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圣人之后

關燈
    乾清宮外,等候诏見的衍聖公孔尚賢,聽着殿内不時傳出的言語聲,隻聽得隻言片語,便讓孔尚賢驚得内心一陣悸動。

     朝廷征伐倭國,這一件事,在大明上層圈子内人人皆知,便是市井上的一些百姓,在聽取了些豪門勳貴出外采買的仆人言語,也知道,大明在倭國大殺四方,屠得那些個倭寇血淋。

     但打下了倭國後,以孔尚賢對待大明朝廷的一些作為來看,無非就是派遣些官員過去那邊,以宣揚教化之名,進行統治。

     但乾清宮内的君臣奏對,卻讓孔尚賢聽出了别樣的意味,藩王要下海,就藩海外,這可關乎皇明宗室未來去向的關鍵。

     一旦藩王出海,那大明可就是正式的踏出擴張的腳步了,在衍聖公府看來,大明應不伐不義之戰,不征無義之國! 但随着小琉球内附,加上新法帶來的短暫稅賦充盈收入,才登基三年的隆慶帝,便顯現出強大的擴張欲望,這讓孔尚賢很是擔憂。

     不說曆史上窮兵黩武之人的慘重下場,便是正統朝後,大明都險些國都淪陷,要不是于少保力挽狂瀾,恐怕他衍聖公府又得将降表再寫一份了。

     儒家的耕讀文化,遇上安穩的時代,那可是最能撫慰人心的手段,但一旦世道崩壞,那儒家之人,便要自動被排擠出圈去。

     就像現在的大明,新法之後,竟然将兵權與政權切割開來,文官不再直接或間接的指揮軍隊,而是讓那些個武夫,直接治理,這簡直就是倒施逆行。

     沒有文官參與的軍隊,竟然還能取得這般多的勝利,這讓朝堂上的那些文官們開始着急了起來。

     一些人更是找到了在曲阜的衍聖公孔尚賢,希望他能出面,上奏給隆慶帝,請求隆慶帝為大局着想,不要将文官排擠出兵權的序列之外。

     孔尚賢雖隻有二十多歲年紀,但為人處事上,也是極為的老道,自然明白這些個大臣内心的想法,無非是隆慶帝不待見他們,不再讓他們參與到大明的軍隊建設當中來。

     故而他們害怕隆慶帝徹底的掌握軍權,一旦隆慶帝将軍權牢牢掌握住之後,現在雖才兩京三省進行新法施行,但源源不斷的銀錢收入,讓這些大臣們眼熱不已。

     貪不到,而國庫内卻又堆積成山的銀錢,讓這些大明蛀蟲們開始生起了别樣的心思來。

     首先就是開始有意識的針對戶部尚書陳志,皆因為,戶部現在對待其餘五部撥款,吝啬而又繁瑣不說,常常需要他們這些申請銀錢的官員備足資料,戶部才審核。

     審核上還經常性的卡這些部門的脖子,故而,這些個大臣們開始暗中搜羅陳志的一些罪證,就連遠在潮州府老家的陳志家族,都有人前往探查。

     企圖通過家族入手,陷害陳志,但這一切,全都是徒勞,因為皇帝想要保一個大臣的時候,你就是将證據擺在明面上,皇帝都能睜着眼說網開一面,下不為例。

     一旦厭惡一個大臣,就是你今日上朝,先邁了右腳,都是錯,咳嗽一聲都算君前失儀。

     家天下,一人獨斷乾綱! 就在