫精美的圖冊出來,立馬就知道,明國人對畫冊中的植物,顯然很是上心,不管他們需不需要,隻要是大明帝國要的,那就不能輕易的讓大明人得到。

     這個帝國已經這般的強大了,他們都渴求的植物,顯然一定有其妙用所在,多門司就更加不可能直接說見過了。

     便見多門司直接搖頭道,“回國公爺,我沒有見過這畫冊中的植物,您若是需要,我可以讓人在前往南洋之後,為您找尋!” 要不是在潮州府見識過了番薯的種植,徐文璧還真就被多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